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C 项目筒仓滑模施工方案一.ycc 项目筒仓概况及施工规划:YCC项目筒仓共17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23000立方米.仓基础.仓底板及输送地沟部分采用架子管模板支护施工. 仓壁部分从基础顶面开始均考虑滑模施工,滑模模板到仓底板底位置时,空滑到仓底板顶,待仓底板施工完成,滑模模板变径(仓底板上下仓壁厚度变化)改装后,仓壁滑模施工继续,滑模施工至仓顶板结束。
仓顶板为钢梁混凝土劲性结构,压型钢板兼模板,可直接浇筑混凝土进行施工。
如下是各仓设计概况及滑模施工规划:1. 原料配料仓(共4 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1244 立方米):A:两个© 12m连体仓,基础顶面标高-6.6m,仓底板底标高7.0m,仓顶板标高25.0,仓底板下仓壁厚度30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280m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344立方米.两个仓壁一起从基础板顶滑模施工。
B:两个© 10m单体仓,基础顶面标高-6.6m,仓底板底标高12.0m,仓顶板标高25.0,仓底板下仓壁厚度28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250m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278立方米,两个仓壁单独从基础板顶滑模施工。
2. 生料仓(共2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6164立方米):两个© 25m预应力单体仓,基础顶面标高-0.6m,仓底板底标高14.0m,仓顶板标高75.0,仓底板下仓壁厚度60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500m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3082 立方米,两个仓壁单独从基础班顶滑模施工。
3.熟料仓:(共3 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3924 立方米):A:两个© 40m预应力单体仓,基础顶面标高0.00m,地沟顶板板顶标高5.7m,仓顶板标高28.0m,仓壁厚度自0.00-28.0m为600-400mm,其中仓壁内直外斜(***因滑模施工,要求设计修改壁厚一致),单个仓壁混凝土约3517立方米,两个仓壁单独从基础班顶滑模施工。
B:一个© 12m单体仓(荒料仓),基础顶面标高0.00m,仓底板底标高9.70m,仓顶板标高36.0m ,仓底板下仓壁厚度30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280m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407 立方米,该仓壁单独从基础版顶滑模施工。
4:水泥配料仓:(共四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1158立方米):四个© 12m连体仓,基础顶面标高-2.1m,仓底板底标高8.3.0m,仓顶板标高23.5m,仓底板下仓壁厚度30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280m 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289 立方米,四个仓壁从基础班顶一起滑模施工。
5:水泥仓:(共4个,仓壁混凝土总量约10420立方米):四个© 22.5m 预应力连体仓,基础顶面标高-1.5m, 仓底板底标高16.0m, 仓顶板标高60.0m,仓底板下仓壁厚度850mm仓底板上仓壁厚度500mm单个仓壁混凝土约2605 立方米,四个单独滑模施工。
二、滑模设计:(一)模板系统模板系统由内外模板、围圈桁架及提升架组成。
内外模板采用高1.2m,宽0.1、0.15、0.2m三种,厚度55mm的定型组合钢模,按竖向排列而成,钢模板间连接采用“丁”型螺栓。
围圈桁架采用©48X 3.5钢管作上下弦和腹杆,高度为1350mm围圈连接采用等加劲板焊接。
提升架采用2.5米高“开”字架,用© 48X 3.5钢管制作而成,上下横梁均为2[14, 钢管与横梁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提升架与围圈连接采用专用卡具(见图1)。
(二)操作平台系统本工程选用下沉辐射式柔性滑模操作平台(见图1),操作平台系统由内外操作平台及内外吊架组成。
根据计算及经验如下配置:1 •内操作平台:在每榀提升架内侧设置挑架,挑出2m,在挑架上设置一道环形水平钢桁架,用/ 75X5型钢制作,由螺栓与挑架连接,连接在提升架内侧立柱上,挑架用钢管搭设,挑架间用环形钢管及扣件连接两道,檩条采用50X 100方木,间距50cm,上铺2.5cm 厚木板。
该环形水平桁架主要起保证滑模系统稳定性作用。
内平台下面采用©14圆钢对拉,在提升架处间隔设置一道,受力选在提升架接长脚上,用花篮螺栓调节松紧程度。
2 •外操作平台:在每榀提升架外侧设置挑架,挑出 2 m,在挑架上设置一道环形水平钢桁架,用/ 75X5型钢制作,由螺栓与挑架连接,连接在提升架外侧立柱上,挑架用钢管搭设,外挑架间用环形钢管及扣件连接两道,檩条采用50X 100方木,上铺2.5cm厚木板。
3•内外吊架:吊杆采用e 16圆钢制作,横梁采用2/50X4角钢制作,螺栓连接,内外吊架宽度800mm 圆周方向铺3根50X 100方木,上铺2.5cm厚木板,侧面作扶手栏杆,安全网封闭。
(三)液压提升系统液压提升系统由控制台、千斤顶、支承杆、油路等组成。
控制台选用YHJ-100 型一台,该设备可一次控制350 台千斤顶。
控制台设在筒仓中心,随滑模高度沿仓内钢管脚手架爬升。
千斤顶采用GYD-60型,额定起重能力50KN,根据计算确定千斤顶数量,考虑到圆筒仓仓壁滑模千斤顶的对称布置,每台千斤顶上均设有针型阀及限位装置,以保证每台千斤顶能同步行进。
支承杆采用e 48x3.5 钢管,接头用特制插销且焊接打磨,支承杆标准长度6.0m。
支承杆接头要错开,接头位置错开数量为25%,第一批e 48x3.5钢管分别用1.5m、3m 4.5m、6m四种规格依次顺序排列,垂直地插入千斤顶并牢固地支撑在混凝土面上。
油路采用二级并联油路,主管采用e19 高压油管,分为四路,每路均可单独控制,若发生滑模偏(扭),可通过控制不同主管的出油量来控制千斤顶的行程, 达到纠偏(扭)的目的。
三.滑模施工操作:(一)滑模组装滑模系统组装程序如下:准备工作(放线、建立测量控制点等)7提升架就位T内外围圈T内外挑架T内环水平桁架及水平拉杆T千斤顶及液压系统T试压、插支承杆、提升一个行程、内环水平桁架及水平拉杆初步受力T调整提升架垂直度T提升架最后连接T安装内模板及操作平台板T水平钢筋绑扎至提升架下横梁以下T安装外模板及铺设平台板T其它水电管线及测量系统T组装验收合格T滑升2m后安装吊架及挂设安全网。
