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医科大学概况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座落在省会合肥市,其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内迁安徽,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学校,是我省首家经国家批准招收博士研究生的省属高校,也是我省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省属高校之一,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占地1296亩,分为两个校区,建筑总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免疫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6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授予权,还有1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临床医学),23个本科专业(方向),3个专科专业(方向)。
学校还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共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46个省、校级研究所,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建有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建有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学校现有研究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立临床学院(附属省立医院)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有91个教研室,19个教学实验室。
有教职医护员工4837人,其中正高职称471人,副高职称778人,教师中博士14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教育部骨干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3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5人次,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次,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5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54人,教师中有49人次担任国家医药类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其中博士生112人、硕士生1257人、港澳台研究生17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600余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72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2万余种,校园网联通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
学校与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的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关系。
先后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康复中心、荷兰皇家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和梅育医学院、加拿大加中儿童基金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本JICA集团、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并共同培养医学人才。
学校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攀升。
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佳绩。
2006年学校喜逢八十周年校庆,学校将坚持“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全面推进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力争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热烈欢迎港澳台同胞踊跃报考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二、安徽医科大学招收港澳台研究生的有关说明(一)、招生类别1.公费全日制研究生。
录取的此类学生占用我校当年的研究生国家计划,在学期间的待遇与内地(祖国大陆)的研究生相同。
2.自费全日制研究生、自费兼读(在职)研究生。
(二)、收费标准自费全日制研究生、自费兼读(在职)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均参照我校招收同类专业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标准,硕士研究生6000元人民币/学年,博士研究生13000元人民币/学年。
住宿费自理,收费标准参照内地(祖国大陆)研究生。
(三)、考生报考资格1.香港、澳门或台湾永久居民。
2.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
报考自费全日制研究生及自费兼读(在职)研究生的考生年龄不限。
3.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4.有两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四)、招生报考点经教育部委托,下列4个报考点负责招生宣传、报名和初试的组织工作: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于鹰宇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电话:(010)68945819,图文传真:(010)68948227。
广州:广东省高校招生办公室联系人:施靖波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69号,邮政编码:510631,电话:(020)38627815,图文传真:(020)38627816。
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系人:邹重华地址:香港铜锣湾摩顿台5号百富中心16楼,电话:(00852)28936355,图文传真:(00852)28345519。
澳门: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联系人:郭淑华地址:澳门巴掌围斜巷19号南粤商业中心十三至十五楼电话:(00853)3969322,图文传真:(00853)322340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任选一地报名,并在该报名点安排的考场参加初试。
(五)、报名手续: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具体时间由教育部规定。
报名时考生须交本人居住地身份证副本;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同一底片的二寸照片两张;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副本(应届毕业生可于录取前补交)或同等学历文凭;大学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成绩单;体格检查报告。
报考费为500港元。
报名后不参加考试者不退报考费。
考生要求通讯报名者,应事先同自选的报考点联系妥当,再寄送有关证明、表格及报考费,另加邮资及手续费100港元,并告知本人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传真机号码或E-mail地址。
报考点不接受中介代理报名。
(六)、考试相关事项:1.考试科目:博士生考生、硕士生考生的初试科目均为英语和两门业务课,初试均为笔试。
初试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硕士生考生初试英语满分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博士生考生初试每科满分各为100分。
2.初试时间:每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由教育部规定)。
初试由报考点负责组织。
初试成绩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通知考生。
3.复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复试与否及复试的内容、方式由我校届时通知考生及报名点。
4.录取:我校根据考生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导师意见,综合审查后,对报考公费全日制、自费全日制、自费兼读的可自行决定是否录取,录取标准原则上与内地(祖国大陆)考生相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照顾。
录取后,我校将按规定时间将录取名单分别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及安徽省教育厅。
并通知有关报考点,同时将录取通知书直接寄给考生本人。
5.管理:为了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招生工作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
被录取的各类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教学工作由我校研究生学院负责。
其他管理工作由我校外事办公室负责。
6.学制与学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均为3年。
自费兼读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课程学习合格、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可获相应的学位证书。
(七)、联系方式:研究生学院院长:叶冬青 0086-551-5167726(办)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赵云峰 0086-551-5161051(办)校外事办公室:李明霞 0086-551-5161011(办)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图文传真: 0086-551-516105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子邮箱: yzb@校园网网址: 通讯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邮政编码:230032四、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单位代码:10366 招生单位名称:安徽医科大学五、业务课主要参考书目六、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单位代码:10366 招生单位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备注:根据近年考生报考情况,我校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只列了部分,如考生有兴趣报考其他硕士专业,不必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考试科目选择如下(考生也可咨询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086-551-5161051):(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考试科目除英语、西医综合必考外,第三门考试科目可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人体解剖学中任意选择一门;(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卫生综合、流行病学;(3)、药学专业考试科目的选择可与“药理学”相同;(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考试科目为英语、卫管综合、流行病学。
七、硕士业务课主要参考书目八、博士点及导师简介安徽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点——药理学科药理学科是我国首批(1955年)硕士学位授予点,安徽省属高校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安徽省级重点学科。
主要学科带头人魏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安徽省“皖江计划”特聘教授。
李俊,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先后被评为安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模范教师;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志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及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工作。
2000年被评为第二届“合肥市十大优秀青年”。
博士生导师还有李卫平、陈飞虎、沈继龙、汪渊、蒋作君、宋礼华等。
主要研究方向药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神经药理学、心脑血管药理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药理学和消化药理学等。
现为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986年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1999年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主要学术成果近年来承担并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科技部973、教育部、卫生部、国家科技攻关博士创新项目、安徽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或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新药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药理实验方法学》获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获省级科技奖一、二等奖共12次。
步入辉煌的皮肤病与性病学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由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以及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组成,实行所科合一建制;该学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安徽省重点学科和省临床重点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省部共建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组成单位,全国性传播疾病十大规范化门诊挂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