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 排班问题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 排班问题

排班问题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
一、背景描述
在21世纪的全球就业环境下,自由职业工作者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他们具有较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较为工作成本。

在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雇用自由职业工作者的成本更低。

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日益流行的今天,使得很多人能够只是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办公,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及交通成本。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工作时间安排上,自由工作者工作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更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问题描述
这是一个如何高效使用人力资源的问题。

某公司新建了一个客户中心,雇用了多名线上客服人员,他们每天工作3节,每节3小时,每节开始时间为0点、3点钟、6点钟,9点、12点、15点、18点、21点,为方便上客服人员上下班,管理层安排每位上客服人员每天连续工作3节,根据调查,对于不同的时间,由于业务量不同,需要的话务员的人数也不相同,公司付的薪水也不相同,有关数据见下表。

那如何安排话务员才能保证服务人数,又使总成本最低呢?
三、问题分析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成本效益平衡问题。

公司在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水平的同时要控制成本,因此必须寻找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由于每节工作时间为3小时,一天被分为8班,每人连续工作3节,为建立数学模型,对应于一般成本效
益平衡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包含的活动数目,活动一个单位是对应于分派一个话务员到该班次,效益的水平对应于时段。

收益水平就是该时段里上下班的话务员数目,各活动的单位效益贡献就是在该时间内增加的在岗位话务员数目。

成本效益平衡问题参数表如下表:
决策变量xi表示分派到第i班的话务员人数(i=1,2,3,4,5,6,7,8),约束条件为:
0-3时间段:x1+x7+x8≥8(最低可接受水平)
3-6时间段:x1+x2+x8≥6
6-9时间段:x1+x2+x3≥15
9-12时间段:x2+x3+x4≥20
12-15时间段:x3+x4+x5≥25
15-18时间段:x4+x5+x6≥23
18-21时间段:x5+x6+x7≥18
21-0时间段:x6+x7+x8≥10
非负约束:xi≥0i=1,2,3,4,5,6,7,8
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成本:Z=84x1+80x2+70x3+62x4+62x5+66x6+72x7+80
四、问题求解
如下表所示,将可变单元格列留空,令总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单元格,令缺少人数为可变单元格减去最低需求人数的值,约束缺少人数大于等于0.
求解后系统自动将可变单元格进行填充(上表已经是填充后的结果)。

五、结果分析
显然,从0到24点的各个时段所需的人数分别为4、2、9、9、8、6、4、0人。

此时的总费用最少,为2864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