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临床社工概述
• 不良嗜好的心理社会干预:成瘾性行为
• 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干预:重症疾病
• 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干预:辅助社会功能
临床心理干预的基本技术
• 精神分析:解梦术、自由联想、心理防御机制 • 行为学派: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冲击疗法 • 认知学派:REBT • 人本主义学派:同感、倾听为主的技术
课程小结
• 都是以心理干预为主 • 临床社工的外延比临床心理疏导要广泛
案例分析
李阿婆患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每个星期都要 接受透析治疗。她每个月的退休金很有限,加上 子女的接济也不堪重负。李阿婆心情极度抑郁, 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为此,临床社会工作者首 先了解李阿婆的身体状况和医治情况,并重点了 解她的心理状态,按时前往她家里给予其疏导。 同时,在李阿婆前往医院接受透析的过程中,还
医务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工实务(2) 临床社会工作概述 主讲人:秦昱
什么是临床?
• 临床: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 • 临床的引伸义:原以诊治必临病床,故名。
临床社工理论基础——临床心理学
•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 1896年魏特墨(Lightner Witmer)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第一个心理诊所,并 提出“临床心理”的概念。
• 临床: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 • 临床社工理论基础——临床心理学:1896年魏特墨(Lightner Witm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第一个心理诊所,并提出“临 床心理”的概念; • 临床社工定义:直接面对案主的心理、身体疾病,辅助相关医护人员 对案主展开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社会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不同:一般 不介入宏观宣传;与医院社工不同:并非专门只在医院工作;与康复 社工不同:并非只针对残疾人; • 临床社工与临床心理的异同:都是针对身体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都是 以心理干预为主;临床社工的外延比临床心理疏导要广泛; • 临床社会工作的常见内容:疾病的预防;辅医心理疏导和干预;社会 功能的恢复;社会资源的联络和拓展; • 临床社会工作的常见对象:不良嗜好的心理社会干预:成瘾性行为; 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干预:重症疾病;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干预:辅 助社会功能; • 临床心理干预的技术:精神分析:解梦术、自由联想、心理防御机制; 行为学派: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冲击疗法;认知学派:REBT;人 本主义学派:同感、倾听为主的技术
努力帮助她放下思想包袱,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 针对李阿婆目前的经济困境,也积极联络社区工 作者等相关人员一起协助,并发动募捐,最终让李阿婆一家恢复到Fra bibliotek好的生活质量。
临床社会工作的常见工作内容
• 疾病的预防
• 辅医心理疏导和干预 • 社会功能的恢复 • 社会资源的联络和拓展
临床社会工作的常见对象
临床社会工作的概念
• 定义:直接面对案主的心理、 身体疾病,辅助相关医护人 员对案主展开以心理干预为 主的社会工作;
• 与公共卫生服务不同:一般 不介入宏观宣传; • 与医院社工不同:并非专门 只在医院工作; • 与康复社工不同:并非只针 对残疾人;
临床社会工作与临床心理服务异同
• 都是针对身体或心理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