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8、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为例

048、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为例

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1为例杨欣李霞王楠摘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安徽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循序渐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小岗村村庄规划的实践,总结概括出以“五化”引领村庄规划的新思路,在村庄发展模式选择、景观风貌提升及公共设施配置等方面探索相关经验,以期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好乡村小岗村村庄规划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

近几年来,安徽省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镇发展迅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庄发展缺乏动力,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消失的威胁。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1年,安徽省全省行政村由29745个减少到15539个;自然村由292107个减少到228763个2。

农业要素依旧处于净流出状态,由于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

2012年,安徽省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

规划要求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体目标,并在农业发展、村庄建设及社会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指导措施。

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无论就地理气候,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哪个方面来说,均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解决好小岗村转型发展、农民进一步增收及村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不仅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而且对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该项目获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部分)暨优秀美好乡村规划设计一等奖。

2数据来源: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1 小岗村现状分析1.1 村庄概况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部,属小溪河镇管辖。

全村人口3903人(2011年统计),946户,下辖23个村民组,村域总面积15平方公里。

村域内除小岗外,还分布有大严家、小严、小周、蒲塘庙、石马、大周、小韩、马庙、后范、石马金等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居住人口在130—290人左右。

全村地形呈波浪式起伏不平,为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形;土壤为黄棕壤、黄白土壤,部分为低产土壤。

1.2 区位分析从交通区位来看,小岗村北临京沪铁路,距京沪高铁蚌埠南站约45公里;宁洛高速公路小岗出口距村庄15公里,省道307线依村而过(如图1),村庄区位交通条件较为优越。

从经济区位来看,小岗村与大城市距离较远(如图2),其所处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从更大的区域层面做文章。

在安徽省城镇体系布局中,小岗村位于沿淮城市群和合肥城市圈的双重辐射范围之内,又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既可接受合肥、南京等大城市的信息、商贸、产业的扩散效应,又可以作为区域内大中城市的消费腹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人文生态旅游等服务职能。

这样,小岗村就可利用其知名度强化与先发地区的信息交流,加快资金流入,促进村庄产业升级;同时,小岗村的目标市场范围也可得到较大扩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1.3 村庄经济发展现状小岗村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红色旅游等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00元。

村庄拥有民用甜菊糖加工产业园、蔬菜种植核心2 小岗村在安徽省区位分析图1 小岗村在凤阳县区位分析示范区、种猪养殖基地等规模农业产业项目。

2009年,小岗村成功申报并获准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与农家乐旅游结合发展,旅游收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小岗村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村庄依然依靠省市乃至国家支持来保发展,这样的外部大输血机制造成村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创新发展积极性不高。

其次,外部资本进驻提升了村庄整体经济水平,但经营收益并未留在村内。

再次,村域内村民人均收入不平衡,“被平均”现象严重,收入较高的村民集中在小岗自然村,其他自然村的村民收入则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导致劳动力不断外流。

最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围绕“大包干”和“沈浩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内涵挖掘不足,且游览范围局限于红色旅游,村域范围内良好的山水风貌还未被利用,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非常不完整。

1.4 村庄建设现状村域内自然村分布数量多,空间布局较为零散,每个自然村规模小,不利于设施的共建共享。

可容纳826户的石马、严岗社区新居均在建设中(如图3、图4)。

小岗大道、小岗自来水厂、燃灯水库引水干渠等工程亦在加快推进。

小岗村服务设施及村庄风貌有了很大提升。

根据小岗村原设想,未来将全村居民都集中在小岗、石马及严岗三大社区内。

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农民的耕作半径,小岗村的地形地势也并不具备大规模机械作业的条件。

并且,石马、严岗社区的建设手法简单粗暴,院落布局均为呆板的“兵营式”布局,并未考虑农村特有空间布局形式与地方建筑特色,乡村特色和地域景观被破坏。

2 小岗村村庄规划思路2.1 村庄发展思路的再构建小岗村因其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的重视,其发展道路必然不断成为焦 图4 石马社区原规划图3 严岗社区原规划点。

通过分析发现,小岗村现状的发展模式与东部先发地区农村发展不同,但却具备我国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村庄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

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考虑村庄发展已不能只单一地考虑植入工业化与城镇化,而应既着眼于小岗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普适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且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引导。

因此,本次规划小岗村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产业升级发展、自然生态保护、农村特色风貌挖掘等,突出基本农田保护,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新探索,突出自然环境保护,突出乡村与地域文化特色挖掘,突出低碳环保适用技术利用,充分展示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的新风貌。

