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作者:王志勇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3-01班学号:2013213871指导老师:王武2014-7-18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增加乳制品的消费量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增强居民的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的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乳制品的意识日益增强,加之国家非常重视增加人民群众对乳制品的消费,有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积极倡导人们消费乳制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
据市场的数据显示52%的人认为一日三餐中早餐必须选择牛奶来摄取营养物质。
对牛奶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近几年,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上海的光明等品牌迅速挤占了市场,以其优良的品质及不凡的声誉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牛奶品牌的习惯是: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在选择牛奶品牌时都较为固定,只是偶尔更换,有23%的消费者经常更换选择的品牌,只有11%是选择固定的牛奶品牌。
消费者饮用牛奶的习惯是,大约39%的消费者饮用牛奶是不定期的,约34%的消费者是一天一次,约11%的消费者是一天多次,约10%的消费者是一周两次。
牛奶是很好的早餐饮品,所以大多数的消费者选择在早餐时饮用牛奶甚至是用牛奶替代早餐,约有31%的消费者会选择在临睡前饮用牛奶以达到促进睡眠的功效。
一.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十年,中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奶牛存栏1260万头,比2010年增长1.6倍。
这是2006年至2011年中国奶牛存栏情况。
目前,中国奶牛存栏约占全球奶牛总量的8%。
2011年,中国牛奶总产量3575万吨,比2010年增长3.3倍。
这是2006年至2011年中国牛奶产量情况。
中国奶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位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奶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2011年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的生鲜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5%。
近几年,奶牛养殖规模化比重迅速提高。
截至2012年末,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场(小区)共有11142个,占到了28.4%,比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国13503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
奶牛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乳制品的加工生产。
2011年,中国乳制品产量2159万吨,比2006年增长48%;据对36个大中城市调查,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277元,比2006年增长40%。
在奶业国际贸易方面,2011年全年进口干乳制品72.82万吨,进口液态乳1.71万吨,进口总额19.70亿元,奶粉和乳清为乳制品主要进口产品,二者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2%。
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四者合计占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90%以上。
2011年中国乳制品出口总量为3.4万吨,出口金额0.4亿美元。
二.乳制品行业消费需求分析1.消费特点我国居民乳品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1998年至2012年10年间消费总量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2.1%,2007年乳品消费增幅最大,比2006年增长15.1%,人均消费量增长14%。
1998-2012年我国乳品消费总量图:50010001500200025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10010********消费总量增长率(%)注:①消费总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②乳品消费总量以原奶形式表示乳品人均消费量较低。
据FAO 统计,世界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为100千克,2010年我国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8.2千克左右。
2011年中国奶类总消费量1611.9万吨,而中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仅为7.2kg ,2012年我国乳品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8.29千克,比上年增长2.8%。
510152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10010203040501998-2012年我国乳品人均消费量人均消费量增长率(%)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17.33元增长到2010年的124.7元,增加了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7.9%,其中2011年人均消费支出增幅最大,为32%,2012年人均消费为25.59千克,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支出大约为180元左右。
2040608010012014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5101520253035人均乳品支出增长率(%)乳品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牛奶已从昔日的奢侈品变成普通的营养品,乳品的营养价值逐步得到居民的认识。
主要消费群体从婴幼儿、病人和老人,扩大到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人。
2.消费情况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9公斤,推算全年乳品消费量为25.3公斤,比上年略有增长。
从乳品消费结构看,人均全年消费鲜乳品18.79公斤,奶粉0.51公斤,酸奶2.90公斤,奶粉消费比上年下降7.8%,鲜乳品和酸奶均比上年有小幅增长,其中鲜乳品增长1.2%,酸奶消费增长12.7%。
我国北方的牛奶生产大省,鲜乳品保持了较高的消费水平。
山西、甘肃、山东三省的鲜乳品消费量超过了30公斤,分别为32.1公斤、32.0公斤和31.0公斤,居于北京之后,居2-4位。
四大牧区的新疆和青海两省区的鲜乳品消费量也分别达到29.1公斤和28.7公斤,均超过了上海市,位居全国的第5和第6位。
另外,河北、辽宁、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鲜乳品消费量也均超过了20公斤,高于全国18.79公斤的平均水平。
2012年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与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相比,增速趋缓。
全年奶类消费增长1%左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大城市居民和绝对水平较高的省份,消费增长乏力。
2012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达到30公斤(天津接近)以上,2012年除重庆有小幅增长外,其余三个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四城市平均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8%。
二是农民消费水平过低,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改观。
目前,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及销售环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奶类消费水平在3公斤以下。
2013年我国奶牛存栏稳定增长,且品种结构已较前几年有较大改善,加上技术水平的提高,2014年牛奶生产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消费结构2001-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鲜乳、酸奶、奶粉消费量变化表单位:千克年份鲜乳酸奶*奶粉(折合原奶)合计消费量比重消费量比重消费量比重消费原奶量比重2001 4.62 66.2% 0.26 3.7% 2.1 30.1% 6.98 100% 2002 4.83 63.5% 0.32 4.2% 2.46 32.3% 7.61 100% 2003 5.07 63.6% 0.44 5.5% 2.46 30.9% 7.97 100% 2004 6.18 65.7% 0.64 6.8% 2.58 27.5% 9.4 100%2005 7.88 69.2% 0.87 7.6% 2.64 23.2% 11.39 100% 2006 9.94 71% 1.12 8% 2.94 21% 14 100% 2007 11.90 73.2% 1.36 8.4% 3.0 18.5% 16.26 100% 2008 13.61 73.91% 1.54 8.37% 3.26 17.72% 18.41 100% 2009 14.28 73.52% 1.41 7.26% 3.73 19.22% 19.42 100% 2010 18.2 75.74 1.62 6.74 4.21 17.5 24.03 100% 2011 17.93 72.03 3.29 13.22 3.67 14.75 24.89 100 2012 18.29 71.47 3.79 14.81 3.51 13.72 25.59 100*奶粉折合的原奶量=实际消费奶粉量×62012年,酸奶、风味奶、白奶的比例为37:12:51,酸奶2010年到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乳饮料的发展速度高于白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
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以鲜乳(液体乳)为主,在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次是奶粉,总量虽有所增加,但比重却逐年下降;酸奶消费呈增加趋势;其他乳制品如干酪、奶油等因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居民消费量较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酸乳和乳粉)为1.72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22.9%,按此水平推算全年,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将达到20.6千克。
我国奶酪市场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三.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当然,一个行业发展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以外,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其发展更是关系到这一行业未来前景的一个关键环节。
下面,我介绍中国乳品企业的情况。
截至2011年底,中国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有643家,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
共有22万人从事乳品加工生产销售。
2011年乳品行业销售额达到1717.5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89亿元。
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主要有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西安银桥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是2006年至2011年中国乳制品企业经营情况。
目前各乳品企业普遍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各企业把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盈利及经济效益水平总体良好。
目前从主要企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来看,大企业盈利状况较好,伊利、蒙牛、三元等企业的销售收入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
0%10%20%30%40%伊利蒙牛三元光明合生元企业收入增长率企业增长率四.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目前是手工挤奶较多,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