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调整战略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调整战略研究
M] . 北京: 资料来源: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统计年鉴 2011[ 2011. 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图 2 和表 2 可见, 山东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不 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放慢。 断向平稳状态过渡, ( 二) 劳动效率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原因 宫泽健一使用“比较劳动生产率 ” 概念描述产
2012 年第 5 期 区域经济研究 ( 三) 山东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工业, 产业结构偏 重 结构偏离度可用于考察各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 计算公式为: 与产值结构对称性, Si Yi / Y = S Li / L ( 1. 4 ) 重过低, 未能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 促进增收的作 用。 产业结构与增进就业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就业 来衡量, 该系数表示增加值变化一个百 弹性系数” 分点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E LY =
[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 基金项目] 本文是山东省投入产出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0 年重点课题 ( 项目编号: SDTRCCKT2010 - 01 )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山军勇( 1968 - 出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 ), 男, 山东郓城人, 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高级统计师 。主要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 投入产
i =1 + t n
。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Pi Yi / Y = P Li / L 2, 3 i = 1, ( 1. 3 )
P 为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P i 为第 i 产业的劳
(
式中 M 即 Moore 值; w i, t 为 t 期第 i 产业增加 值比重。作为相邻时期产业结构向量的内积与模的 M 值反映了结构变动的( 角) 速度。 乘积之比,
表3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六五时期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七五时期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E LY 第一产业 0. 314 0. 047 1. 066 - 0. 818 - 1. 277 - 0. 015 0. 513 - 0. 047 - 10. 712 - 3. 576 0. 426 0. 536 0. 333 - 0. 535 - 0. 092 - 0. 755 1. 285 第二产业 0. 531 2. 442 0. 702 0. 764 1. 804 1. 264 0. 937 0. 544 0. 296 - 0. 039 0. 306 0. 431 0. 280 0. 154 0. 247 0. 148 1. 340 第三产业 0. 565 0. 147 0. 983 2. 544 - 1. 386 0. 464 0. 741 0. 673 0. 265 0. 183 6. 973 0. 671 0. 206 0. 490 0. 187 0. 964 2. 591
图5
) 山东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 E LY ,
资料来源: 表 3 。
E LY 第一产业 0. 255 - 0. 237 1. 758 0. 155 - 0. 192 0. 711 0. 092 - 0. 199 - 1. 313 - 0. 847 - 0. 528 - 1. 572 - 0. 841 - 0. 184 - 0. 674 0. 422 - 0. 111 第二产业 0. 356 - 0. 108 0. 158 - 0. 416 - 0. 001 0. 270 - 0. 024 0. 160 0. 339 0. 429 0. 375 0. 708 0. 424 0. 299 0. 404 - 0. 142 0. 212 第三产业 0. 826 0. 626 - 0. 130 0. 575 0. 471 0. 083 0. 299 0. 246 0. 558 0. 798 0. 523 0. 450 0. 512 0. 212 0. 249 0. 361 0. 273
+
图 3 山东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M] .北 资料来源: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统计年鉴 2011[ 2011. 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图 3 所示, 山东三次产业比较, 劳动生产率均 呈下降趋势, 但各具特点: 一二产业呈现反向运动,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界, 之前第一产业比较劳 动生产率持续上升, 平均每年上升 2. 5% , 二产业持 续下降, 年均下降 9. 7% ; 之后第一产业持续下降, 平均每年下降 3% , 二产业降幅趋于平稳, 平均每年 之前持续 下降0. 5% 。第三产业以 90 年代初为界, 上升, 年均上升 2. 7% ; 之后持续下降, 年均下降 4. 3% 。 · 147·
。 按照配
图 1 山东历年产业结构变动 ( K 值) 资料来源: 表 1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第一产业 第 - 克拉克定律,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 第二产业国 同时第三产业国民 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 — —山东产业结 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
对表 1 山东历年 K 值分析发现, 其产业结构变 一是调整幅度渐趋平稳 , 年度 K 值 动 有两个特点 ,
2012 年第 5 期 区域经济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调整战略研究
山军勇 山秀林
( 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山东 济南 250011 ; 菏泽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 , 山东 菏泽 274700 )
[ 摘
要]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 也是加快转变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近年山东产业结构调整节奏总体趋缓 , 主要源于比较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经济主 “雁行形态理论” 与先进地区形成较大差距 。运用 和投入产出技术, 分析产业部门雁行结构分布 , 归 要靠工业拉动, 纳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 提出了山东的产业优势 、 需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及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 [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雁行理论; 投入产出; 战略产业 [ F262 中图分类号] [ A 文献标识码] [ 2095 - 3410 ( 2012 ) 05 - 0146 - 07 文章编号]
表2
年份 1977 1978 1979 1980 五五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M t+ 值 1. 000 0. 991 0. 998 1. 000 0. 9879 0. 995 0. 998 0. 998 0. 999 0. 997
槡 槡
i =1
2 2 ( 1. 2 ) ∑ w i, ∑ w i, t t +1 i =1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也是加快转变发 期间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山东提出要在“十二五 ” 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大进展 首先需要在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 适时总 的目标, 深入探讨战略调整重点对于 结产业发展演变规律, 山东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一、 山东产业结构总体特征与演变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渐好 2010 转。1978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曾高达 79. 2% , 1978 年三次 年下降到 35. 5% 。产值结构相应优化, 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33. 3 : 52. 9 : 13. 8 , 到 2010 年已 经调整到 9. 2 : 54. 2 : 36. 6 。 第一产业比重, 下调幅 度达 24. 1 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比重相应迅速上升, 2010 年达到 90. 8% , 其中主要是第三产业占比大幅 提升, 比 1978 年提高了 22. 8 个百分点
[1 ]
并呈现以下四种趋势。 构演变与之基本相符, ( 一) 结构变动放缓 “结构变动 K 值 ” 和“Moore 结构变动值 ” 用于 其中 K 值计算公式为: 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幅度,
n
K t = ∑ | q it - q i0 |
i =1 [2 ]
( 1. 1 )
式中 q it 和 q i0 分别为 i 产业在报告期和基期的 增加值比率或就业比率 。
n
n
)
Y i 为第 i 产业的国民收 动生产率; Y 为国民收入, L i 为第 i 产业的就业人数。 入; L 为总就业人数,
山东产业结构变动速度( M t 值)
年份 六五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七五 1991 1992 1993 M t+ 值 1. 0269 1. 000 0. 999 0. 999 0. 999 0. 998 1. 0292 1. 000 0. 995 0. 997 年份 1994 1995 八五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九五 2001 M t+ 值 1. 000 0. 999 0. 9946 1. 000 0. 999 1. 000 1. 000 1. 000 1. 0234 1. 000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十五 2006 2007 2008 2009 十一五 M t+ 值 1. 000 0. 998 0. 999 1. 000 0. 9678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0. 9994
六五时期 3. 48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七五时期 1991 1992 1993 2. 8 3. 8 5. 0 3. 8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0. 6 4. 2 2. 0 2. 0 2. 8
[4 ]
。计算公式如下: ( 1. 5 )
ΔL i / L i r L = , i = 1, 3 ΔY i / Y i r Y
Li 表示第 i 产业的就业量, ΔLi 表示第 i 产业的 就业变动量; Yi 与 ΔYi 分别表示产业增加值及其变 动量。对山东数据( 图 5, 表 3) 的分析来看, 第一产业 与就业增长呈负相关,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多数年份高 。“十五” 期间第二产业对就业增长曾产 于第二产业 “十一五” 但 以后逐年下降。 生明显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