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四版 绪论 课件
❖ 在有机分析和合成发展的同时,有机结构理论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各自独立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 相互结合成碳链
❖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可推出结构
❖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分别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分子的立 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可用五个字概括:“多、燃、 低、难、慢”。
1.组成和结构之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七百多万种、且 还在不但增加) 但组成元素少 (C, H, O, N ,P, S, X等)
原因: 1) 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2)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3) 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普遍 例如,C2H6O就可以代表乙醇和甲醚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 1781年 法国 拉瓦锡(voisier)
1830年 德国 李比希(J.Liebiy)
❖ 19世纪中期进入了煤焦油合成时代
❖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石油和天然气合成时代,
❖ 合成了许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有机物可来源于生物体也可由无机物转化而来。
❖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超过2000万(主要通过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 有机化合物。
2、性质上的特点 A、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化学性质方面的特点 1) 易燃烧 2) 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许多化合物在200~300度 就分解) 3) 反应速度慢 4) 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共价键的形成及其属性 一、共价键的形成
1.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成键条件; 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
+
1s
1s
2p 1s +
分子轨道
2p
1s
+
氢分子
2p + 1s
2、杂化轨道理论
简介*
要点 *
sp3、 sp2、 * sp 杂化 *
着重强调两个问题:
(1)不同杂化方式的轨道形状、s 成分的多寡及 不同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是不同的。
5、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医药学(药物化学,病理学,生化分析等) 农业(农业化学,农用化学品等) 石油(石油化工等) 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等) 食品(食品化学,营养学,添加剂等) 日用化工(染料,涂料,化装品等)
有机化学的任务
1. 1、化学结构种类多;
2. 2、 能够有目的地改变功能分子的结构,进行功能组合和集成; 3、能够在分子层次上组装功能分子,调控材料的性能。
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1. 具有潜在光、电、磁等功能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组装 2. 分子材料中的电子、能量转移和一些快速反应过程的研究; 3. 研究分子结构、排列方式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发展新的分子组装的方法,探 讨产生特殊光电磁现象的机制; 探索新型分子材料在光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中的应用
I C 2 C H OO B H C 2 r C H OO C C H 2 C lH OO F C 2 C H H O
p K a 3 .1 8
2 .9 0
2 .8 6
2 .5 9
-I 效应:F— > Cl— > Br— > I—
C 3 C H OO C C H 2 C lH OO C 2 C H l HC C 3 O C lO C
十八世纪,分离天然有机物。
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K.W) 酒石+硫酸——酒石酸晶体(1770年,第一篇论文) 柠檬——柠檬酸(1784年) 苹果——苹果酸(1785年) 酸牛奶——乳酸(1780年) 五倍子——五倍子酸(1786)——焦性没食子酸。 其他人的工作:
尿——尿素(1773年) 马尿——马尿酸(1829) 脂肪——胆固醇(1815年)
❖ 有机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形成
❖ 药物化学、香料化学、染料化学、农药化学、环境化学、有 机新材料化学……等学科。
❖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
❖ 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当今世界有机化学:
1、很多复杂的分子结构被阐明,其中很多具有强烈的生理作用,为其他学科 提出了大量研究课题 2、合成与天然物完全相同的分子 3、对天然分子进行改性
+ δ
δ
CX
CH
I效 应
标 准
从下面几组数据中找找规律:
+
δ
δ
CY
+I效 应
(C 3 ) 3 C C H OO C 3 C H 2 H C H OO C 3 C H H OO H C H O
p K a 5 .5 0
4 .8 4
4 .7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7 7
+ I 效应:(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 1885年拜尔提出了张力学说,至此,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 20世纪初建立了价键理论。
❖ 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 微观本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 20世纪60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 构上,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 白质、氨基酸、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分离] 从自然界或反应产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萃取、升华等
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阐明 其结
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一
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4、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9世纪初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烃:碳氢化合物) 2、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世界最丰富多彩的部分 —— 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组成、价键、结构、性质、鉴定、反应、 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合成) ——大分子 化合物( 结构、鉴定、合成、相互作用) —— 超分子(分子识别、 分子组装、功能)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
核的连线上,呈圆柱形分 在平面的上下两方,呈块状
布。
分布。
2、 键有一个对称轴, 轴上电子云密度最大。
2、只有对称面,对称面上 的电子云密度最小(=0)
1、键能较大。
1、键能较小。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 的两原子可相对的自由旋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 的两原子不能自由旋转。
转。
3、键的可极化度:较大。
4、键的极性和键矩 键矩:极性共价键正或负电荷中心的电荷(q)与两个电 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叫键矩(u)。
三、诱导效应:
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 (包括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或者说是键 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s),通常用“I”表示。
N4O HCN (N 3)2C HO
Wohler给瑞典化学家J.Berzelius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应当告诉您的是:我制造出尿素,而且不求助于肾或动物— —无论是人或犬。
1845年,柯尔伯(H.kolber) 制得醋酸;用碳、硫磺、氯 气和水为原料。实现了从单质到有机物的完全合成
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 1854年柏赛罗(M.berthelot) 合成了油脂、1861年布特列洛 夫合成了糖类。 有机元素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均含有:碳和氢
7、教学参考书:
1、《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邢其毅等编,高教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 邢其毅等编,北 京大学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二版),郓魁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机化学学习及解题指导》,华北、东北九所高等师范院 校合编,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 5、《有机化学提要、例题和习题》,王永梅、王桂林主编,天 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6、《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用计算机进行有机合成的设计工作
当代有机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与生命科学的结合。 1980年(DNA) ~ 1997年(ATP)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化学诺贝尔奖
八项;
1、有机化学以其价键理论、构象理论、各种反应及其反应机理成为现代生物 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2、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分离、提取,开创了研究生命物质的新时代。 3、有机化学特别是生物有机化学参与研究项目:研究信息分子和受体识别的 机制; 4、发现自然界中分子进化和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 5、作用于新的生物靶点的新一代治疗药物的前期基础研究; 6、发展提供结构多样性分子的组合化学; 7、对于复杂生物体系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新技术。
1.发现新现象(新的有机物,有机物的新的来源、 新的合成方法、合成技巧,新的有机反应等) 2.研究新的规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机理等) 3.提供新材料 (提供新的高科技材料,推动国民经 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4.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与有机化学的结合)。
6、 学习有机化学的要求
1)、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2)、勤思考、多提问,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学完每章,应归纳、总结。掌握该章的重点、难 点和规律。 4)、按时独立的完成作业。 5)、参阅有关的资料(参考书、杂志)。 6)、重视有机实验,以实验促进学习。
鸦片——吗啡(1805年)
植物中——生物碱、金鸡钠碱、辛可宁(18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