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卢涛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卢涛

大家好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及方法
卢涛 中科院生物所
Kimberly With John A. Wiens
John A. Wiens
Monica G. Turner
Sally A. Tinker
Dennis H. Knight
R.T.T. Forman
邬建国
傅伯杰
俞孔坚
景观(Landscape)
学科特点
(四)注重人为活动
景观的宏观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容易与人为活动研究进行衔接的生态学分支学 科(城市景观、人为景观、干扰等)
Naveh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桥梁
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
斑块 - 廊道 - 基底模式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 观 结 构
景观连接度
Zonneveld (1979):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由空气、水、植物、动物和人组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可通 过外貌特征进行辨识。
Naveh (1984): 自然、生态、地理之综合体
Haber (1990): 生物或者人类综合感知的土地。
Forman (1986):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组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并建议 将其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中尺度)。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临界阈理论和渗透理论
复合种群理论
地域分异理论
景观功能
景观动态
等级理论
斑块动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类活动和影响
格局 - 过程 - 尺度
基本概念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 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Forman: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 科。 关键词:结构,功能,动态,宏观生态学
Naveh: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中间学科,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论研究的 新兴学科。 关键词:地理学,生态学,中间学科,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论
理解空间异质性和生态过程关系
与 其 它 生 态 学 分 支 的 关 系
研 究 目 标
发展历程(国际)
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航片中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 一词
二战后,由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中欧(例德国、荷兰、捷克等) 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 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 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组分(landscape elements):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被称为景观组分
1981年,在荷兰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大会” 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成立 1984年,Naveh和Lieberman出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应用》,第一本景观生态学专著 1986年,Forman和Godron出版《景观生态学》教材,标志景观生态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1987年,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出版 90年代,景观生态学全球化普遍提高,技术、手段更为先进(例GIS、遥感等) 21世纪,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
学科特点
(一)宏观学科特色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生物圈(全球) 主要研究层次: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 学科特色:宏观生态学研究 认识论特点:整体论途径 问题切入点:格局与过程 传统学科的涉及范畴: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资源学等 问题解析角度选择:时间+空间(空间关系)
斑块(patch):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廊道(corridor):不同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matrix):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网络(network):是指一个相互连接的廊道系统。
Forman (1995):空间上镶嵌出现的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组合。在区域尺度上,景观是不重复的且 对比性强的结构单元。它具有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 (全球、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生理)
Farina (1998):景观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视角:人的视角、动物的视角和植物的视角。
学科特点
(二)异质性
强调异质性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显著学科特色,特别是关于空间异质性研究, 是所有生态学分支学科中,景观生态学所特有的。
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 特征。与异质性相反的景观特征被称为均质性。
Risser甚至认为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1)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 2)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3)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 4)空间异质性的管理。
学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
发展历程(国内)
从80年代初开始,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 1998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 21世纪,提出从中国自身的特色出发,关注受人类影响的和以人为主导的景观,以景观格
局与生态过程的多尺度、多维度耦合研究为核心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处于领先地位
学科特点
(三)强调时空分异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群中唯一将时空分异特征作为自身研究重点的分 支学科,涉及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异质性、等级特征、景观格局、尺度 效应、干扰扩散等。
尺度(scale):在观察景观现象或过程时一个特定的空间分辨率或标准时间单元。 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邬建国 (2000):狭义景观和广义景观 狭义景观:以Forman 为代表的将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景观。(暗含着人类视角的观 点) 广义景观:以Wiens和Risser为代表的,没有空间范围限制的,只强调空间异质性的景观。(暗含生 物感知的观点) 从近几年的文献看,景观生态学突破了空间范围的限制,广义景观为多数生态学家所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