(二)模板滑升1 :模板滑升时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和出模强度的控制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表示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极限,混凝土初凝时开始失去可塑性。
混凝土终凝则为浆体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下一层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捣均应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宜过短;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则要求混凝土尽快硬化并具有强度,故终凝时间不宜在长。
一般滑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控制在3〜4h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宜控制在5〜6h左右;现场所需混凝土合适的初凝.终凝时间,要根据浇筑部位变化,温差变化,积累经验适当调整不同时段部位的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相隔不宜太长,以2h 为宜,否则混凝土强度上来慢,影响滑模支撑杆的稳定性,严重时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 .模板滑升速度:模板滑升速度根据规范计算,并要按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确定。
滑模施工为了能减少混凝土对模板的摩阻力,保证出模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塌陷,不变形,不被模板粘接拉裂(混凝土终凝时间),又便于抹光,必须根据滑升速度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出模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最优出模强度。
按每步混凝土浇筑高度300mn i十算,一般滑模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3-4h,取最低初凝时间3h,则要求每小时平均滑升速度不能低于10cm。
这个速度是滑模工程平均速度。
3.模板滑升阶段:模板滑升分初滑、正常滑升、末滑三个阶段进行。
A. 初滑阶段:确定初滑升时间,要根据砼的初凝时间和浇注能力等因素在现场确定。
滑模初划时间一般为4-6 小时。
初滑前混凝土应浇满模板(1.2 米高),这个阶段,混凝土量相对于正常滑升阶段较大,混凝土浇筑300mm高一步,共需4步完成,其时间比正常滑升阶段(浇筑也为300 mm高)多3倍,当混凝土分层交圈连续浇灌高度大于900mm (模板高度的2/3 )时,先进行试探性提升,即将模板提升1 〜2个千斤顶行程,观察液压系统和模板系统的工作状况及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控制在0.2〜0.4Mpa,用指压法判断,即指印清晰面不致下陷),如各系统工作正常,每浇灌一层混凝土,再提升3〜5个行程,浇灌到距模板上口50mm处转入正常滑升。
B. 正常滑升阶段:(1)混凝土浇筑每层300mm高,在滑升过程中保持操作平台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控制在40mni以内,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的升差控制在20mm以内。
(2)提升时随时检查千斤顶是否充分进、回油,提升过程中若发现油压增至正常滑升油压值的1.2 倍尚不能使全部千斤顶升起时,则可判断系统出现故障,必须马上组织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
(3)正常滑升时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控制在 1.5 小时以内,一般情况每隔1 小时提升1〜2 个行程以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面的摩阻力。
(4)在提升前派专人检查钢筋、预埋件等是否阻碍模板滑升,并随时检查操作平台、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
C. 末滑阶段:混凝土每层浇筑300mm高,当模板滑升至筒仓下环梁底1m左右时,滑模进入末滑阶段,此时放慢滑模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找平工作,使最后一层混凝土均匀交圈,滑模停滑后再对混凝土进行一次快速浅点振,保证拆模后的混凝土面整齐平顺。
4、停滑阶段:在滑升中如遇特大风雨或起重设备出现故障,混凝土无法施工时,首先要集中力量排除故障,如确实达到不停不行的地步,采用如下停滑措施:(1 )将混凝土浇灌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模板每隔一定时间(一般定为 1 小时)提升一个行程,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主。
(3)模板总的滑空高度不应超过300mm。
(4)停滑超过二个小时以上,混凝土表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三)钢筋绑扎1 •钢筋加工:横向钢筋采用8m通长钢筋,竖向钢筋考虑过长弯饶不易固定,长度不宜大于6m。
钢筋加工量必须保证绑扎用量。
2•钢筋堆放:预先加工好的钢筋按滑模施工顺序运至现场进行分类存放,根据滑模施工速度利用塔吊吊至操作平台上均匀堆放,一次吊运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增加滑模本身重量。
3 •钢筋绑扎:(1 )滑模施工的钢筋在提升架下横梁与模板上口之间进行绑扎,滑模装置上设竖向定位钢筋,以保证钢筋绑扎位置准确;(2)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上至少留有一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弯钩背向模板;(3)在模板上口每2m焊© 25钢筋,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
4)有预应力钢筋的仓,在预应力专业公司指导检查的情况下,摆放绑扎预应力钢筋。
(四)预留洞口及预埋件滑模施工中预留洞口和预埋件由专人负责,滑模施工前绘制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平面图,详细注明其标高、位置、型号及数量,预埋件的固定用短钢筋与结构钢筋焊接牢固,滑模滑过预埋件后立即清除表面混凝土使其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