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玛林场2008年度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
作业区 林班 面积 苗木/
(株) 种子 (千克) 化肥农药
(斤) 其他
用工量
(工日) 经费
(元)
公顷 亩 云杉 沙棘 种子
1 种子
2 运费及其他(元) 抚 育
(元) 调查设计(元)
733205MC-
2008-001 1 13.3 200 16200 16200 4000 16500. 1200 74320
合计 80 33.4 500 74215 74215 37575 269423
经 费 预 算 表
序号 项目 计算说明 数量 单位 计算指标 指标组成 经费预算(万元) 种苗 物资 劳力 其他 合计
1 云杉苗木 每公顷2222株 33.4 公顷 每株0.6元 4.4529 4.4529
2 沙棘苗木 每公顷2222株 33.4 公顷 每株0.3元 2.2264 2.2264
3 整地用工 每公顷45个 33.4 公顷 每个工25元 3.7575 3.7575
4 植苗用工 每公顷30个 33.4 公顷 每个工25元 2.5050 2.5050
5 幼林抚育用工 每公顷15个 100.2 公顷 每个工25元 3.7575 3.7575
6 围栏 4745 米 每米10元 4.7450 4.7450
7 围栏桩 949 个 每个20元 1.898 1.898
8 管护工资 5 年 每人每年7200元 3.6000 3.6000
合计 6.6793 6.643 13.62 26.9423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范围及面积
造林作业区行政区划属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茶岗村,林业区划为哈溪林场80林班。小地名茶岗小脑皮沟,图幅号为10-48-86-丙,四至界线为东至小脑皮沟山梁,西至小路,南至半山腰,北至古哈公路。公里网范围:东18298100 南4140175 西18297200 北4141375。造林面积33.4公顷。
二、经营权所有人
造林作业区权属为国有,造林后由哈溪林场经营管理。
三、施工单位
造林施工作业由天祝县林业局主管,哈溪林场实施。施工单位成立由哈溪林场场长罗永寿为组长, 副场长吕海元为副组长及工程技术人员张元山、张治胜、李福忠等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落实工作。成立由副场长吕海元任组长,工程技术人员张元山、张治胜及造林作业区管护人李福忠为成员的工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造林时雇用半专业造林工程队。
实行工程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合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加强施工技术指导,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确保工程质量。落实管护责任制,严格检查验收,严明奖惩。
四、设计单位与设计负责人
本项目由天祝藏族自治县林业勘察设计队负责设计,设计资质为丙级,负责人达光文,现任林业工程师。
五、造林作业区概况
造林作业区平均海拔为2880m,坡向以西北坡、西坡为主,坡度在16°左右,土壤以森林灰褐土为主,土层厚40cm,地类属高山灌丛草地。气候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2月份平均气温为-15℃,7月份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相对湿度35%,年降水量450㎜,年蒸发量高达1200㎜,早霜大约在8月下旬,晚霜大约在5月下旬,无霜期110天左右。造林作业区植被类型主要是金露梅等灌木,呈零星分布,平均高20cm,平均覆盖度18%;草本以禾本科草披针草为主,分布均匀,平均盖度51%。作业区内无森林病虫鼠危害。历史上该区曾分布乡土树种青海云杉和沙棘,与作业区立地条件相似的地段分布着本林区的乡土树种青海云杉和沙棘。该地适宜林木生长。造林作业区附近长期居住着哈溪镇茶岗村的农民230户1050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作业区紧靠古哈公路,交通便利。哈溪林场现有技术人员21人,可为造林提供充足的技术力量。 所以该地是造林的理想地段。
六、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2、指导原则:
⑴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⑵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⑶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原则;
⑷ 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加大营造林的科技含量。
七、造林技术设计
1、设计依据
⑴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⑵ 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建设规模、期限与进度
造林总面积33.4公顷(500亩),权属国有。根据立地条件(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植被等)因子,以自然界线区划小班。全区共区划造林小班2个。工程建设期限为2007年1年。当年完成造林任务和围栏建设。
3、林种设计
根据项目宗旨和工程区实际,林种设计为防护林中的水源涵养林。
4、造林树种选择及苗木规格
造林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的乡土树种青海云杉和沙棘。苗木规格为:5年生以上的青海云杉换床Ⅰ、Ⅱ级苗。苗高大于15cm,地径大于0.4cm,根系大于20cm,其中大于5cm的侧根数量不少于8条。沙棘用2年生直播Ⅰ、Ⅱ级苗,苗高大于25cm,地径大于0.4cm,根系大于13cm,其中大于5cm的侧根数量不少于6条。所用苗木应生长良好,顶芽饱满,经过检疫无森林病虫害。
5、 整地时间、方式及规格
⑴ 整地时间: 2007年5月,随整地随造林。 (2) 整地方式:反坡鱼鳞坑。
(3) 整地规格:长、宽各50厘米,深30厘米,外沿土埂高10厘米,品字形排列。整地图式见反坡鱼鳞坑整地设计图。
6、造林时间、方式、配置方式、密度及造林方法
⑴ 造林时间:造林季节为春季造林,时间为2007年5月,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
⑵ 造林方式:本次采用植苗造林方式。
