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铁路百年(4)

中国铁路百年(4)


青石崖车站大爆破施工 时,共用药334吨,爆破石方 26万立方米,路堑、路堤高 度均超过100米。
位于陇海铁路上的宝鸡 车站是宝成铁路北端起点。 列车运行在松树坡拱桥上。 松树坡石拱桥位于秦岭北坡,为 二孔净跨38米空腹式石拱桥,高 50米,全长121米,处于300米半 径曲线及27.9‰坡道上。
座落在山水交辉景色中的略阳车站。
哈长铁路陶赖昭第二松花江桥 分上下行线两桥,相距约3公里。 上行线为沙俄时修建。下行线为日 伪于1940年修建,长987米。解放 战争中遭破坏。1948年8月1日开工 抢修下行线桥,10月23日竣工。10 月24日举行通车典礼,陈云出席了 大会。图为该桥破坏情况。
津浦铁路蚌埠淮河大桥建于1911年,长586米。解 放战争中遭破坏。1949年5月1日开工修建临时便桥,6 月30日竣工通车。同年11月13日动工修复正桥,1950年 7月7日竣工,便桥随即拆除。图为淮河正桥竣工通车典 礼,列车通过大桥时情景。
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 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部门以学习苏联和推广中长铁路经验为方针,全 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的管理制度。同时继续在全路开展“满载、超轴、 五百公里 运动”,树 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从而大大铁高了运输效率。在新线建设方面将重点放在西南、西北 地区以改变旧中国铁路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在此期间,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铁路已全部修通外, 对一些主要干线区段增修了第二线,并建成跨越长江的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到1957年底,全国 铁路营业里程达26, 708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达1,707亿吨公里。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出现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铁路部门曾错误的废除了许多 规章制度,破坏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一度导致运输秩序混乱,设备和各项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 1961年开始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经过三年调整,扭转了被动局面,并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建成了干线12条,支线30条。宝鸡到风州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 揭开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改革的新篇章。同时,有5个机车车辆工厂相继建成投产,机车保有量 较前增加46.7%,客车增加25.5%,货车增加62.1%。到196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34, 406 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达3,174亿吨公里。 第三、四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铁路集中统一的领导体 制再度遭到破坏,铁路运输曾一度陷于半瘫痪状态,但是由于铁路职工的努力,工作还是取得了 一定成绩。在此期间,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桥梁;宝成铁路 全线实现了电器化;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已开始批量和小批量生产。到197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 里程达45, 992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大5,199亿吨公里。 1976年,中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动乱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铁路营 业里程达49, 940公里 ,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解放战争中许多铁路线遭破 坏,图为抢修中东铁路时情景。
1950年冬朱德道长辛 店机车车辆工厂视察客车 车间。
特等劳动模范李永在驾驶“毛泽东”号机车。
1952年8月1日,四方铁路工厂 北宁铁路滦河 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冖丂 大桥有新旧两桥, 12102号,命名为“八一”号。 相距45米。旧桥建 “毛泽东号”机车是原哈尔滨机务段冖丂1304号蒸汽机车,于 1946年10月30日 由中共 于1894年,长670 中央东北局批准命名,1949年随解放军入关,配属在丰台机务段。该机车包乘组在全路历次 米,已改为公路桥。 生产运动中屡屡带头立功。 1951年2月22日 ,铁道部授予该机车司机长李永“特等劳动模 图为抢修旧桥情况, 范”称号。 1949年1月4日开工, “毛泽东号”机车在超轴、安全、节媒、正点等方面都成绩卓著。到1976年10月30日 , 1月23日通车。 该机车安全行走300万公里。1985年铁道部将该机车作为展品陈列在铁道部科学技术馆。图 为“毛泽东号”机车行驶在京(北京)山(山海关)铁路上。
川黔铁路 川黔铁路自成渝铁路的小南海至贵阳,全长 424公里 ,1956年4月开工,1965年10月交付运 营。川黔铁路进入贵州后地势起伏、地质复杂,岩层风化剥落、塌方、滑坡较为普遍,石灰岩地 区多暗溶洞,筑路工程艰巨。全线隧洞115座,延长 34公里 ,桥梁125座,延长 10公里 ,桥隧 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0%。道及明这条铁路北接成渝、襄渝,南通黔桂,昆贵、湘黔等铁路,是西 南地区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沿线工矿企业发展很快。
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 自四川成都至 重庆,是新中 国成立后建成 的第一条干线 铁路,全长 505公里 , 1950年6月开 工,1952年6 月通车,1953 年7月交付运 营。这条铁路 的建成,使四 川人民四十多 年来的愿望得 以实现。
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竣工,举 行通车典礼。滕代远(曾任铁道部长)为 通车剪彩。
毛泽东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
