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解读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解读
◆ 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
◆ 有关部门管理形成管 理合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 科 技部 、 环境保护部 、 交 通 运 输部、 商务 部 、 质 检 总 局 、能 源 局 在 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动 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 行管理和监督。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电池企业、汽车企业、回收拆解企业、所有人在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环节的责任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主要监督管理措施
工信部会同质检总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协调管理。
通过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暂停企业强制性认证证书、公开企业履责 信息、行业规范条件申报及公告管理等措施,对有关企业落实本办 法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 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电池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应按照《关于开通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的通知》(中机函〔2018〕73号)要求,
车载管理模块
回收利用管理模块
2 《溯源管理规定》要点介绍
2.1 《溯源管理规定》内容介绍
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对新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以下简称《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新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 新能源汽车产品(含进口新能源汽车)实施溯源管理。
对本规定施行之日前已获得《公告》 和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新能源汽 车产品(含进口新能源汽车),延 后12个月实施溯源管理。
• 动力蓄电池及废旧动力蓄电 池包装运输应尽量保证其结 构完整,属于危险货物的,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 运输规定进行包装运输,可 参照《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 政策》、《废蓄电池回收管 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规、 政策及标准要求。
收集要求
◆ 参照政策及标准 • •
贮存要求
运输要求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电池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等 《废蓄电池回收管理规范》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电池企业、汽车企业、回收拆解企业、所有人在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环节的责任
主体 设计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维修更换 回收阶段 报废阶段
• 新能源汽车达到 报废要求时,应 将其送至报废汽 车回收拆解企业 拆卸动力蓄电池。
• 应将新能源汽车送至具备 • 动力蓄电池所有人(电 相应能力的售后服务机构 池租赁等运营企业)应 进行动力蓄电池维修更换。 将废旧动力蓄电池移交 至回收服务网点。 • 废旧动力蓄电池移交给 其他单位或个人,私自 拆卸、拆解动力蓄电池, 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或安 全事故的,应承担相应 责任。
基本原则
✓ 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及标准等 要求,对不符合该要求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不得 生产、销售。
提升综合利 用水平与经 济效益
不可利用残 余物的环保 处置
✓ 按照相关要求及汽车企业提供的拆解技术信息, 开展再生利用; ✓ 其他不可利用残余物,依据国家环保法规、政策 及标准等有关规定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置。
工信部、质检总局负责建立统 一的溯源信息系统,会同、环 境、交通、商务等有关部门建 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动力蓄 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节点可控。
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梯次利 用电池产品实施管理,加强对 梯次利用企业的指导,规范梯 次利用企业产品,保障产品质 量和安全。
余能检测
包装运输
安全环保
新能源汽 车及动力 蓄电池所 有人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综合利用总体要求 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
✓ 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 规范条件》的规模、装备和工艺等要求; ✓ 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及装备,开展梯次 利用和再生利用。
✓ 按照相关要求及汽车企业提供的拆解技术信息, 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分类重组利用; ✓ 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进行编码; ✓ 回收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生产、检测、使用等过程 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移交至再生利用企业。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政策解读
目
录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要点介绍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
《管理办法》解读
1 《管理办法》解读
◼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体系
发布时间
2012年
发布部门
国务院办公 厅 国务院办公 厅
◆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 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 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 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 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 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 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 ◆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统一动力蓄电池编码 ◆ 全生命周期溯源信 息管理 ◆ 行业规范条件申报 及公告管理
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 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 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 “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 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 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 任情况实施监测。
2
《溯源管理规定》要点介绍
2 《溯源管理规定》要点介绍
《溯源管理规定》编制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 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开展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 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发布正式稿件。
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提出规模、装备、工艺 等要求。 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踪记录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 回收网络。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实行产品编码,建 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范围、相关方责任与要求 、 监督措施等内容。 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废旧动 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推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明确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思路和实施程 序
2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2016年1月
2016年2月
发改委等五 部委
工信部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 术政策(2015年版)》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 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其《公告管 理暂行办法》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管理规定》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及相关责任主体。
主体 设计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维修更换 回收阶段 报废阶段
电池 生产 企业
• 采 用 标 准 化、通用 性 及 •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生产动 易 拆解设 计 , 协商 开 放 力蓄电池进行编码。 控 制系 统 接口 和 通 讯 协 • 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 议 , 对 电池固 定部 件进 电池编码信息。 行 可拆卸 、 易 回收 利用 • 及时向汽车生产企业等提供动 设计。 力蓄电池拆解及贮存技术信息, • 材料 有害物质 应符合国 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 家 相关标 准要 求, 尽 可 • 规范移交生产过程中报废的 能使用再生材料。 动 力蓄电池。 • 新 能 源 汽 车设 计开发应 • 主动公开动力蓄电池拆卸、拆 • 遵 循 易 拆 卸原 则 , 以 利 解及贮存技术信息说明以及动 于 动力蓄 电池 安全 、 环 力蓄电池的种类、所含有毒有 保拆卸。 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信息。• 记 录新能 源汽车及 所 有 人 溯 源信 息 并上传。 在 汽车用 户手册中 明 确 动力 蓄电池 回 收 要求与 程序 等相 关信息。
◆ 涉及主体: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售后服务及电池租赁等运营企业、回收服务网点、回收拆解企业、综合利用企业 ◆ 涉及过程:生产、使用、利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回收处理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主要监督管理措施 01 02 03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化主管部 门研究制定等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 标准。 编码规则 材料回收 梯次利用
汽车 生产 企业
• 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蓄电 池编码对应信息,并上传至溯 源信息系统。
• 规范移交生产过程中报废的 动 力蓄电池。
• 公 开回收 服务网点 信息。
1 《管理办法》解读
1.2 具体要求 ◼电池企业、汽车企业、回收拆解企业、所有人在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环节的责任
主体 设计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维修更换
2018.8.1
✓ 新获得《公告》,新取得强制性认证新能源 汽车产品 ✓ 梯次利用产品
2019.8.1 ✓ 已获得《公告》,已取得强制性认证新能源 汽车产品 ✓ 已生产和已进口新能源产品,完成信息补传
2 《溯源管理规定》要点介绍
2.1 《溯源管理规定》内容介绍 第六条 第六条 编码标识要求 [编码标识要求]
2017.6-2018.2 2018.3-2018.4 2018.8.1
修改与完善 B A
2017.1
相关部委意见征求 D C
2018.3
正式实施 F E
2018.4-2018.5
草案编制
行业专家研讨会
公开征求意见
2 《溯源管理规定》要点介绍
2.1 《溯源管理规定》内容介绍
第一条 [管理总体要求] 官网地址:
政策文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 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
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 关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企业加强对废旧电 池的回收利用。 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 押金、强制回收等方式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建 立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