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教学对象的特征
1.自然特征(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 语言及文化背景) 2.学习目的(受教育、职业工具、职业、学 术、临时) 3.学习起点
4.学习时限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P296)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 说、读、写基本技能,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的能力; 2.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和 动力、培养汉语的自学 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音素, 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 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 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吕必松)
1.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2.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
3.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式
4.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5.处理好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6.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7.处理好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的关系 8.处理好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刘珣P305 )
②认知练习或理解性练习——在基本功
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音、词汇、 语法、句型的基本规律或规则。从整 体上系统地掌握语言,习得语言知识, 形成语言技能。学生在练习中常要进 行分类、归纳、比较、综合。认知练 习和机械练习的常见形式是进行快速 的句型转换练习。
③活用性练习或意义练习——前两个层
次的练习与一定的情景(或真实的、 或想象的,或结合话语上下文的)结 合,就形成了活用练习。如:看图填 空、看图回答问题、看图提问并回答、 用某种结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情 景对话等。
• 制定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 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责
明确总体设计的精神,把握教学全局, 明了自身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充分发挥自 身的作用,能够比较到位地把握教师、学 生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助教制
理解——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结构、用法
模仿——模仿是语言实践的第一步 记忆——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储存进大脑 运用——将存在大脑中的言语技能用于实际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新课讲解
4.新课操练 5.新课总结 6.布置作业
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
点名——询问未出勤学生情况,以示关心
实用性原则
① 尽量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练习要有利于 提高交际能力。 ② 语言材料要真实、自然。要尽量提供语言 环境的说明。 ③ 练习要充分,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 编排要合理。 ④ 要便于教学
科学性原则
① 语言材料要规范、通用,具有典型性和逻 辑性。 ② 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点的解释要正确。 ③ 语料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 循序渐进的原则。 ④ 注意语法点、句型及重要词语的覆盖、重 现和循环,要符合大纲的要求。 ⑤ 注意吸收学科理论、汉语本体和教材教法 的新成果。
生词处理的技巧
• 展示生词:列在黑板上(可以按意义、词 性分类或者按教材编排顺序)、卡片展示、 实物展示、教师领读等。
• 解释生词:以旧带新、语素意义拼合、简 笔画、表演、近义词与反义词、利用上下 文等。 • 操练生词:造句、搭配等。
句子与语法
• 展示语法点: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 • 解释语法点:公式、图画、情景 • 操练语法点:造句、对话
趣味性原则
① 要结合实用性考虑趣味性,避免盲目的幽 默化和过度的稚化。 ② 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 中国的兴奋点。 ③ 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体裁、语 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 ④ 版式、装潢、插图、颜色要丰富、和谐、 生动而富于美感。
系统性原则
① 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综合课教 材与专项技能课教材要平衡。 ② 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单元复习 及自测试题要配套。 ③ 入门、初级、中级、高级教材要衔接。 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意录音、录象、 光碟、多媒体等手段的运用。
(补充)练习概说
(1)练习的内容: 包括要让学生掌握的: ① 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 ②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注意课型 的特点) ③ 交际技能(对语境中各种因素的把握能力 和应对方式)
(2)练习的基本层次:
由死到活——教师和教材对学生的指导、 限制逐渐减少。
①机械性练习或形式练习——训练语音、词 汇、句型的基本功。主要活动是单一的、 模仿性的多次重复。学生形成对刺激的快 速、准确反应。如:朗读字词、词组、句 子;句型练习中的替换练习等。
• 句子教学中要注意:语流音变、轻重音、 连贯性
