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并做好死因监测工作及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如何开展并做好死因监测工作及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4
二、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数量要达标---户籍死亡率理应不低于6‰。 因此必须要杜绝漏报。 1、医院内死亡(各级医院):医院内发生的死亡, 全部进行报告,无漏报。 需加强医院内的管理制度,在医院内也要明确 收集报告流程,管理流程和制度上墙,医院内也要 制定院内漏报处罚制度。如此项工作是医务科?办 公室?院感科?还是病案室来负责?工作流程?责 任人?谁负责收集、审核?谁负责网络直报?另一 方面,医院内也要作好培训工作,可以是医院内的 师资或CDC 师资。小级别的医院,也需要落实责任 人。
公安部门 出具证明
网络直报
医疗机构 医生填写 死亡证
第二联
县(区) CDC保存并网络审核
公安部门保存 第三、四联 殡葬火化凭据
25
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要求
主要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 络报告规范》、卫生部下发的《全 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死因 监测部份》
26
一、核心指标
1、粗死亡率理应不低于6‰。 2010年全省普查死亡 率为6.67‰。低于5 ‰数据几乎无可用意义,因为 漏报太高。除非这一地区的人口年轻化程度比较高。 有不少县区,开展工作至今年,粗死亡率一直较低, 导致我们一直未敢纳入全省数据库。 这也是检验数据是否存在较大漏报,报告数据质量 是否可靠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核心指标,有时可以 达到一票否决的判定程度。 2、婴儿死亡率应不低于该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 年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也是判定低年龄组是 否存在严重漏报的检验指标。 3、根本死因的判断,错误率低于5%--通过抽查进行 测评。 27
如何开展并做好全人 群死因监测工作及死 因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1
一、工作误区
1、有些人只将目光盯到乡镇/街道卫生院这
一级,以为只要乡镇/街道卫生院内发生的死 亡报告了,就可以达到目标了。---70%以上 死于家中,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 更是重点。 2、抓不起来报告数量,便得出的结论是:我 们这个地方的死亡率本来就低,于是不再深 挖掘存在的问题。----存在很多漏报。
28
三、人口数据收集要准确可靠
人口数据的不准确,往往影响各种率的计算及期望寿命的计 算。 人口要求:1)要户籍人口,来自当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 最好当地公安能计算出当年的分年龄组的人口数。2011 年度,一些公安局就为当地计算、提供了当年分年龄组的 人口数。所以,要经过多方协调,拿到当年分年龄组的人 口数,这样统计才准确。否则,只能用最近普查的人口比 例进行推算,这样,就存在一些误差。2)当年出生数: 建议统一来自当地的妇幼部门。这些数据,一定要准确, 计算结查才可靠。
30
2
3、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与公安、民政、妇幼计
生等部门协作/调(或者埋怨火葬场提供的信息 中没有死亡原因)。 ----就是要补充不同来源的 数据,比对,再入户调查补充信息,减少漏报。 4、以为必须要用足够多的钱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钱不足是有影响,但是行政力度可以弥补这 一缺陷,其他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可以弥补。
3
5、以为死因监测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除了需要管理、协调能力外,在《死亡医学 证明书》的正确填写与“根本死因确定”这 一块(国际疾病分类),知识水平要求是很 高的,难度大。常常见到一个地方这项工作 能否做好,与这个专业同志的责任心和态度 有很大关系。当然,领导重视也是必须的。 6、以为报人口数据很简单,有些不听要求胡 乱上报人口数据----人口数是分母,直接决定 各种率的计算和期望寿命的准确计算。
二、其他指标
4、《死亡医学证明书》主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 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 不超过5%。 --通过抽查进行测评。 5、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以抽 查的方式进行检查。 6、不明原因死亡比例(R00-R99),不超过 5%。 7、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了审核,要求100% 审核。

