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系统培训课件
不会
部分D 缺失、突变 质变及量变
阳性或阴性
会
Rh血型系统
17
Rh 血型系统抗原及亚型
• 目前已发现40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为 D、E、C、c、e ,以D的抗原性最强。
有D者习惯上称Rh阳性,无D虽有其他抗原也称为 Rh阴性。
Du(弱D抗原):作为献血者,应当作D阳性;作为 受血者,应当作D阴性。
Rh血型系统
3
Rh 血型系统的发现
1940年,Landsteiner及Wiener用恒河猴(Rhesus monkey)红细胞免疫家兔,得到一种抗体,可以与 85%的人红细胞反应,故认为该抗体与前述产生溶 血的抗体是同一种,因而命名为Rh抗体。
后来发现两种抗体不一样,将Rh仍用于前面发现溶
血的抗体,而真正的兔抗恒河猴抗体被命名为LW抗
差别,但数量减少。弱D红细胞与IgM类抗-D试剂 反应呈阴性,抗球蛋白方法检测为阳性,氨基酸 改变位于细胞膜内或是跨膜区
Rh血型系统
15
Rh血型抗原
表位不完全D型(Partial D ):
D抗原数目基本正常,或抗原数目增多,但是缺 少正常D抗原上部分抗原表位。 基因表达不完全的基础主要是D基因和CE基因形 成的杂交基因和D基因部分缺失。氨基酸改变位 于细胞膜外 。
通常抗E和抗c较多见,但抗c不易检出,故平
常含有抗E的人受血时,应考虑抗c输入CCDee型
人的血液
Rh血型系统
26
Rh血型抗体
临床意义:
1.新生儿溶血病 •Rh抗体引起HDN比ABO溶血严重:发育程度,补体 2.溶血性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意义仅次于ABO血型 •2/3产生抗体
Rh血型系统
7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2、 Wiener(Rh-Hr)命名法
Rh基因在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位点, 与 Fisher-race不同, Wiener命名法把Rh血型视为一 个复合抗原
认为Rh基因产生的凝集原,包括一系列因子, 每一个因子有一种抗体去识别。命名相对简单
Rh血型系统
8
Rh血型系统
不完全 Du型(Partial Du 型) 抗原数量少,质也不同于正常D抗原
增强D (-D-型)
CE基因沉默,不表达其产物
Rh血型系统
16
传统的Du、D 变异型的定义已被摈弃,Du术语
予以保留,仅指抗原数量减少的弱D型。
RhD基因 D表位
与抗-D反应 性
产生抗-D
弱D 基本无变化 量变,偶有
质变 一致变弱
Rh血型系统
12
双结构基因
Rh血型系统
13
Rh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Rh抗原在胎儿早期就充分发育并维持 整个一生,脐带血或新生儿的红细胞Rh血型与成人 一样强。(A和 B抗原在胚胎早期 就开始产生。但到 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发育,与抗 A和抗 B试剂血清反 应比成人弱,2-4岁时才能充分表现出抗原性。)
体。
Rh血型系统
4
Rh血型系统概述
1、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 是ABO血型系统之外最重要的血型系统。
2、 Rh血型系统内目前发现有50种抗原,D抗原最重要, 抗原性最强,其次是D、E、C、c、e。抗原性: D>E>C>c>e。
3、根据红细胞上 D 抗原的有无,可将人类红细胞分为 Rh 阳性和 Rh 阴性。
4、大约85%的高加索人(白种人)或99.6%的中国人
为Rh阳性。
Rh血型系统
5
Rh血型系统命名 有两种传统理论,三种命名法
Fisher-Race命名法 Winer命名法 数字命名法
Rh血型系统
6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1、Fisher-Race(CDE命名法)
①Rh血型有1号染色体短臂上三个紧密相连的基 因位点 ②每个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D-d, C-c,E-e), ③三个基因是以一个复合体的形式遗传.如 Cde/cDE, ④有8种基因组合。 符合大多临床现象,现在仍然使用
-D-:为缺失型,显示比较强的D抗原活性。
Rh血型系统
18
RhD阴性:“熊猫血”
机制:
•RhD基因缺失:无D抗原 • RhD基因改变:D蛋白失活 • RhD-CE-D融合基因:无D抗原产生
Rh血型系统
19
Rh血型系统
20
RhD阴性:“熊猫血”
RhD基因缺失
• 非洲人
RhD-CE-D融合基因
• 白种人 RhD基因缺失
9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Rh血型系统
10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3、 数字命名法
以抗原发现先后对抗原编号,主要用于计数机录入。
Rh血型系统
11
Rh血型的遗传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表达被认为是受控于两 个基因: RhD和RhCE 为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构成(双结构基因), 分别编码D抗原以及CE抗原
没有相应的“d”基因,因此没有“d”抗 原和“d”抗体
Rh血型系统
内容简介
➢1、发现、概述
➢2、命名、遗传
➢3、Rh血型抗原
➢4、Rh血型抗体
➢5、RH血型鉴定
➢6、Rh血型临床输血
Rh血型系统
2
Rh 血型系统的发现
1939年,Levine与Stetso报告一例溶血反应:一孕妇 发生死胎,产后输其丈夫的血,ABO相同血型,输 血后发生急性溶血反应,并从其血中分离出抗其丈 夫红细胞的抗体。
RhD基因缺失
• 黄种人 RhD-CE-D融合基因
RhD基因完整,D抗原不表达
Rh血型系统
21
Rh血型系统
22
Rh血型系统
23
Rh血型系统
24
Rh血型抗原:缺失表型
•1、Rhnull:无任何Rh抗原,表型:---/---
•2、Rhmod:Rh上的抗原表达非常弱,一般要经吸收
放散实验检测,可能只检测出其中一个抗原,也可 能都检测出。
Rh血型的抗原性可能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
抗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依次为E、C、c、e.
红细胞上:正常D抗原数 1万到3.3万血型系统
14
Rh血型抗原
2、 D抗原的分类 正常的D抗原 弱D型(Du型;weak D): 与正常的D抗原无质
Rh血型系统
25
Rh血型抗体
①多数为IgG抗体:大部分Rh抗体为IgG类,少数抗 D血清含有IgM 抗体,但一般总伴有 IgG抗体。 IgA性质的抗D十分罕见,并且只是混含在IgG抗 体的血清中。
②除抗D外,抗E最为常见,次为抗c,抗E多为IgG,偶有 IgM。抗e较少见
③有些Rh抗体常在一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