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陆小﹝2011﹞010号————————★————————2011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校本系列化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生为本,开展学法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使学校各项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德育为先,安全为重,全面发展显成效。
1、突出主体,创新管理。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加强了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和工作考核机制。
本学期,德育处精心挑选班主任人选,加大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我们坚持每周一举行国旗下的演讲,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以主题月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五项评比为手段,从路队、卫生、课间活动、食堂就餐等方面对班级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组织教师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让家长跟老师共同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同时加强班主任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拓展德育工作渠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大力度,确保安全。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学校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学生安全地开展各项活动。
一方面我校与班主任签订安全教育工作责任书,要求班主任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护和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除了继续做好以往的人防和技防工作外,学校还安排行政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值日,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加大值日力度,提高常规管理效率。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安全地成长。
3、丰富活动,全面提升。
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吴志明老师的文章《加强法制教育 提升全员素质》在2011年苏州市教育法制理论研究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唐晓燕老师在2011年昆山市路北片“清风拂校园、和谐育新人”课本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黄英老师在2011年昆山市路北片“创良好班风”主题班会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唐晓燕老师在2011年昆山市路北片“与文明同行”主题班会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陆文娟老师的文章《让孩子心灵拥有一片晴空》在2011年昆山市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王伊璐和陈晓静两位老师在年昆山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教学文明用语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徐秋芳和朱玉红两位老师被评为2010年度昆山市家校联系先进个人。
学生张怡文在2011年纪念世界地球日环保摄影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学生郑倩喜和王丽娟在昆山市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学生叶静智和张丽娅被评为昆山市首批百名“环保小标兵”,学生章艺钟、殷天昊、卢米可、刘芷琼、王晨晨在2011年昆山市母亲节活动中获得优秀信息奖,学生黎羽菲、刘时雨、周琪、卢米可、杨辰贝贝家庭在2011年昆山市母亲节活动中获得和谐家庭奖,学生张怡文、殷杰、孙琦在在昆山市“文明创建伴我行”知识竞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
学校鼓号队在昆山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本学期,熊望圻老师、家长陈惠英、学生朱玥蓉等文章发表在《周报》上,共计46篇。
学校先后被评为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2010年度家校联系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教学为主,教研开路,质量为本谱新篇。
1、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能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
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研讨课。
本学期除了按照教研活动计划上好精品课外,还组织了两次全辅导区的校本教研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从研讨课前的听课、教学准备到课后的评课及总结上,我们教导处都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尽量提高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努力开展教学研讨会。
教导处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会,由教导处及教研组长主持,就教学中遇到的某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展开学习讨论。
如:低年级的识字认字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的训练、三年级的作文起步、五年级的解方程、六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如何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记单词等,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
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师互相听课。
校长、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以身作则,在全校掀起了听课热潮。
大家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3)、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让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2、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实抓好。
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尤其是市教研室来我校进行教学调研后,对我校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马上制定了整改意见,并马上在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
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师的教案检查了四次。
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随堂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抓作业批改。
本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了新的考评办法,提高作业批改的要求,加大了激励措施。
教导处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但大多数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书写习惯也不是很好,作业本不够整洁。
而少数任课教师每次的作业布置也不尽人意,批改不够认真及时,马虎应付。
为此,我们针对这些情况,对每一位老师提出不同的整改要求,下次检查时重点看改正的情况。
不过,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的,能够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处理,及时让学生辅导改正。
抓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责任心。
抓教后反思。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我校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反思进行具体要求,以书面、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
(2)、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无不从毕业班展现出来。
自上学期以来,学校提高对毕业班科任的要求,同时又给予支持鼓励。
本学期先后召开了4次毕业班老师会议,一次毕业班家长会,从思想上让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把对班对校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
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合力。
(3)、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
本学期教导处对部分年级进行了摸底性的质量抽测,根据抽测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了任课教师会议,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教学中改正的方法。
3、抓好各类竞赛,丰富教学内涵。
一是学生的竞赛工作,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兴趣活动的时间,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辅导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小女排获昆山市15连冠,苏州市7连冠;英语情景剧获昆山市三等奖; 2人次在昆山市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奖; 3人次科普小论文获奖; 11人次获全国春蕾杯一二等奖;五(2)在昆山市第四届“书香班级”评比中获二等奖。
另有13位学生参加了市级的各类竞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是教师的各级各类竞赛,在校级初评的基础上选拔产生参加片、市级比赛。
抓好过程管理,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个人成长。
发挥团队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中心”和“骨干教师研讨中心”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0人在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陈秋萍获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马君倩获语文会教二等奖;陈莉获双优评比一等奖。
季艳红获体育评优课二等奖。
许月红等7位老师承担了市级公开课,夏冬梅等7位老师在片上执教公开课。
三、科研兴教,加强学习,专业成长累硕果。
1、强化意识,增强课题研究氛围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在依据己有的经验基础上转变工作思路,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面向全体教师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前瞻意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有力的强化,目前,我校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教科研的良好态势;科研氛围初步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
(1)、研读课标,落实课堂。
我们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每学期完成一节课题研究实验课。
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积极参加、承办开展相关活动。
11年的3月份,我校冯玉萍校长、王建良校长、朱湘莲老师,分别上了学术带头人展示课;11年4月,陈莉老师在市双优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市学校网站评比中获二等奖。
11年3月,我校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我校王建良校长被评为昆山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2)、学习积累,加强反思。
每月由教科员编写《校园信息》为学校教科研理论学习材料,每位老师完成“理论学习摘记”20篇。
我们要求教师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广泛涉猎有关教育教学及教科方面的一些杂志书刊,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丰富自己的科研底蕴。
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勤做笔记,勤于反思,勤写体会,认真完成个人《教科研工作台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