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资料
其特征有四:与传统管理区别
1、治理主体:政府、公共机构、私人。 2、治理运行:上下互动、彼此合作。 3、治理的内容:解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事务、多种 途径 4、治理的工具:多样化
3、地方治理是什么?
在一定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 地理空间内,依托于政府的组织、民营组 织、社会组织和民间的公民组织等各种组 织的网络体系的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 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以形成以公民发 展为中心,面向公民需要服务的,积极回 应环境变化的,使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 型社会管理体系。
地方治理的特征
1、从主体上看,更加突出地方政府与公民 的良性互动。 2、从治理方式来看,市场化程度会比较高。 3、从治理目标来看,更贴近现实和公民需 要。 4、从治理模式来看,创新速度更快,更关 注环境变化与挑战。
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1、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 2、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挑战
5、体制创新:形成有效的地方治理的体制、 机制 趋势: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平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结 束 语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能否成功,不 亚于一场革命,浙江模式与经验为我们创 新创造了很好条件,能否再创辉煌,树立 典范,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用老子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愿与诸位共勉之!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十大民意期待政府回应
(今年两会之前民意调查)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领域期待突破。
二、收入分配事关公平,蛋糕切分体现政府 良知。 三、房价一路飙升,政府出招能否奏效。 四、教育、医疗、就业民生三难,改革层层推 进,有否新解。 五、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民众期待“同城待 遇”。
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具体表现为: 经济发展职能的强化
公共资源配置能力提高
制度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好处
贴近实际:成就了一些地区不同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浙江模式。 降低风险:保证体制转型中社会经济的稳定 善于变通:先做不说,做了再说,既做又说。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职能的强化
经济发展动力充足 调动区域内各种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 创造条件,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
(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与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不相适应表现
1、分税制造成中央与地方财力与责权不 相匹配。 2、干部管理体制中上下不对称。 3、传统考核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4、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不真实。 5、公共决策上下不呼应,决策执行不对 称。
(三)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缺陷的根源
1、公共精神的缺失。 2、制度化程度较低。 3、非正式关系的流行。
一、治理与地方治理
治理的兴起 1、治理是什么 治理的内涵
1、治理的兴起
(一)、治理自九十年代风靡全球 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带来对传统政府管理模 式的挑战 (二)治理在中国的兴起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 统政府治理模式不断受到种种挑战
(三)治理与“浙江模式”的兴衰成败
1、“浙江模式”的发展模式形成离不开政 府 治理模式的创新。 “浙江模式”的成功是:民营经济、市场经 济、政府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2、“浙江模式”再创辉煌,离不开政府管 理模式创新。
2、治理的内涵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 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 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 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 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 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 排。
增长方式转变: 目标多元
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综合
社会角度:民生问题凸现: 房价、就业、医疗、保障、 环境、治安、社会稳定都同 政府治理紧密相关。
政治角度:民主化进程、公 民社会的培育、公共政策的制 定,没有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就 根本不可能有大的进展。
文化角度:价值多元、主流 价值的挑战对地方政府治理模 式造成很大冲击。
2、主体创新。社会治理由单一的政府逐 渐 转向社会的多元
趋势:中央权力向地方下移 社会参与力度扩大 公共政策制定多方利益博弈 企业社会责任体制确立 公众现代参与意识的觉醒与 成熟
3、目标创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具体体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调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服务水平的 提升。 社会结构的开放化程度。 政治治理民主化进程的有序推 进。
1、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超 强”管理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治理 模式的演变
演变趋势一:由集权向分散的不断演变过程
中央 权威 (政府部门)
省(市) 市场 公民社会 ( 民营组织)( 民间组织、个人) 县(市)级地方政府
演变趋势二:“由传统控制型政府治理模式 逐步向发展型政府模式转变
保证:公共权力运作与规范透明。 法律权威的维护。 政府人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监督体系的健全统一。 权力在规则中运作。 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中,计划与市场的 有机结合。
4、手段创新:形成行政、法律、经济、科技、 道德五维一体格局。
趋势:提高行政手段的效率。 提高法律手段的权威与公正。 提高经济手段的效益(成本)。 提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提高道德手段的基础地位。
来自内部自身的挑战
1、现在组织结构受到挑战 不完善的科层结构的具体体现:财政 上的分税制,垂直的干部管理体制, 自上而下的考核监督机制,纵向的信 息沟通机制,集中决策与分散执行的 公共政策。
(一)不完善的科层组织结构
完善的科层组织结构:严格的专 业分工,明确的等级层次,明确 的责权划分、人际关系非人格化、 工作程序系统化,业务能力为晋 升唯一标准。
三、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理念创新 主体创新 目标创新 手段创新 体制创新
1、理念创新:实现从利益追求到权 利保障的根本性转变。
利益诱导是三十年改革的主线,权利 保障应成为今后改革的主线。
权利保障具体体现:承认权利 协调权利 扩展权力 权利保障的保证:党和政府的自觉 社会压力 危机的催化
地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能力提高
尤其是通过经营城市、出让土地为 区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2、地方治理模式的现实挑战
(一)是来自外部的挑战 (二)是来自内部的挑战
来自外部的挑战
经济角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但需 要政府角色的转换。
经济发展:目标单一
六、选举法再次修改,同票同权如何体现 七、反贪肃贿雷厉风行,制度反腐有否成 效。 八、网络问政初露端倪,公众期待拓展空间。 九、低碳经济进入视野,节能减排备受关注。 十、养老保险备受争议,制度公平成为焦点。
回应民意
公共领域 推进改革 社会事业 政府 公民权益 治理模式创新 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