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研究
今之教者,呻其占比,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 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 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 其盖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 由乎!
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不能教教材(照本宣科) 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年段内容标
准,结合教材、学生状况等开展学科课 程规划,开发出教学方案,制定出学期 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教学必须有绩效(实现结果) 教学必须有质量保障(可评价性)
(二)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落实的状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处于“两张皮”状态。课程标 准与课堂教学几乎不发生任何联系。
说实话,我不看标准,我甚至不知道标准是什么样 的,从发下来到今天,我碰都没有碰过。虽然每年我 们都学习标准,但是一听那些话就反感,都是空话, 套话。——某一教师
教学目标源于教材、教参或者经验,至于是不 是与课程标准相联系,并不是最为考虑的。
学、考试、教育管理的依据 教师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不是教科书的执
行者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结构比较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知识与技能
教学内容及要求 习结果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的研制途径 教学目标的叙写规则 教学目标的叙写案例
1.教学目标的研制途径
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代表了国家的期望,实现国家的期望,这是教学必须担负 的一个重要使命。学会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时代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
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思考某门课程实施的条件 有利于学生了解课程的概况,担负学习责任 有利于家长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之中 有利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业务的改进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
课程纲要研制路径
(二)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课时教案
教案的基本元素 案例:一份教案
1.教案的基本元素
(一)依据课程标准撰写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以大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某门/种 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或问题(即目标、 内容、实施与评价)。
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有区别吗? 进度——教学 章节——课程 教师——学生
课程纲要案例一
课程纲要案例二
课程纲要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 程”
(三)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流程
1.确定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来) 2.选择评价任务(怎样证明学生达到目标了) 3.制定评价标准(证明学生达到目标的评分规则) 4.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5.实施教学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收集证据)
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
确定证明学生是否实现目标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评价建议
课时安排
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3.课程标准的特点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突破学科中心 改善学习方式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对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
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说明
本报告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 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什么模样? 如何开展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课程标准下的教学需要教师有研究力 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教师的人生修炼
一、课程标准之下的教学是什么模样?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状况 (三)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流程 (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特征
–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 度类似的问题;
–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 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设计】
– 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 2.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 – 3.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1.国家课程标准的性质
课程标准不同与教学大纲,它不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具 体规定(教学大纲或者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 果的描述。
是某一阶段最低的、共同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标准是可以描述、可以评价的 突出育人价值——三维目标的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
一份教案(续上)
【学习过程】(简)
– 生疑:Q1、2(从经验导入) – 释疑
»一、何为算术平均数?(Q3、4) »二、何为加权平均数?(Q5、6) »三、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Q7)
– 提高
»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Q8)
– 小结 – 作业:课本P253,第1、2、4题
(三)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学习目标: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学习目 标
评价设计:作业(习题或表现任务) 学与教活动的设计:
导入: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过程:收集学生的过程表现,解释并促进 评价:判断关键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自 评
2.一份教案
主题:8.1平均数(1)(初中数学八上)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内容与学情分析】略 【学习目标】
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并进行学习指导
(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标准—教学—评价具有一致性
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如何实施
(一)依据课程标准撰写课程纲要 (二)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课时教案 (三)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四)基于教学目标适度变革教材 (五)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 (六)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
备课时关注教材上的内容,关注教学进度的同 步性,至于目标清晰与否,并不是最关心的。
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落实的状况
下课后后悔不迭,“忘了告诉学生这个内容了”,至 于学生是不是实现了目标,并不是最关心的。
研讨课上,关心教学方法的新奇性,至于是不是有效 实现了目标,并不是最关心的。
对于作业,批改时关注对错的数量,并不着重考虑是 不是有效实现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