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申报单位:英山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人:电话:传真:科技主管部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一、项目概述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4.02万亩,有8.9万茶农从事茶叶生产,茶叶产量1450万公斤,系列产值3.47亿元,茶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茶叶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特色产业。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高,尤其是欧盟等国家对茶叶残留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消费观念已向绿色、安全、健康转变,传统的茶叶生产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整个茶叶产业的供求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茶叶产业的壮大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衅,因而生产无公害茶叶是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效益,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对于推动茶叶经济强势产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就是根据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结合英山县域实际,研究整套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加工技术方法,开展以茶园改土、科学栽培、改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清洁加工等无公害化技术为主的示范建设,以推行《英山云雾茶质量标准》为载体,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无公害茶叶生产从建园到最后包装走向市场的系列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在全县乃至整个大别山区推广应用。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24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支持120万元,单位自筹120万元。
通过该项目建设,建设鄂茶1号无性系良种繁苗基地30亩,建设东冲河村、程咀村等3个乡镇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4只,实现茶农亩平增收700-1100元。
建设无公害化加工厂房5座,培训茶农6800人次以上,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使得茶农种茶观念明显改善,种茶水平大幅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显著增强,茶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壮大。
通过示范建设,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乃至整个大别山茶区发展无公害茶叶提供经验和借鉴,带动其他产业的无公害化进程,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英山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家服务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事业机构,是全县茶、桑、栗、药等产业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主要从事特色主导产业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工作,现有职工18人,其中大专以上14人,技术领域涵盖了茶叶、板栗、药材、信息化等产业,已成为全县茶叶产业化、中药材GAP、农村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先后承担实施各类科技项目近五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和拥有完善的农村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具备承担各类示范工作基础条件,同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有较强的技术储备支撑条件,是推进英山茶业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强技术保障。
三、意义和必要性茶叶是英山的特色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加入WTO后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增高,茶叶消费市场供求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对安全、健康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衅,因应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要,发展无公害茶业,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无公害化茶叶产品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强做大英山茶叶特色产业、稳定农民收入来源、加速依托科技增收致富步伐的必然途径,对于增强茶叶产业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优化茶业结构,推进绿色茶业开发的需要。
通过该项目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能加快英山茶业由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可进一步优化茶业结构,使茶叶产品适销对路,满足市场消费对茶叶产品的绿色需求,稳定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绿色、有机茶业快速发展。
二是拓宽茶叶“绿色通道”的需要。
无公害茶叶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特点,因而市场前景广阔,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无公害茶叶是打通绿色贸易壁垒,也是建设茶叶国际国内“绿色通道”的重要措施。
三是培植茶叶精品品牌,增加出口创汇的需要。
当前茶叶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无公害茶叶标识是优质、安全的象征,茶叶获得无公害标识后,依托科学经营与管理,就能形成精品名牌,直接出口创汇。
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茶叶是英山的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不仅茶叶产业得到发展壮大,而且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种茶水平、环保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和经济保障。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优势。
该项目技术完全成熟,它是结合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茶叶无性系繁苗技术、茶园改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生物肥施用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茶叶清洁加工技术、无污染包装等无害化生产加工技术,结合英山茶区环境实际,进行集成整合配套,形成系统地栽培管理和生产加工技术工艺流程,通过培训茶农和建设基地示范,进而全民推广应用。
建立起自上而下和由生产到研发到生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采用远程培训、实地讲座和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在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茶农科学种茶水平和理念,推动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该项目建设网络全县近80余名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实施,并以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作为技术依托,将为整个项目实施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2、基础优势。
①政策优势。
无公害茶叶是国际国内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县政府把发展无公害茶叶列为茶叶产业的重大选择,并出台激励政策予以支持。
②环境优势,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茶叶资源大多分布在200-1000米的山区,具有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优良环境。
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现,具有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3、资源优势。
①茶叶资源。
全县茶园面积14.02万亩,有8.9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叶年产量1450万公斤,是湖北乃至全国的产茶大县,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
②人才资源。
全县各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达150余人,县乡村场互为一体的茶叶科技网络初步形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技术推广与示范经验。
③品牌资源。
英山云雾茶是全省知名茶叶品牌,《英山云雾茶质量标准》是省级质监部门认可的地方标准。
整个项目实施,有着全面的资源基础。
4、市场与管理优势。
英山茶叶以内质好、品质高为特点,在全国建立了销售渠道,建立起了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项目实施单位有强大专业技术队伍和技术力量,有丰富的开展示范工作经验。
五、主要开发内容和经济技术指标一)关键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是根据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结合英山茶区生产实际,研发、应用、示范系列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其关键技术有:茶叶良种无性系繁苗技术、茶园改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速生丰产栽植技术、生物肥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茶叶清洁加工配套技术、茶叶包装无污染技术等,并进行集成整合,形成系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流程,建立英山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二)技术路线示范示范培训三)主要开发内容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就是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把良种繁育、茶园改造、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清洁加工、无污染包装等系列无害化技术集成整合,建立规范的生产规程,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优化茶业结构,壮大茶叶产业,以无公害茶叶生产带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
主要开发内容为:1、建设鄂茶1号鄂茶5号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
引进鄂茶1号鄂茶5号等优良茶树品种,综合运用无性系繁苗技术,建设繁苗基地,为示范基地提供优良苗木品种,推动全县茶园建设过程中的优良品种更新换代进程。
2、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把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各项技术要素、指标要求集成整合,形成全县统一的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结合《英山云雾茶质量标准》,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标准。
3、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选择东冲河、程咀、东冲坳等3个乡镇的4个村,依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开展生产种植和加工管理等技术应用示范,建设示范基地。
4、建立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联合县远程技术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培训、实地讲座、试验示范相结合科技培训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培训县乡村场各级技术骨干。
5、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激励机制。
根据示范基地实际,组织开展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长效机制。
四)经济技术指标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后,全县无公害茶园迅速发展,茶农收入,茶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技术指标为:1、建设鄂茶1号、鄂茶5号无性系繁苗基地30亩;2、建设东冲河、程咀、东冲坳等3个乡镇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园生产标识4个,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茶农亩平增收700-1100元;3、建设、规范清洁化茶叶加工企业5个;培训茶农6800人次;4、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六、项目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1、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规模24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科技拨款120万元,单位自筹120万元。
2、资金使用指向(单位:万元)七、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1、市场分析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将在杨柳、雷店、金铺等3个乡镇,东冲河、程咀、东冲坳等4个村开展示范,建设示范基地1000亩,同时,英山县是产茶大县,茶园面积达14.02万亩,并可以向周边安徽岳西、霍山等地辐射带动,通过开展示范建设,给茶园产业和茶农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效益分析①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建设示范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亩,通过系列技术应用和市场运作,茶农亩平增收近700-1100元,年新增产值达1000余万元,创造利税可达200余万元。
同时,向周边省、县辐射,带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保证茶农增收的同时,茶叶产业经济优势明显增强,带来系列的增值效应,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