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摘要: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今社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被侵犯也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又因为网络的无限性以及非物质性使得保护网络著作权不被侵犯变得十分困难。

对此,我们应当完善相应的的法律制度,在技术上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来保护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不被侵犯。

本文着重论述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行为,国外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救济以及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模式,从而提出一些对保护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现状Abstract:Internet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in today's society,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atur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infinite network and non material makes the protection of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s not very difficult.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and technically increase the network supervision to protect the copyrigh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not violat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relief of foreign and China's network copyright protec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feasible measures.Keywords: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present situation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的信息传播媒体,它使得信息得以迅速有效的传播,但同时由于互联网本身的无限性和非物质性也使得由这一特性衍生出的侵权问题直接冲击着现有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使得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网络著作权及其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的针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如何处理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在技术层面上的保护也存在缺陷。

本文着眼于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从法律、技术层面提出完善建议。

一、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网络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可以尽情的浏览、阅读、观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

但这些都只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文化,而不是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捷径。

随着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多。

(一)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大多集中在影视作品领域,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2014年琼瑶诉于正制作并播出的影视作品《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一案。

在2015年还发生了一例与此案有关联的案件--腾讯公司诉北京易连伟达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享有的《宫锁连城》信息网络传播权。

这两例案件中的侵权行为都十分明显,但性质不同,故最后的判决结果也完全不同。

由这两例案件可以看出国民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渐增强。

然赖以规范何为侵权行为的法律制度却还有所欠缺,很多网络作品的呈现形式并没有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出来。

这导致很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得沿用其他法律规定来界定并判决。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2015年上海耀宇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诉广州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

该案中由于游戏直播视频的转播权不属于法定著作权权利,比赛画面亦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而不被认定为侵害著作权。

最后是认定斗鱼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来判决。

所以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网络作品的界定范围太窄,应当根据网络作品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逐渐扩大界定范围。

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保护网络著作权不被侵犯。

(二)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征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产生的影响通常具有全球性。

在网络环境中,侵权人通常采取的都是一些具有技术性的手段来侵犯他人权利,而且网络自身的特征也使得这些侵权行为变得十分的隐蔽、难以察觉,基于这样的状况,想要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就变得十分的困难。

更何况还有许多人刻意利用网络的这些特性以及网络上存在的漏洞,罔顾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网上下载、复制、转载没有得到授权的作品。

就更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特别是在我国,很多人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实施了侵权行为而不自知。

还有一些人更是明知自己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授权在网上下载、复制他人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但为了免费得到资源,就采取这种既免费又好用的方式,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除此之外,享有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人发现他人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却通常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不知如何取证或取证困难,即使上诉到法庭,有时也会因为诉讼成本高昂而不得不放弃维护自己的权利。

这些现实方面的情况以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都导致了如今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乱象。

所以,要保护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不仅需要完善本国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借此明确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及网络使用者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自身的责任。

还应当大力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将因网络技术漏洞而导致的侵权行为从根本上剔除。

如此一来,网络大环境才能变得更加和谐,侵权问问题也会慢慢减少。

二、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界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是指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在以网络为载体的情形下,由于其载体为无形的网络,不同于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传统著作权。

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定义我们常说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通常是指侵权人在没有经过著作权的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通过各种途径使用他人的作品或者行使著作权人才享有的专有权利的行为。

而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顾名思义则是利用网络擅自上传、下载及在网络间转载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或在因特网上以其他非正当途径行使专有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的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判定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是否实施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损害事实。

1.实施了侵犯他人网络著作权的不法行为判断是否侵犯他人的网络著作权,首先要看是否实施了可以认定为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介于网络作品本身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先从网络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开始分析。

网络作品通常而言是指以网络为承载载体并借以呈现的作品,它与传统作品不同,是通过虚拟的数字化技术产生并在网络上呈现,其实质是二进制数字的编码形式。

网络作品是数字化作品同时也是可以以某种形式进行复制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智力的创造成果。

它可以脱离有形载体,并且其本身具有独创性,由此可知其本身的性质符合《著作权法》中关于“作品”的定义,所以应当受到现有《著作权法》的保护。

其具体行为主要根据《著作权法》第46条和47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5条、第18条和第19条,只要实施了以上法条涵盖的行为,就构成了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

2.侵权行为存在损害事实所有的侵权行为都必然伴随着会有人因此遭受损失,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也必然包含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权利人因他人侵权行为遭受到的财产、人身以及精神方面的伤害。

一般来说,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下的“损害事实”应当具备以下特点:首先, 造成损害事实的行为必须侵犯的是合法地网络著作权。

对于这一特点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侵害的对象即受害人是符合法律规定且受法律保护的。

这样一来,权属不明确的作品就应当被排除在外。

第二,顾名思义,受到侵害的只能是发表于网络上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此,才可以剔除那些以传统有形载体为传播方式的传统著作权。

其次,造成的损害要可以补救。

这一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损害事实量上必须达到法律上视做的可以补救的程度;二是由于网络作品本身具有无形性,所以此处的算还也并非仅仅指可实际计量的财产方面的损失,其他无形的利益也应当包括在内。

最后,损害具有确定性。

一方面,损害需是已发生的事实, 侵权人的行为若是已经妨碍了他人行使权力,那么即使暂时没有造成实际财产损失,也可以构成损害。

另一方面, 损害是真实存在的对权利和利益的侵害;网络著作权侵权造成的的损害事实只有具有了确定性, 才能成为具体衡量权利人受到的损害的标准,如此才能进行补救。

(三)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1、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而实施的侵权行为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而实施的侵权行为是指在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下实施的侵犯著作权人网络著作权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见为侵权人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将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上传、下载、复制、转载或者采取其他类型的行为移至其他地方或者为自己所用。

例如我们在网页上经常可以找到一些没有注明出处也无法确定是否真正获得著作权人授权的文章或作品。

这样的网页通常都是一些群体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网络作品下载或转载后另行传播,供人免费浏览,行为人做这些行为通常是为了提高自己网页的浏览量,但是这样的行为就不可避免的侵害原著作权人的权益。

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网络生活中还有一种经常接触,甚至还可能经常会参与的侵权行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时会在浏览网页时对网页上呈现的感兴趣的内容随手便转发、分享给朋友或者让这些内容挂在自己的主页供人浏览,尽管我们这样的行为大多不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但从性质上来说,依旧是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非法转载他人作品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情况下都会侵犯他人享有的著作权。

所以日常喜爱挂在网上的我们,也应当充分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滥用网络侵犯他人的权利。

2、超出授权范围实施的行为这类行为前提通常是侵权人获得了著作权人授予的部分权力,却在行使这部分权力时超出了授权范围,从而侵犯了著作权人未授权的那部分权利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