第一列客车到达成都车站。 成渝铁路开工前,邓小平与有关 领导同志共同研究建路方案。
内宜铁路 内宜铁路自成渝提了的内江经宜宾到安边,全长 142公里 ,是原计划修建内昆铁路的一部分。 1956年1月开工,1959年铺轨至安边,1960年交付运营后,安边以南停建。
宜宾附近的岷江桥,桥长352米。
人民政府接管铁路,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 (1949~1952年)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铁路反复遭受战争破坏,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进行了艰巨的抢修、抢通斗争。1946年7月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同意管理全区约5, 000多公里铁路。以后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发展,先后居间铁道团、游击纵队,同铁路职工一起 抢修了大量铁路。1949年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各解放区 铁路,5月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作为抢修铁路的突击力量,加快抢修速度,有力 地支援了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任命 滕代远为部长,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接管新解放的铁路,进行民主改革,继续抢修、抢通全国铁路,修复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设施, 支援解放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 278公里 铁路。到1949年底,全 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 810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 1950年开始,国家进入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在这期间,全国对战时临时修复通车的线路、 桥梁、隧道,特别是京汉、粤汉两大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复旧工程。津浦铁路坏和大桥,京 汉铁路黄河大桥相继修复。“南京号”渡轮也在1950年5月复航。 1952年6月18日 ,满州里至 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全路开始了新线建设 工程,一些主要干线和关键区段相继开工,并且部分竣工通车。 在此期间,对机车车辆工业做了调整,确定各厂产品方向,增添了设备,改善作业条件, 同时修复了1,400多台机车,近900辆客车和7,000多辆货车。 1952年8月1日 ,四方铁路工厂 诞生了第一台完全由中国独立制造的蒸汽机车。 1950年6月日,全路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从此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铁 路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 在完成以上艰巨任务的同时,铁路职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 876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
列车自珙县车站开出。
内宜铁路在安边跨金沙江,图为安边金沙江桥。
宜珙支线自宜宾向东南过金沙江至 珙县,为运煤支线,图为宜宾金沙江桥。
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自陇海铁路的宝 鸡至成都,全长669公里,是 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套 山岳铁路,1952年7月1954年1 月分别在成都和宝鸡两段开工 1956年7月12日 在黄沙河接轨, 1958年约旦全线交付运营。线 第一列客车通过大巴口桥。 路离宝鸡后进入秦岭山区,沿 清姜河盘旋迂回,以长隧道通 过秦岭垭口,沿嘉陵江南下抵 广元,共16次跨越嘉陵江。全 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 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 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 度的17%。宝成铁路建成后, 宝成铁路修建时用大 由于坡度大、隧道多,进行了 爆破施工改变嘉陵江河道。 电气化改造。第一期工程宝鸡 至凤州段91公里电气化夜1961 年完成。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 化改造。这条铁路的建成,改 变了“蜀道南”的局面,为发 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 要条件。
1952年12月31日,在哈尔滨举行中苏共管中长铁路(1950年4月25日 到1952年12月31日)移交中国地仪式,周恩来参加仪式并对苏联专家颁奖。
1952年11月2日,毛泽东视察黄河铁路大桥时,详细询问大桥质量并作了重要指示。
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式时期 (1953~1978年)
加快新铁路建设
改善铁路网布局
为了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和改变旧铁路的落后面貌,逐步完善路网 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即着手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 1953~1980年共新建干、支线100多条。主要有:为开发西南、西北地区 修建的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昆贵、成昆、湘黔、湘渝、阳安、天 兰、兰新、包兰、兰青、青藏(西格段)及南疆等铁路;为增强中部及 东部地区运输能力而修建的京原、京通、通让、京承、太焦、焦柳、汉 丹、皖赣等铁路;为同望沿海港口修建的黎湛、篮烟、鹰厦、外福、萧 穿等铁路;为通往林国修建的来宾至友谊关、集宁至二连等铁路。同时 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修建了不少铁路桥梁,连接了各条干线,从 而基本上形成了全国铁路网的骨架。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地形、地质复杂,不少新建铁路穿越山岭河谷, 桥隧相连,高填深挖,平均每公里线路土石方工程在10万立方米以上。 兰新铁路通过戈壁、风区;包兰、京通等铁路穿越沙漠;青藏铁路在盐 湖上筑路;牙林、嫩林等铁路地处高寒冻土地带;鹰厦铁路填海筑堤、 穿越海峡等等,工程之大,技术难度之高,为世界筑路史所罕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