⑶ 配置方式及密度:苗木采用品字形配置,株行距1.5m×1.5m,每公顷4444株。混交方式为株间混交,树种组成为5云杉5沙棘。详见造林苗木配置图式。
⑷ 造林方法:5月初,在土壤化冻后到苗木萌动前,每坑栽1株,起苗后严防根系风吹日晒,保持湿润,并稍带原土,栽植时采用“一提二踩三埋土”方式,深栽浅覆,埋土超过原土印3cm,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7、苗木需求量测算
本次造林共需苗木148430株,其中云杉74215株,沙棘74215株。全部由哈溪林场的苗圃供给。
八、造林补植
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时,应在下一年的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植应用同龄苗木,直到成活率达到要求为止。
九、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以松土除草为主的幼林抚育措施,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10cm,第二年以后,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抚育每年进行一次,连续进行三年。 十、围栏建设
围栏建设:为了防止人畜进入,沿造林作业区四周边界设置围栏。围栏采用钢丝网,围栏桩采用水泥桩。具体规格:围栏高1.5m,共6道刺丝网围栏,每道相隔30cm。围栏桩是12cm宽,10cm厚,长200cm的水泥桩,桩间距5m,共需围栏桩949个,围栏桩要统一编号。围栏设计总长度4745米。
十一、用工量测算
根据立地条件,整地、造林、抚育等要求,依本区造林实际需求,计算出造林所需用工量。总用工量4008个工日,其中整地用工量每公顷45个工日,需用工1503个,占总用工量的37.5 %;栽植用工量每公顷30个工日,需用工1002个,占总用工量的25%;幼林抚育除草用工量每公顷15个工日,连续三年,需用工1503个,占总用工量的37.5 %。
十二、工程区管护
为保障造林成果,必须加强造林地的管护工作。因此把造林作业区确定为重点管护区。管护方式为人工巡护,单独设立一个专职护林人员,由项目实施单位确定管护责任人,并签定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任务和管护措施。管护任务以巡山护林为主,进行综合性管理,并预防林地火灾与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防止砍折树木、放牧、乱采乱挖等破坏林木行为的发生。
十三、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建立设计—施工—建档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施工前组织技术培训,明确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按工序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查,项目竣工后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实施单位即项目法人严格按照批准的造林设计组织施工和管理,对工程项目实施承担全部责任;项目法人聘请监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技术和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并积极配合和支持上级监察组织的检查、监督。
十四、投资预算
根据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现行市场价格和用工量进行投资预算。预算工程总投资269423元。其中:
1、造林需用青海云杉苗木74215株,每株按0.6元计,为44529元;造林需用沙棘苗木74215株,每株按0.3元计,为22264元;小计苗木投资66793元,占总投资的24.8%;
2、总用工4008个,每个工工价按25元计,需投资100200元,占总投资的37.2%;
3、修建围栏4745米,每米按10元计,需投资47450元,占总投资的17.6%;
4、修建围栏需水泥桩949个,每个按20元计,水泥桩需投资18980元,占总投资的7.0%;
5、确定一名管护人员,连续管护5年,每人每年管护费用为7200元,管护需投资36000元。占总投资的13.4%。
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
编号:733206HX-2007-001 日期:2007年2月10日 调查者:吕海元、张元山、莫宝山、杨巨才
位置:哈溪林场小脑皮沟林区80林班
地形图图幅号:10-48-86-丙 比例尺:1:50000 公里网范围:东18298100 南4140475
西18297675 北4141375
作业区实测面积:10.3公顷(精确到0.01), 相当于154.5亩(精确到0.1) 造林作业区立地特征:造林地为西坡灌丛宜林地.
地貌类型: ②山地半阳坡
海拔: 2980m 坡度:18度 坡向:西 坡位:中
地类: ①宜林地
母岩类型: ③页岩、砂页岩类
土壤类型:森林灰褐土 土层厚度(cm):A1层10cm,AB层 40cm,B层 ,C层
石砾含量(%):10 pH值:7.0 质地: ③轻壤土
植被类型: 盖度(%):总盖度 60;乔木层0 灌木层18 草本层50
主要植物种类中文名(及拉丁名) 生活型 多度 盖度% 分布状况 高度cm
金露梅 多年生灌木 Cop1 18 散生 20
披针草 多年生草本 Cop2 50 密布 5
小气候述评(光照、湿度、风害、寒害等):光照较好,土壤湿润,风害、寒害较少
需要保护的对象:金露梅
树木生长状况及树种选择建议:本小班造林选择乡土树种青杨和沙棘。
社会、经济情况:造林作业区附近共有西大滩乡马场村的农民120户980人,以农业生产为主,年人均净收入700元,生活贫困。
总评价:此地立地条件好、造林容易、无水土流失风险、权属清楚、交通方便、适宜的种植青海云杉、整地方式可为反坡鱼鳞坑、苗木品字形配置,株行2.0m×2.0m,每公顷约2505株。
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
编号:733206HX-2007-002 日期:2007年2月10日 调查者:吕海元、张元山、莫宝山、杨巨才
位置:哈溪林场小脑皮沟林区80林班
地形图图幅号:10-48-86-丙 比例尺:1:50000 公里网范围:东18297700 南4140175
西18297200 北4141050
作业区实测面积:23.1公顷(精确到0.01), 相当于346.5亩(精确到0.1)
造林作业区立地特征:造林地为西坡灌丛宜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