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
缺损修补术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修补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修补术
是治疗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一种手术方法。
由于胚胎期动脉干前端的主动脉囊发育障碍,主动脉-肺动脉间隔分隔不完全,在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根部相当于半月瓣的上方遗留缺损,使得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相沟通,大量的血液由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应采用手术治疗。
术前应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以明确缺损的解剖部位、严重程度及确定手术方案。
手术总的原则是:切开缺损部血管壁或主动脉壁,然后进行修补。
缺损小者,可直接用无创缝线缝合;缺损大于1cm者,宜用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
因基本方法不同可分为3类:①常温或低温下结扎或切断缝合术:此法适合于缺损小、位置高、可行游离者;②体外循环下修补术:适用各种病例,手术方式有切断缝合术,经升主动脉直视缝合或补片修补术及经主肺动脉直视缝合或补片修补术;③深低温停循环下修补术:适用于体重过小的早产儿、婴幼儿及手术
难显露者。
大多数病例经手术治疗远期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