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块链以和区块链技术总结.doc

区块链以和区块链技术总结.doc

区块链以和区块链技术总结..区块链以及区块链技术总结区块链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新概念,蕴含了技术与金融两层概念。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牺牲一致性效率且保证最终一致性的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当然这是比较片面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容错能力很强的点对点网络,恰恰满足了共享经济的一个必须要求——低成本的可信环境。

本次分享一下聊聊区块链技术,以及目前区块链技术架构,并且介绍一下价值互联网。

由于区块链是一个新兴的技术概念,本文所有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未必全部正确。

#1. 技术人员看待区块链的正确姿势区块链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它依赖的技术一点也不新,如非对称加密技术、P2P网络协议等。

好比乐高积木,积木块是有限的,但是不同组合却能产生非常有意思的事物。

我接触过一些工程师,初次接触区块链时,不约而同的表达了:都是成熟的技术,不就是分布式存储嘛。

站在工程师的角度,第一反应将这种新概念映射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细究之下发现,这种片面的理解可能将对区块链的理解带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忽略了区块链的经济学特性——一个权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统。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基于P2P的价值传输协议,我们不能只看到了P2P,而看不到价值传输。

同样的,也不能只看到了价值传输,而看不到区块链的底层技术。

可以这么说,区块链更像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博弈等等知识,构建的一个新领域——针对价值互联网的探索。

那什么是价值互联网?价值互联网可以是当下如日中天的电子商务所衍生的支付业务。

但,真的只是支付领域吗?很显然这是不够的,一级资本市场,实体资产确权与转移,证券登记交割、证信与反欺诈。

我们再仔细想想,我们的各大电商平台的专业差评师,恶意刷单还少吗?如今的金融领域,除了支付比较便利之外,在其他绝大部分的业务中,我们就像是被套着锁链走路一样,我们反复确认,反复审核,反复监督,我们反复构建一个又一个的大大小小的高可用集群,保证线上服务的可靠性与连续性,我们雇佣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工程师,交付一个又一个的渗透测试项目。

为什么?因为作弊的成本太低了,低到只要改数据库的一行记录就可以提取上百万的资金。

强大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成本几乎为零的高速信息传输通道,却没有一个成本低廉可靠的高速价值传输通道,那么这也就是区块链即将带来的。

区块链是一个公共的分布式总账,下面从技术角度简单介绍一下:想象有一个100台的分布式数据库集群,现在的情况是这100个节点实际上的拥有者是一个机构,并且所有节点处在该机构的内网当中,所以这个机构想让这100个数据库节点干嘛就干嘛,换句话说这100个节点之间是处于一个可信任的环境,并且受控于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具有绝对仲裁分配权。

另外的情况是这样的,想象这100个节点分别归不同的人所有,且每个人的节点数据都是一样的,即完全冗余,并且所有的节点是处在广域网当中,换句话说就是这100个节点之间是不信任的,且不存在一个实体,它拥有绝对仲裁权。

现在考虑第二种情况,采用什么样的算法(共识模型)能够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使:“1. 每个节点交换数据过程不被篡改;交换历史记录不可被篡改;2. 每个节点的数据会同步到最新数据,且承认经过共识的最新数据;3. 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整体节点维护的数据本身客观反映了交换历史。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以上第二种情况的一种技术方案,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分布式的冗余的链式总帐本方案。

有关区块链的一些要素,-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牺牲一致性效率且保证最终一致性的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当然这是比较片面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容错能力很强的点对点网络,恰恰满足了共享经济的一个必须要求——低成本的可信环境。

本次分享一下聊聊区块链技术,以及目前区块链技术架构,并且介绍一下价值互联网。

由于区块链是一个新兴的技术概念,本文所有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未必全部正确。

#1. 技术人员看待区块链的正确姿势区块链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它依赖的技术一点也不新,如非对称加密技术、P2P 网络协议等。

好比乐高积木,积木块是有限的,但是不同组合却能产生非常有意思的事物。

我接触过一些工程师,初次接触区块链时,不约而同的表达了:都是成熟的技术,不就是分布式存储嘛。

站在工程师的角度,第一反应将这种新概念映射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细究之下发现,这种片面的理解可能将对区块链的理解带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忽略了区块链的经济学特性——一个权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统。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基于P2P的价值传输协议,我们不能只看到了P2P,而看不到价值传输。

同样的,也不能只看到了价值传输,而看不到区块链的底层技术。

可以这么说,区块链更像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博弈等等知识,构建的一个新领域——针对价值互联网的探索。

那什么是价值互联网?价值互联网可以是当下如日中天的电子商务所衍生的支付业务。

但,真的只是支付领域吗?很显然这是不够的,一级资本市场,实体资产确权与转移,证券登记交割、证信与反欺诈。

我们再仔细想想,我们的各大电商平台的专业差评师,恶意刷单还少吗?如今的金融领域,除了支付比较便利之外,在其他绝大部分的业务中,我们就像是被套着锁链走路一样,我们反复确认,反复审核,反复监督,我们反复构建一个又一个的大大小小的高可用集群,保证线上服务的可靠性与连续性,我们雇佣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工程师,交付一个又一个的渗透测试项目。

