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违法与犯罪练习题

第七课违法与犯罪练习题

第七课违法与犯罪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刑罚中,既有主刑,又有附加刑的是()
①管制、死刑②剥夺政治权利、无期徒刑
③拘役、有期徒刑④有期徒刑、罚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近日,个别“精日“分子拿民族伤痕开玩笑,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

上海男子孟某在微信群内发布“南京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警方于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5日。

该男子的行为是()
①行政违法行为②犯罪行为
③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④损害国家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等言语的古训所揭示的道理是()
A.必须依法制裁犯罪分子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C.小错不改,就会铸成大错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4、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欠朋友的债不还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受处罚。

根据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
5、14岁的小科为了弄钱去上网,和网友小刚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车,以此向堂
哥要钱的鬼点子。

一天晚上,小科等3人在偷车时被堂哥发现,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击,将被盗车截住。

目前,小科和网友小刚因涉嫌盗窃被刑拘。

这告诉我们()
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网吧是这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觉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网民“彝哥”等人在互联网上歪曲事实,捏造谣言对牺牲民警进行诋毁,被处以行政拘
留;李某在QQ群中发布丰县爆炸案的不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这些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律不可违反,违法应受制裁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违反行政法规,应承担行政责任④违反法定义务只需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
7、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孙杰、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利用微博侮辱革命
烈士邱少云﹣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决两被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邱少云的胞弟邱少华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由此可知()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②革命烈士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③网络违法都具有轻微的社会危害性④商业营销要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⑨④
8、周某因为非法盗窃他人汽车,并残忍杀害车内婴儿而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

这说明()
①犯罪就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②惩罚犯罪就是必须判处死刑
③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④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2017 年3 月31 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
省长谷春立受贿案,对被告人谷春立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对谷春立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这说明()
①公民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③每个公民都要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
④凡是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十三岁的陈某,原本是个学习认真的孩子,自从结识了社会上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无心学习,经常旷课,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陈某的行为警示我们()
①谨慎交友,行己有耻②防微杜渐,拒绝交往
③遵纪守法,提升修养④日省吾身,调整自己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简答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1、、如表是小建人生轨迹的部分片断,请你参与:【完成表格中①~⑤的内容】
小建的人生轨迹片断行为的性质受到的处罚得到的启示七年级时他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
宿
(1)纪律处分(5)
升入八年级后,他沉迷于网游,为筹钱上网,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一般违法行

(3)
20岁生日那天,他醉酒驾车将一个行人撞
成重伤
(2)(4)
2、材料一:因外包装牛皮纸袋上写有“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杭州方林富炒货店受到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被要求停止发布使用顶级词汇的广告,并被罚款20万元。

材料二:2017年8月1日华商报报道边女士向华商报反映,她和丈夫张某在陇县北关路经营一家水产调味门市店。

7月26日上午10时许,30多名城管来到该店门口,要将菜籽搬运到执法车上,丈夫当时一个人在店里,忙将菜籽朝店里挪。

城管对他拳打脚踢,致使他当场昏迷,被邻居送到陇县人民医院后,重度昏迷9个小时,经诊断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正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1)材料一中对“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的处罚属于。

(2)一个“最”字,价值20万元,方林富觉得冤,网友也为他鸣不平。

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受害者,张某及其家人应怎样维权?
3、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调查
原因父母吵架,离婚或
单亲,留守儿童
管束不严通过媒体接触大量
凶杀、暴力、色情
等信息并模仿
一时冲动结交不良少年
并被胁迫
比例75.27%40.35%20.23%30.27%
结合图表反映的信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

4、某初中学生陈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

升入初二后,他
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

初三上学期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

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运用学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陈某的什么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什么行为属于犯罪?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3)陈某由最初的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说明了什么道理?
(4)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
小建的人生轨迹片断行为的性质受到的处罚得到的启示
七年级时他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宿(1)违纪行为纪律处分(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升入八年级后,他沉迷于网游,为筹钱上网,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一般违法行为(3)行政制裁
20岁生日那天,他醉酒驾车将一个行人撞成重伤(2)犯罪行为(4)刑罚处罚
2、(1)行政处罚(或:行政制裁)
(2)①同情“弱势群体”是人之常情,但法不容情,法律的威严不可践踏。

②依照法律规定,方林富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起诉。

③我们要认真学法,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等。

(3)材料二反映了有的执法机关人员滥用职权,没有做到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张某及其家人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他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维权。

3、①加强家庭保护,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正确对待网络,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克服不良情绪,培养良好心态和素养;④正确与他人交往,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4分)
4、(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斗殴,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3)①不良行为不及时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要加强自我防范;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