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2010年第29期筋,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要让讨论的问题跑题。在讨论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这会使这堂案例教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让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评要抓住中心问题,简洁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而案例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王洪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教育探索,2006.3.[3]曾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科课程中的运用.高等农业教育,2002.11.
[4]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唱汉语歌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与热情,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巩固汉语知识,提高汉语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本文从应用价值、教法步骤与设想、困难与不足等方面来探讨听歌学汉语教学法。关键词:对外汉语中文歌曲教学法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异彩纷呈,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留学生群体以青年为主,对音乐、流行文化、民俗文化的兴趣,尝试使用教唱歌曲学习汉语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一、听歌曲学汉语教学法应用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审美趣味的汉语歌曲,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单调讲授中解放出来。(一)熟悉和掌握汉语语音汉语语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汉语交际也是要通过语音来表达相应的意义。学习和使用汉语,如果发音不准确,就会造成误解或无法沟通的情况,最终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培养正确的汉语发音,对汉语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汉语语音本身的同音字比较多,声调复杂变化,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能够在学习语音的同时,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护其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听唱汉语歌曲来学习汉语语音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增加接触汉语语音的机会。学习汉语的困难之一是学生在课后接受汉语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暂且不说那些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学习者,单就中国国内的汉语学习者而言,由于主观情感心理或客观环境因素等原因,许多人在课后会选择使用母语或英语与其他外国人交流,却少有机会能与中国人交流。这样对汉语语音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乐于听音乐、唱歌、跳舞及演奏乐器等。学唱汉语歌曲,就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汉语语音学习环境。其次,就歌曲本身而言,其鲜明的节奏感有助于记忆歌词,且旋律起伏跌宕,容易上口。这种学习法比起机械、单调、反复诵读语音规则更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再次,动听的旋律易于引起回忆与联想,便于记忆。学生在听唱汉语歌曲的时候,有时会随着高低起伏和抑扬顿挫的曲调,声情并茂地演唱。这些对他们克服学习汉语语音的畏难心理,熟悉和掌握汉语朗读技巧是很好的途径。当然,由于有的歌曲可能存在发音不准、方言语音重等缺点,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和教材的研究者对歌手和歌曲进行筛选。(二)记忆汉字和扩充词汇量首先,对于汉字外国学生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母语是拼音文字,对独特的汉字充满了神秘感和畏惧感,加之汉字教学的课堂多显得沉闷,结果造成许多学生重口语轻汉字,
听说先行汉字后学的现象。实际上,汉字是用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意义的,与汉语的关系密不可分。忽视汉字的重要性,最后会成为汉语学习与提高的障碍。所以,如何降低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帮助他们克服汉字难学难记的恐惧感,提高他们的兴趣就成为汉字教学的重点。相比于枯燥的课文教学汉字方式,听歌曲学汉字明显要生动活泼得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共收汉字2905个(2864+41),包括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90个、丙级字附录11个,丁级字670个、丁级字附录30个。如果我们能按汉字难度等级分层次的选择适当歌曲,并遵循汉字自身特点与规律,先认后写,先学易后学难,以独体字带合体字,对字形相似的字加以归纳总结就一定会提高汉字学习效果。另外,当熟悉一首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后,反复地吟唱与练习,就更利于记忆汉字。
其次,对于汉语词汇学习来说,难点主要在于词汇量、记忆和理解。在这些方面听歌曲学中文教学法有很大优势。
在词汇量方面,《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的8828个词是在歌曲中经常出现的大部分词语。也就是说,汉语歌曲中几乎包括了汉语中最常用词(1000个)、常用词(2000
个)、次常用词(2000个)和通用词(3000个),只要具备这样的词汇量就能识别95%以上的语料词汇了。另外,汉语歌曲歌词中还出现了许多最新的流行词语,如:“80后”(《人人都爱80后》
花儿乐队)、“F4”(《我不是F4》周渝民)、“麦霸”(《麦霸》花儿乐队)等。这些词语有时代气息、清新活泼,适当地接触与学习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兴趣与新鲜感,扩充词汇量。
在词汇的记忆方面,一方面,循环复现,记忆深刻。记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记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就会遗忘,
若经过及时复习,就会成为长期的记忆,在脑中保持很长时间。[1]学生在学习中文歌曲,对自己的学习需要很明确。沉浸在歌曲中时,更能够集中注意力。为了流利地演唱歌曲,学习者不得不反复聆听、跟唱、默记,循环记忆,词汇复现率又高,
形成牢固短期记忆,多次复习之后,能转化为长期记忆。另一方面,歌曲中的词语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能明白它的意思,更能学会使用它,接触到与该词语有关的词语,从而使记忆更加深刻。
在词汇的理解方面,由于词语在歌曲中是有明显的上下文语境的,这使得词语的褒贬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语体色彩及文化意义更加明显,也便于学生理解。