2.2以“五化”引导村庄规划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已由原来的“分散经营”、“粗放发展”转为“组织化、规模化经营”、“集约、精细化发展”,以生态、经济的理念对村庄进行规划建已在规划设计领域形成共识。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次规划提出并落实“五化”的理念,即研究范围区域化、农业布局产业化、村庄风貌乡土化、服务体系现代化、环境保护生态化。

这“五化”是本次小岗村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次规划的特色所在。

2.3.1 研究范围区域化小岗村村域范围15平方公里,规划主要着眼于本村土地,同时根据小岗村的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设施配置等方面的需求与周边村庄进行协调。

这样突破规划研究范围的行政区域限制,有利于资源更加科学地调配,同时还给小岗村周边辐射带动区域的跟进发展准备了条件。

图5 小岗村域产业布局规划规划村域范围内产业布局结构为“四区一园”(如图5),四区即现代农业种植区、现代农业养殖区、配套服务区及休闲农业体验区;一园即沿307省道设置有机食品加工园。

由于有机食品加工园在村域范围之外,小岗产业布局不仅有效利用了村域内土地,而且还协调带动邻村发展。

根据测算,有机食品加工园未来可为小岗及其周边区域提供约3000个就业岗位。

自然村的布点需认真考虑、统筹安排种植户和养殖户的合理工作半径问题。

本着“方便生产生活、适度整合集中”的原则,根据农民合理工作半径,规划除保留扩建小岗、严岗、石马三个农村社区以外,尚保留蒲塘庙、下李家、小韩三个自然村。

2.3.2 农业布局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主要手段是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农业技术革新;同时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小岗村所在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进一步提升小岗村及其周边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扩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生产,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推广“小岗”品牌,形成一系列具有小岗特色的优质新鲜农产品及经加工的半成品和成品。

其次,在土地流转方式上,要加强土地整理,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现代农业企业流转。

为此,规划提出,全村域农田可按地形条件,尽可能整治成片,以利于灌溉、排水和小型农田机械化耕作与管理。

再次,依靠小岗自身品牌效应和自身景观优势,在原有开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延伸发展乡村风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游。

使原来在小岗村的“一日游”变“多日游”,留住游客并增加其消费。

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本地劳动力就地由一产向三产转化。

2.3.3 村庄风貌乡土化乡村与城市的功能邢台和风貌都是长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乡村风貌又明显有别于城市,它更多地保留有自然景观要素,展现的主题是历史印记和田园风光。

但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村规划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破坏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案例不少,千村一面的问题突出,导致村庄特有的聚落景观和传统文化面临丧失的危险。

这一现象在小岗村也较为突出。

对此,在对村庄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规划师应深入研究村庄所在区域的农村空间布局特点、建筑形式及景观特色。

小岗村具有典型的沿淮地区村落布局特点,即村庄通常会形成几个小组团;组团之间通常是通过道路或水体等分割开;在同一居住组团内部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通常是一致的,而组团之间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经常不同,组团之间及村庄外围大多与水系联系紧密(如图6、图7)。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小岗村每家每户的选址应结合现有的植被和水塘,三五户结合成组,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通过院落与农宅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外部围合空间,为老人和儿童提供休息和游戏的场地(如图8)。

图7 沿淮某村庄卫片及村庄聚落分析(二)图6 沿淮某村庄卫片及村庄聚落分析(一)图8 小岗村某组团结构示意图图9 小岗村庄规划总平面图在进行村庄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的林地、耕地、园地、水塘,形成村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

延续传统的乡村肌理(如图9)。

同时,在农宅建筑形式上,设计符合本地特色的村民住宅,并对现有村民住宅进行适当改造,实现房屋内部现代化与外部特色化的和谐统一(如图10、图11)。

图10 农宅改造意向图图11 新建农宅意向图为保护传统的沿淮村庄风貌特色,规划对仓促上马的严岗和石马社区建设进行补救调整,对未开工的区域进行重新设计,改变现有单调机械的院落布局,丰富村庄边界,并增加了开敞空间(如图12、图13)。

图12 严岗社区改造及外部环境改造示意图13石马社区改造及外部环境改造示意2.3.4 服务体系现代化小岗村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较为丰富,但存在点多无序、见缝插建的问题,村民办事相当不便。

在保证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应考虑其服务半径,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据此,除教育、医疗等独立占地的服务设施以外,还专门设立村民一站式服务大厅,将行政、治安、金融保险、文化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集中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