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强国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强国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强国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锦涛书记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这个口号为我国新时期的体育工作目标指明了方向。

在此之际,有必要对体育科学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索,找出其中的缺点以及不足,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我国尽快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汉城奥运会的5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

由此可见,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上是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的。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的金牌总数,却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被世界所认可的奥运强国,而只能被称作奥运大国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育强国的表现有很多方面: 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另外还有百姓的体育意识, 以及他们参与体育的程度, 个人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 还有体育产业, 当然也包括竞技体育的水平。

所以体育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然而,在这多方面的评估中,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处处受阻、体育产业不够发达、国民体质不容乐观、运动场所设施欠缺、百姓体育意识不高和体育科学体系不完善等,这些方面我们都远远不达不到体育强国的标准,只有竞技体育的个别项目较为突出。

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则是由于我国的体育科学系统和理论研究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科学体系都是借用前苏联的理论,然而时代是在发展,在进步的,我们的理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就造就了我们
落后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训练水平的缺失。

天津体院李树怡在他的《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问题讨论回顾》一文中所论述的“1980 年以前, 我国对现代体育、体育现代化、体育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等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

长期的错误认识,使我国国民对体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以金牌数量看强弱。

这就造成了以竞技体育发展程度评价体育发展程度的错误认识。

在其他体育强国已经开始发展体育科学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体育科学,还不明白体育科学对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原因都影响着我国的体育发展,也导致了我国曾经在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时的不科学行为。

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体育科学系统,来促进我国的体育发展。

体育科学学科属性为综合科学, 隶属于科学学科体系中的综合科学。

体育科学学科大致分为: 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综合科学 4 大分支学科。

各分支均有20 门左右学科。

它实际上类似于科学学科体系的缩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运动对体育科学的需求也日趋提高。

体育科学也成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运动员机能状况的检测与评定方法, 并运用到优秀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之中, 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和指标, 使身体机能评定的范围不断扩大、自动化操作程度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测试结果更加准确、信息反馈速度加快,用于客观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科学监控运动负荷和预测运动成绩。

运动
心理学通过对运动员不同阶段不同身体状态下的心理变化的研究,通过现代心理学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保证运动员以最佳心理状态参加奥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王琪通过对1991-2009年间546 篇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1952 个关键词共词网络知识图谱的解读,指出运动人体科学是核心学科之一,体育教育训练学起步较早,逐渐发展为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学科,并且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训练科学化特征日益明显,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体育社会学、体育医学、体育法等等各门学科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技术和理论的引进,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体育科学系统已经足够完善,它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1.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竞技体育的研究与群众体育的研究比例失衡。

仅以2011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为例, 在所有获奖项目中, 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为22 项, 占65.3%; 而群众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仅为8项, 占21.1%。

目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在竞技体育研究方向的关注要远远高于群众体育,这也就是为何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远远不如国外一些国家。

国家的关注度在哪,群众的关注度就在哪。

2.我国的体育科学创新意识不够。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很多的设备仪器以及训练理论都是借鉴于国外。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运动员。

包括研究方向,也总是围绕着一些旧的理论观点,含创新性的科研太少。

3.体育科学没能和学校教育很好的结合
起来。

我国对青少年的体育能力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

学校忽视体育的现象,在我国已经是存在很久而不得解决的问题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方向应该平衡化,大力推展群众体育是我国目前要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经之路。

我们必须实现体育发展战略的转移,做到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能够协调发展。

完善群众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当规划好、建设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群众体育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建设覆盖城乡及各区域的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群众体育。

同时还应加强重视群众体育的科研及服务。

一是科研,不仅要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对群众科学健身进行研究。

二是服务,将现有的体育科研成果广泛推广,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

三是要增加群众体育科研投入,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青少年体质、国民体质和运动促进健康的技术研究,以科技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2.自从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方针后,我国便把自主创新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绝人多数源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科学理论越来越多地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而,为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袁伟民指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决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我们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

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竞技体育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练员提出的创新理念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并经过反眨实验才能付诸于实施,如优秀运动员的创新技术研究、优秀运动员创新训练手段的研究(高原训练)等。

因此,只有科研人员与教练员构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保证技术创新这一完整过程得以实现,并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之中。

3.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理论联系实践。

体育科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体育科学研究应当成为解决运动实践关键问题的工具,加强技术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

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是突破当前体育学科种种危机的关键,也是体育学科赖以存在的基石”。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从青少年开始入手,普及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让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德,马楚红.体育学科分类体系的科学性探讨[J].中国体育科
技, 2004(01)
[2]汪康乐,邰崇禧.论体育科学学科属性及其分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3]刘昱航.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J].中国体育科技,2006
(03)
[4]陈齐,于涌.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J].洛阳
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5]肖焕禹,邵雪梅.体育强国的内涵阐释[J].体育科研,2009(04)
[6]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体育学刊,2009(11)
[7]徐伟煌,田雨普. 孰大焉,孰强焉?——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
争[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8]鲍晓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2009(06)
[9]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
(03)
[10]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强国的战略抉择[M].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2010
[11]王智慧.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战略定位于思考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