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一、五礼 二、见面礼仪 三、礼器
一、五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吉礼
• 主要是对天神,人鬼,地祗(qí),的祭祀之 礼。
• 用禋(yīn)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 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yǒu liáo) 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 用血祭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 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 方和各种小神。
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 方。
• 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 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 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 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 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 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 “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 的地方。
2、凶礼
• 丧葬之事为凶礼,五礼之二。 • 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面的礼仪活动。 •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
礼哀悼死亡,用荒礼哀悼饥馑和疫病,用 吊礼哀悼水遭和火灾,用禬礼哀悼被敌国 战败的国家,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 乱的邻国。
“凶事”及相应的“凶礼”
• 丧礼 • 丧礼分为五个阶段:复、殓、殡、葬、服。 • 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死
嘉礼---婚礼
• “六礼”按其顺序为: • 1.纳采。2. 问名。3. 纳吉。 • 4. 纳徵。5. 请期。6.亲迎。
婚礼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合 卺。
合卺是指新夫妇在洞房内共 饮合欢酒。 卺是一种苦葫芦被破为两半 而成的瓢,盛酒于内,新郎 新娘各饮一卺,表示要同甘 共苦、和睦相爱。
嘉礼---成人礼
4、军礼
• 军礼是古代军旅操演,征伐之礼。 • 军礼既包括军队作战时的规则,也包括军
队的日常礼仪和纪律。 • 春秋战国以后不再有完整的军礼。 • 后来的军礼也逐渐演变成严密的军纪和严
酷的军法。
5、嘉礼
• 嘉礼是有关人际关系的一种礼仪,它起着 沟通,联络感情的作用。
•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同 昏hūn)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 亲故旧朋友;以饗(xiǎng )、燕之礼,亲 四方之宾客;以脤(shèn)、膰(fán)之 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 国。”
•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 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 。
起源
•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 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 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 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 尽其能。
• 周代手势: • 两手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向上,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两手相贴平叠,掌心朝内;从 胸前举高齐额,向下推出,两臂伸开;同 时弯腰鞠躬,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揖礼---抱拳
• 抱拳揖礼:源于古代军礼,右手握,左手四指 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 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以此来约束、节制 勇武的意思。汉代以后盛行。
3、宾礼
• 为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互相朝觐之礼。 • 【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
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 聘曰问,殷覜曰视。】
• 【夏宗】诸侯夏天朝见天子。 • 【秋觐】古代诸侯秋季朝见天子。 • 【冬遇】谓 周 朝天子于冬季会见诸侯。 • 【时会】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会四方诸侯。
• 祭天地
•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 祗的仪式。按史记载,其仪式包括"封"和"禅" 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 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 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 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 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 山。
起源
•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 国的宗法制。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 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 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 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 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起源
•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 “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 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 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食”。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 切
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 • 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体放入棺材叫
“殓”。 • 盛着尸体的棺材叫“柩”,棺材的套棺叫
“椁”。停棺待葬叫“殡”。 • 棺椁埋入地下叫“葬”。 •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
• 丧服制度
• 《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 有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 缌(sī)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 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 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 间和行为限制。
• (1)抱拳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求见 • (2)直身俯额,抱拳向上不动,表示恭迎 • (3)鞠躬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谦让 • (4)直身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拜别
• 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并命字, 表示已经成年,必须行成人之礼,明确君 臣、父子等的社会责任。
• 笄礼---古代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 即成年。
二、见面礼仪
• 揖礼、跪拜、鞠躬,其他可由此引申和展 开。
1、揖礼
• 揖礼就是作揖。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 西周建立后,揖礼大行于天下。
条件:统一、盛世、祥瑞
• 南宋以后,“封禅”不再单独进行,而与 在郊外举行的祭天祭祀的“郊祀”合并, “封”与“禅”也一并进行。到了明代, 分别建成天、地、日、月四坛,明清两代 帝王分别在各坛祭祀天、地、日、月。
• 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 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 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 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 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