(三)了解与巩固语法修辞知识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赵越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听中文歌曲学中文的教学法浅析○高教高职研究
2102010年第29期周刊
汉语语法知识点繁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即使每个语法点背后给出了相应的例句,但是句子多半比较死板,缺乏时代感与新鲜感。汉语歌曲中有着丰富的语法教学材料,而且有些歌曲中包含反复重复又侧重语法结构的句子或合唱部分。这些歌曲能被生动地用来巩固语法点,化抽象为具体可感。比如句式中的“把”字句———“我看着你把第一个微笑先给了你妈。”(《孩子他爸》谢东);“被”字句———“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张真);“比”字句———“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比我幸福》陈晓东)等。对于这些语法点,如果在教授过程中,能先呈现一下,再通过教唱歌曲来巩固这些语法点,就能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汉语语法知识与表达习惯,使原本枯燥乏味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了解反复、比喻、双关、排比、对偶等汉语修辞知识。需要注意,有些歌词不符合语法规范,选择时需慎重。(四)有助于培养语感并提高汉语熟练度语感是“对语言符号的直觉、感受和理解”。[2]语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能力,以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在语言运用中对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起监督和指导作用。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3]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环节。听唱汉语歌曲来学习汉语的方法,不但能积累汉语的字、词、句、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而且能为学习者提供上下文交际场合的语境,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内涵。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听唱汉语歌曲,还能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对汉语使用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能提高汉语的熟练程度。(五)拓展历史文化知识面有些汉语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长久锤炼,歌词直接体现了有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趣味性、知识性及文化特征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汉语歌曲背景知识中有许多文化传统知识、传奇故事、名人轶事或历史掌故,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这些是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很好的途径。如《我的中国心》中,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归祖国之前的爱国之心,包含了香港回归等历史背景知识。如《七夕》反映的是中国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在学唱汉语歌曲的同时,可拓宽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面,对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好地学习汉语都大有帮助。二、教学建议与设想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由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即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4]听歌曲学汉语的教学过程也包括这四个部分。(一)总体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听歌曲学汉语还无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法的辅助或选修课程开展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对象覆盖面比较广,可以包括从儿童到成年各个年龄段的汉语学习者。其目标是要融汉语学习与娱乐为一体,既培养其汉字、词汇、语法等方面汉语知识文化素质,又拓宽其中国历史文化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综合语言规律、语言习得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科学地分析不同背景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水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安排授课课时和总时数。(二)教材编写在成千上万的汉语歌曲中,对外汉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去摘取那些能涵盖汉语语言知识点、能提高汉语能力、能拓宽历史文化知识面的、有吟唱可能的歌曲,并遵从趣味性、层次性与实用性等教学原则。1.趣味性原则歌曲内容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外部动力,遵从趣味性原则采集和编写歌曲时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选取的歌曲应以外国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且简单易学易唱的通俗歌曲和民族歌曲为主,而尽量避免选择美声或进行式的军歌之类的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歌曲。这样有利于教师上课教授和学生理解练习。其次,还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编符合他们年龄生活内容和心理特点的歌曲。少年儿童思想相对单纯,接触的生活内容相对天真烂漫。一般比较喜欢内容简单、曲调明快的歌曲或活泼的儿歌民谣,如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世上只有妈妈好》、《半个月亮爬上来》、《外婆的澎湖湾》等。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世界相对少年儿童要复杂丰富得多。所以要选择歌颂友谊、亲情、爱情、和平、自然美景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歌曲,如《朋友》、《懂你》、《常回家看看》、《爱情呼叫转移》、《白桦林》等。
2.层次性原则教师或教材编制者在选择歌曲时,应正确估计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对事物的感受能力的差异,分层次地选择材料和内容。力求真实地道,注意避免歌词中带有太多的俚语或方言。一方面,针对汉语水平处于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不同学生,要选取不同难度的歌曲。另一方面,对同一水平的学生,选的歌词要有易有难,照顾多数学生,适时适度讲解。这种唱中学、学中唱的模式既能激发听力较差的同学的兴趣,又能使水平较高的同学展示其才能,令所有的同学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