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对话灵动课堂
一轮新阳,拉开了新的一天,也推动我走进了三年级。
来到他们面前,这帮孩子正在教室前如雨点般喧嚷着。
我点了几个孩子来到教室里做卫生。
扫出大堆的废纸,把桌椅按照高矮调整齐,擦干净桌椅。
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劳作着,开学第一天,辛苦一些,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安排座位、发新书,一堆杂务在等待着我。
偷得闲暇,坐在椅子上,让两只脚离地休息片刻。
我讲着中年级和低年级学习生活的不同,我的管理策略等等。
短短几分钟,有小声说话的,有站起来整理书包作业的,面对一群我不熟悉的孩子,十分迷茫无策,小心地吹灭心中担忧的肥皂泡,为自己加油打气!
开学第一个礼拜,那群调皮的学生就让我伤透了脑筋。
其中一位学生,每次上课都表现得不是很好,课上怎样调动他的积极性都无济于事,连书都懒得拿,做小动作、模仿教师的言行、引起别的学生哈哈大笑,弄得上课我很头痛,也气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再这样做,你在老师眼里就什么都不是了”这是我对他说出的一句话,接下来他却对我说“我在我爸妈眼里是宝贝”全班同学都笑了,可是我却笑不出来。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细细品味他说的话,是啊,任何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在他爸爸妈妈眼里都是宝贝。
做为教师,当时的我的决定很失败。
在老师的眼里,不应该有教不好的学生,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往后的教学中,这位“调皮鬼”成了我关注的焦点。
一次,在教学《翠鸟》中,第一部分写了翠鸟的颜色鲜艳,第二部分写了动作快。
于是我提问:你们从哪看出翠鸟的动作快,先画一画再说说你的理解。
当然最先被学生找到的还是特点突出的“疾飞、贴着、像箭一样”等。
但是有一句话学生找不到,于是我出示:“水波还在荡漾,苇秆还在摇晃。
”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句话中感到了什么?“调皮鬼”立马嚷道:“还是写翠鸟的动作快呗。
”面对他的不屑表情,我不予理睬,继续追问:怎么理解?“调皮鬼”激动地站起来喊道:“翠鸟都飞走了,它蹬过的苇秆还摇摇晃晃,捉鱼后的水波还在荡漾,说明它的动作非常快。
”我立即大加赞赏:“你们看他想得多好呀,刚才我们画的词语都是从正面描写翠鸟的动作敏捷,最后的句子是从侧面来写的。
”“调皮鬼”未曾料到我会当众表扬他,满脸
惊愕地看着我,我对他微微一笑,他红着脸,低着头,腼腆地笑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
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记得在二年级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
我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
“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我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我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我没有指责学生,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
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
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课堂生成,进行有效对话,与学生共同搭建灵动而开放的课堂,让课堂折射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