布置作业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布置作业可以让你牵着学生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那里很美。 山本:是啊,我去年去过北京。 吉姆:是吗?听说北京烤鸭很不错,你 吃过吗? 山本:烤鸭还没吃过呢,不过我吃过北 京果脯。 吉姆:哦。我只听说过“果脯”这个名 称。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
① 课文——叙述短文和对话。 ② 生词表——汉字、拼音、外文对译或中文 解释。 ③ 替换与扩展练习——有些教材单设,有些 教材归入练习中。 ④ 语法注释——中文解释并附某种语言的译 文(英、法、日、韩语的较常见)。 ⑤ 其他注释——词汇注释、社会文化知识注 释。
⑥ 练习——一般按机械性练习——活用性练 习——交际性练习的顺序排列。 ⑦ 阶段复习——补充语料、语法总结等。 ⑧ 词汇总表。 ⑨ 其他附加材料——语法术语表、常用量词 表、汉字笔画、笔顺表等。
2.按适用人群
3.按编写体例
① 综合型与分科型
② 单课制与单元制 ③ 直线式与螺旋式
4.按教学原则(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结构型 功能型 结构功能型 功能结构型 话题型 文化型 课文型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① 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汉语教科书》 (1958 第一部教材 邓懿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96个语法点)) 《基础汉语》 (60年代 简化了语法体系 105个语法点 “范句”) 《 汉语课本》 (70年代 “句型”) 《基础汉语课本》 (80年 最成熟的结构法教材)
②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实用汉语课本》 (80年代初 我国教师国外教学使用 第一部获奖的对外汉语 教材 刘珣 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 《今日汉语》 (1986年 复旦大学 胡裕树 繁体字 结合中国文化) 《 初级汉语课本》 (1986年 北语 鲁健骥 第一套分技能系列教材) 《说什么和怎么说》 (1990年 南京大学 第一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 《中国家常) (1991年 北京大学 以热点话题为纲编写 ) 《话说中国》 (1980年 第一部中外合编的教材 与文化教学结合)
第三节 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 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课外活动是辅助形式。
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一、课堂教学的特点
二、教材的类型
1.按课程类型 2.按适用人群 3.按教材体例 4.按教学原则(方法)
1.按课程类型
① 语言知识类——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及汉语概论、古代汉语、汉语书面语等。 ② 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训练(精读、读 写、听说),单项技能训练(口语、听力、 阅读、写作、翻译)。
③文化知识类——中国国 情、历史、哲学、文 学、艺术、民俗等。 ④特殊用途类——商贸汉 语、医用汉语、旅游 汉语、外交汉语、科 技汉语、 新闻报刊、 速成强化、儿童汉语、 广播电视、个别教学、 汉语方言、函授、远 程等。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刘珣)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 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 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 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 段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 使用汉语范围——在什么领域和范围内使 用汉语 • 目的语水平
(老HSK等级) (新HSK等级)
初级(1-3级) 中级(4-8级) 高级(9-11级) HSK(一级) HSK(二级) HSK(三级) HSK(四级) HSK(五级) HSK(六级)
教学内容和范围
• 语言要素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 言语技能 (汉语听、说、读、写) • 言语交际技能 (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 相关文化知识 (汉语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原则
2. 交际性操练的课堂教学方式
3.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4.交叉、呈多层次性的课堂教 学环节 5.适应学习者的课堂教学语言
二、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展示教学内容
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地模仿和重复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交际
(二)对学生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主讲 毛丽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1.总体设计 2.教材编写 3.课堂教学 4.语言测试
第一节 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的定义 根据“三大规律”,全面分析各项主客观条 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 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的对象、目标、内容、 原则、途径以及对教师的分工和要求等做出明确 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 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 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协调行动。
④交际性练习或应用练习——有情景的活用 练习虽有意义,但没有真正的交际目的, 没有明确、真实的交际任务。常属于“明 知故问”,是一种“伪交际”。交际练习 的双方要有信息差,通过交际,信息量要 发生变化。如;请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值 日生报告、课外阅读并介绍大意、用目的 语写日记等。 • 以上四种练习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用 处,关键在于把握各练习在各学习阶段的 比例和发展顺序。要互相渗透,结合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