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银行监管体制

投资银行监管体制


(二)证监会地方派出机构
1998年,中国证监会将地方证券管理部门收归 证监会直接管理,并将原来的35家机构缩减为9 家大区派出机构。此外,在北京和重庆等地还设 立了直属派出机构。在大区派出机构下,再设立 了25家地方特派机构。这些地方特派机构的主要 任务是协助证监会和大区派出机构进行监管。
(三)证券业协会
投资银行资格监管和业务监管
投资银行的资格监管
(市场准入制度)
投资银行的业务监管
投资银行的资格监管 (市场准入制度)
投资银行的设立方式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 ①特许制——投资银行在设立之前必须向 有关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经监管机构核准之后方 可设立;同时,监管机构还将根据市场竞争状况、 证券业发展目标、该投资银行的实力等考虑批准 其经营何种业务。 ②注册制——投资银行只要符合有关资格规 定,并在相应金融监管部门与交易部门注册便可 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是成 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典型代表是美国。
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区别和联系
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 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府机构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区别
• (1)监管的性质不同。一个是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一个是自我监管组织,具有自律性。 • (2)处罚手段不同。 • 政府监管机构处罚较重,自律监管处罚较轻。 • (3)监管的依据不同。 • 前者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监管,后 者除了这些,还依据自律组织制定的章程、业务规则、细 则对投资银行进行管理。 • (4)监管的范围不同。 • 前者监管全国范围的证券业务活动。后者监管其会员。
2、以行业协会与交易所为主的自律 管理模式
• 自律型监管体制是指国家除了某些必要的立法之 外,较少干预投资银行业,主要是通过投资银行业自 律组织和投资银行自身进行自我监管。 • 实行这种监管体制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荷兰、 爱尔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特点: 1、通常没有制定专门规范投资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管 理的法律、法规,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法律法规来调 整和制约证券市场的活动。 2、没有设立专门的全国性的证券监管机构,而是依 靠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如证券商协会、证券交易所等 自律性组织进行监管。
政府机构监管和自律监管的联系
①监管目的一致;
②自律组织在政府监管机构和投资银行之 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③自律是对政府监管的积极补充;
④自律组织本身也须接受政府监管机构的 监管。
综合型监管模式
综合型监管体制是集中统一型监管体制与自律 型监管体制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既 设有专门性的立法和政府监管机构来进行集中监管 ,也强调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 综合型监管模式的优点是综合了集中型与自 律型的长处,实践中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侧重于集 中型或是自律型。实行该模式的代表国家有德国 、法国、意大利等。 •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混业发展,集中型监管 模式和自律型监管模式日益靠拢、相互融合。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目标
• 1、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对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是保护投资 者利益的最重要的方法。
• 2、确保市场公平、公开、公正。
• 3、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
自律型监管体制优点
1、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能发挥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 识,有利于活跃市场。 2、由于投资银行更贴近市场,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 优势,因此允许投资银行参与制定证券市场监管规则,能 使监管更符合实际,也使制定的监管规则(条例)具有更 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效率。 3、自律组织直接置身于市场之中,能对市场发生的违规行 为作出迅速而有效地反应,对突发事件可以更妥善地解决
国家集中统一监管模式缺点
缺点: 1、监管者超脱于市场,监管者与自律机构相比与市场相对 较远,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对证券市场发生的意外行为 反应较慢,可能处理不及时、使监管脱离于实际,缺乏效 率。 2、由于监管者的超脱地位,可能产生对证券市场的过多干 预。 3、各种自律性组织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活动,自主权较少 ,较难发挥作用。 4、监管者的超脱地位往往被投资者以严厉的执法者或救助 者面目出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增加监管者 的间接成本。


德国
德国对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的监管实行联邦政府制
度和颁布证券法规,各州政府负责实施监督管理与 以交易所委员会、证券审批委员会和公职经纪人协 会等自律管理相结合的证券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比 较强调行政立法监督管理,但又相当注重投行的自 律管理。
尽管德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
但由于侧重于强调投资银行界自律和自愿的监管模 式,尤其是对一些法律规章的执行,往往是非强制 性的,所以,德国证券监管当局对投资银行监管松 懈,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保护不够,这也是德国证券 市场管理者受到较多非议的原因。
主要国家监管模式选择
• • • •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集中立法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主要依靠政府监管机 构的集中监管。美国对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的监管有一套 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的主要证券管理法规主要有1933年的 《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1940年的《投资 公司法》等。