6
3、利用补充报告途径---协调公安、民政、妇幼计 生部门,进行统一标准或交换数据。 1)第一种方式:数据交换机制 每月,卫生院/街道医院防保医生,与辖区派出所户 籍管理部门、妇幼、计生部门,核对死亡名单。或 者CDC每月从县级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妇幼、计生 部门,火葬场(归民政局管),拿到死者名单(至 少有姓名,性别,居住地址等信息),再定时逐级 反馈给卫生院级或村级医生,入户调查死亡原因等 信息。---即从这些部门拿到死亡名单,比对后,补 充,核实调查,减少漏报。但不要指望这些部提供 的信息有“死亡原因”---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5
2、医院外的死亡----70%以上的居民死于家中 (1)发挥村医和社区医生的作用,也要明确职责。 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强化工作。 村医和社区医生,主要负责或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具本来说:有资质的医生,可以直接调查填写《死 亡医学推断书》(发生在院外的死亡,最好用这个 标题),资质欠缺的,就协助收集死者家属知情人 的联系电话,住址。由上一级医生,如卫生院的医 生进行电话询问调查填写或下乡时入户调查填写。 (2)卫生院/街道医院医生/单位,承上启下作用,既 要接受上级培训,检查,还要培训、指导下一级数 十个村医或社区医生,责任重大,村一级工作能否 抓起来,和他们的培训、管理度力有很大关系。

7

2)第二种方式:统一标准或手续!
就是与公安,民政通过联合发文,要求在下
户口时,在火化时,必须出具医疗机构出具 的死亡医院证明书。---即公安下户使用一联, 火化时使用一联。 当然,一是需要联合发文,统一行动,二是 需要印制至少4联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或推断书。 (1联存留,2联网络报告,3联公安下户,4 联火化登记,5联家属….
10
5、充分利用当前新医改政策,将工作纳入到“公 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容。避免工作量与经费 投入不成正比的长期恶性循环,使工作得以长 久支持、发展。 6、加强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开展专业培训,并逐 级培训到村----最好直接培训到村。 7、固定专职人员:CDC至少1名专业员,强调基层 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8、加强督导检查:建立考核评估制度,督导频率 要高,力度要够,覆盖全乡镇,部份村级,并 定期形成通报。 9、加强网底建设:村医及社区医生是工作的基石。 10、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1、下发行政文件:制定本地区的工作方案 或规范,以卫生行政部门名义下发,规范 中要明确各级的责任、要求。 2、将死因监测这项基础工作纳入到卫生局 的常规考核目标,而且分值还不能过低。 3、协调公安-民政-卫生之间关系:要么联合 发文件,如上所述;要么协调成定期无偿 提供死者信息,如上述。 4、协调工作经费:争取地方财政长期的预 算经费支持。
8
(二)填报质量要达标---多项指标错误率不
高于5% 1.主要填写项目完整、无漏项。 2、填写逻辑清楚,合理,尤其死亡原因链条 填写清楚本死因确定正 确。 主要集中在如何正确填写,根本死因正确确 定。而反复进行技术培训是关键。
9
三、做好以下综合措施
第一联
卫生院存留
乡镇卫生院 (街道医院) 医生审核 居委会村委会 盖章确认
第二联
乡镇卫生院30 日内网络直报
县(区)CDC 保存并 网络审核
家属及知情人 提供的 死亡信息
第三、四联
公安部门下户口时 保存 殡葬火化时凭据
院外正常死亡个案
24
死亡信息收集报告流程 3
非正常死亡个案
第一联 医院保存
非正常死 亡信息报告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死亡信息收集报告流程1
医院内正常死亡个案报告 第一联
医院保存/并网报
专人收集审核 7日内网报
诊治医 生填写 死亡证
第二联
县(区) CDC保存、网络审核
公安部门保存 第三、四联 殡葬火化凭据
23
死亡信息收集报告流程 2
村(社区) 医生填写 死亡证与 登记簿
29
四、其他管理要求—通过查阅进行测评
1、有地方支持性文件,尤其以卫生局下发的文件更有 力度。 2、开展过培训,每年至少1期培训,而且培训时间不 能少于半天,覆盖主要业务人员。 3、开展了督导,并有指导意见,每年覆盖所有乡镇和 部份村。 4、有专门的业务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 5、每3年开展一次漏报调查,每次不低于2000户。 6、有日常监测情况通报、督导结果通报和年终总结、 分析报告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