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购物的情趣,感受多样购物的数学意义。

2.初步探究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把握混合运算的书写方法。

4继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继续培养学生进行小组有序探究问题。

6.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程序:
(一)、调查信息,激发情趣
1.调查学生春节(其它时间)购物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你在春节期间买了些什么?单价是多少?用了多少钱?
教师可以提炼一些与本课有用的信息。

2.猜想小熊怎样购物。

你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吗?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展示主体图。

培养学生有序开展小组探究模式,小组长带
领成员猜想小熊购物,根据物品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长记录
成员提出的数学问题(要求至少购两种物品)。

(教师指导小
12 □= 组提问)
例如:(1)胖胖买了 4 个面包和 1 瓶饮料(面包每个 3 元,
饮料每瓶 6 元),胖胖一共要付多少钱?(2)乐乐用 20 元钱,买了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2.小组合作探究已形成的数学问题。

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出必要的问题。

小组长带领成员围绕
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包括列出算式,书写,答题。

(教师观察小组解
决问题的状况)
3.评价展示,梳理正确的解答模式。

(1)胖胖买了 4 个面包和 1 瓶饮料(面包每个 3 元,饮料
每瓶 6 元),胖胖一共要付多少钱?
分步计算:
3×4=12(元)
12+6=18(元)
综合算式:→→→→→→→→→→↓(混合运算)
3×4+6 6+3×4
=12+□ □= +
□= (元) (元):
答:胖胖该付 元。

为了美观,学习“递等式”的书写方式。

比较列式、比较计算顺序、比较计算结果,基本领悟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记忆:混合运算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计算乘法,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读2次,自己再说2次)
(2)乐乐用20元钱,买了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分步计算:
3×4=12(元)
20-12=8(元)
综合算式:
20-3×4
□=-□
□=(元)
答:应找回元。

理解记忆:混合运算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先计算乘法,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读2次,自己再说2次)
综合理解: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三)、轻松练习,形成模式
完成P13中的“试一试”
(1)一共有多少瓶?(2)(略)(3)(略)
4×5+3
=20+3
=23(瓶)
答:一共有23瓶。

(四)、反馈矫正,体验成功
强调:计算顺序,书写模式,P13“试一试”的第(3)题结合小熊购物说算式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1.面对事物能提出数学问题,能根据问题解决问题。

2.把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3.正确书写“递等式”。

作业设计:
1.回家用钱购买一定的物品,再次体验购物的乐趣。

2.预习《买鲜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