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全国统一管理投资银 行等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经营活动的最高监管机构, 它在美国主要地区建有分支机构。它根据1934年的《 证券交易法》设立,直接隶属国会独立于政府,对美 国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券商和投资公司实施 全面监管。
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申请的程序与在证
券交易委员会申请的程序类似。缴纳一定数额 的会员费。
(二)日本的特许制 任何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之前都必须先 向大藏省提出申请,经审核,按照大藏省核准其 经营的业务发给不同的许可证。
日本对投资银行的最低资格要求有以下四点:
拥有足够资本金,并且资本金来源是稳定可靠。 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有良好的素质和证券业务
• 3、综合型监管模式
• 德国、意大利和泰国
1、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外部监管模式 (国家集中统一监管模式)
指国家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设立隶属于政府或直接 隶属于立法机关的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对投资银行业进行 集中统一监管,而各种自律性组织,如证券业协会、证券 交易所等只起协助性作用。 这种监管体制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为代表。中国 目前投资银行业的监管体制也属于这种类型。 特点: 1.集中立法,有一套投资银行业监管的专门性法律。 2.有权力高度集中统一的全国性的专门监管机构,其中以 独立监管机构为主体。
国家集中统一监管模式优点
优点: 1、具有统一的证券法律和专门的法规,使证券行为和投资 银行业务活动有法可依,提高监管的权威性。 2、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能公平、公正、严格地发挥监 管作用,防范市场失灵情况出现。 3、监管者的地位超脱,有足够的权威来维护证券市场的正 常运行,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一)美国的登记注册制
美国投资银行登记注册包括在证券交易 委员会注册和在证券交易所注册两方面:
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投资银行必须
填写注册申请表;在接到投资银行的注册申请 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在45天内(必要时可延 长到90天)予以答复;在登记注册中,投资银 行还要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缴纳一定的注册费。
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
华尔街代表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投资银行 的发展可以说是钢丝上的芭蕾,如何帮 助其优美表演而不堕落是监管的目标。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架构
监管模式
• 1、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外部监管模式
• 如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中国;

• 2、以行业协会与交易所为主的自律管理模式
• 英国、荷兰、爱尔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英国

英国实行自律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对证券市 场的管理实行以自律管理为主,辅以政府有关职能部 门实施监督管理的体制。 传统英国自律管理体制是自律型监管的典型模式,其 包括:①英国证券自律监管系统;②政府有关部门的 监督管理系统;③立法管制。 长期以来,英国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靠第二层次 的自律组织,而第一层次的政府监管功能基本上处于 虚置状态。但是,近年来英国也有逐渐采取集中监管 的趋势。
日本
20世纪末金融大改革后大藏省金融检查部对银行、
保险、证券公司的金融检查职能,以及大藏省银行 局、证券局中对个别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也移交给 “金融监督厅” ,2002年更为“金融厅”,原大藏 省的银行局和证券局合并成立“金融局”,专事法 案起草等企划、立案工作。
日本对投资银行的监管特点是,在参照美国证券管
• 3、证券评级制度 • 证券评级制度有助于作为一种外部约束来督促证 券发行者提高发行质量。 • 4、经营报告制度 • 经营报告制度要求投资银行必须定期将其经营活 动按统一格式上报监管机构,以便监管机构随时 了解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地实施监督 和管理,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
• (一)对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的监管 • ①禁止投资银行以任何形式欺诈、舞弊、操纵 市场、内幕交易。 • ②在承销中,投资银行要承担诚信义务,禁止 投资银行参与或者不制止发行证券企业在发行公 告中从事弄虚作假、欺骗公众行为。 • ③禁止投资银行在承销中过度投机,包销风险 超过本行所能承受的证券。 • ④禁止投资银行对发行企业征收过高的费用, 从而造成企业的筹资成本过高,侵害发行者与投 资者的利益,影响二级市场的正常运行。
水平。
业务人员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和管理人员一样必须具
有相当经营证券业务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比较完备、良好的硬件设施。
• 我国呢?
• 中国目前对投资银行的资格管理采用 特许制
在考察其资本金、业务水平、未来的盈利性 以及市场竞争状况和证券业发展目标等因素之后 ,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来发放不同的许可证。如 对经营证券经纪、自营、承销等业务者授予综合 类业务的许可证,对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者授予证 券经纪业务的许可证等。 与注册制相比,特许制对投资银行的市场准 入要求更为严格,行政色彩较为浓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