为什么?因为作弊的成本太低了,低到只要改数据库的一行记录就可以提取上百万的资金。

强大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成本几乎为零的高速信息传输通道,却没有一个成本低廉可靠的高速价值传输通道,那么这也就是区块链即将带来的。

区块链是一个公共的分布式总账,下面从技术角度简单介绍一下:想象有一个100台的分布式数据库集群,现在的情况是这100个节点实际上的拥有者是一个机构,并且所有节点处在该机构的内网当中,所以这个机构想让这100个数据库节点干嘛就干嘛,换句话说这100个节点之间是处于一个可信任的环境,并且受控于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具有绝对仲裁分配权。

另外的情况是这样的,想象这100个节点分别归不同的人所有,且每个人的节点数据都是一样的,即完全冗余,并且所有的节点是处在广域网当中,换句话说就是这100个节点之间是不信任的,且不存在一个实体,它拥有绝对仲裁权。

现在考虑第二种情况,采用什么样的算法(共识模型)能够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使:“1. 每个节点交换数据过程不被篡改;交换历史记录不可被篡改;2. 每个节点的数据会同步到最新数据,且承认经过共识的最新数据;3. 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整体节点维护的数据本身客观反映了交换历史。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以上第二种情况的一种技术方案,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分布式的冗余的链式总帐本方案。

有关区块链的一些要素,:实时交割数据如果放到联盟链中,联盟链的数据是否要最终同步到公有链?按分享所说,联盟链的数据对公有链来说是不可信任的,联盟链和公有链中数据是什么关系?此处没有理解,谢谢老师分享!A:我认为不可能所有机构都愿意把资产放到公有链上的,一定会出现并存的现象。

理想的情况当然完全使用公有链搭建去中心化应用。

联盟链和公有链直接的数据是单纯的引用关系,我认为开放的关键数据集,如用户身份应该沉淀到公有链,让用户自己管理,而机构比较私有的关键数据,应该使用访问权限将它与公有链隔离,所以联盟链的数据和公有链的数据我认为是互补的。

也就是说,联盟链的数据是否要同步到公有链,这个要是视机构本身的需求而定。

另外,公有链的外部数据引用,我们称之为data-我认为不可能所有机构都愿意把资产放到公有链上的,一定会出现并存的现象。

理想的情况当然完全使用公有链搭建去中心化应用。

联盟链和公有链直接的数据是单纯的引用关系,我认为开放的关键数据集,如用户身份应该沉淀到公有链,让用户自己管理,而机构比较私有的关键数据,应该使用访问权限将它与公有链隔离,所以联盟链的数据和公有链的数据我认为是互补的。

也就是说,联盟链的数据是否要同步到公有链,这个要是视机构本身的需求而定。

另外,公有链的外部数据引用,我们称之为data:有一些很有趣的实体项目比如智能门锁,无人租车,这些都是线下项目,怎么做到互联互通呢?A:首先区块链的项目都是跨平台的,也就是说嵌入式设备可以依托区块链的低信用成本的优势,自动记账,可以是联盟链的,也可以是直接基于某个公有链的DAPP,这些账本是共享的,这些数据在发生引用关系的时候,可以进入公有链通道,打通两者关系。

其次,任何具体的区块链项目,都是需要依托一个公有链进行的,正如现在很多落地项目都是基于“三巨头”,然而其实目前并没有一个让大家都特别满意的标准,让大家都服,所以我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Q:多谢分享,能谈谈最后一张图中区块链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对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影响吗A:对银行业的影响,我认为现阶段影响不大,尤其是国内。

这个要视区块链发展的程度而定。

我所了解的,央行已经开始着手自己的数字货币了,这对银行来说,顶多就是再来一次IT架构升级的事儿而已,可以帮助银行业降低IT成本,也可以方便加强监管。

但如果在更远的未来,银行可能不会特别封闭,变成一些区块链的代理节点,也会被所有人所监督,而不是几个特殊机构。

Q:如果公有链能够记录所有历史,有没有技术能破坏或封禁,有没有生命终结的那天?A:有一点技术风险,通用量子计算商用的时候,目前的加密技术很多都失效了,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受影响最大(当然现在的中心化架构也会受到影响)。

这取决于理论研究的成果,如果出现了新的密码学理论可以抵抗量子计算就没问题。

如果从P2P网络的角度,是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能封禁的,只要有两个节点还能做交易也能记账,这个区块链就是alive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区块链的生死也不主要在于加密技术是否被攻破,而主要在于链上聚集了多少财富和利益,链上的数据有多少价值,如果没有价值了,链自然就死了,反之如果被攻破了,不过是分叉、或者等待新的加密算法出来之后进行数据迁移,这一点跟中心化数据库恢复备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作者:维优区块链CTO陈浩来源:火币区块链微信公众号word教育资料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