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
类癌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于消化道、小肠和阑尾[1] ,肺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占所有肺癌
的1%- 2%[2、3]。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肺类癌,结合文献总结其CT 表现,增加对本病的认识。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2月至2006年11 月间的经手术和/或病理学证实的肺类癌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6~70岁,平均50岁,50岁以下3例(占37.5%)。
临床症状:咳嗽3 例,其中1 例伴咳血痰,1 例伴发热;胸闷2 例,其中1 例有胸痛;仅表现为发热者1 例;体检发现2 例,追问病史无任何不适。
术前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
1. 2检查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16排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140kv,电流240〜300 mA 螺距1. 375〜1. 75,层厚7. 5 mm 矩阵512X512,重建层厚0. 625〜1 . 25 mm用高压注射器,从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100〜120 ml 。
注射速度3. 5〜4. 0 ml/s 。
?
CT表现: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的类圆形(6例)、分叶型(1 例)或不规则型肺内肿块,中央型及周围型各4例,肿块边界尚清, 2例见短毛刺, 6例位于右肺,其中1 例右肺门, 2例右上叶,2例右下
叶,1例右中叶,2例位于左肺,分别位于上叶和下叶;肿块大小不一,最小3 cm x2 cm,最大7 cm x6 cm,平均直径4. 8 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6例(占75% , 2例不均中心密度稍低,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CT值上升40 Hu以上)5 例,轻度强化3例(CT值上升小于30 Hu),CT值平均上升40. 3 Hu;未见明显的钙化、空洞及出血坏死。
本组病例见阻塞性肺炎
1例,未见阻塞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不张。
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
2例,未见有远处转移(肝脏)。
?
2手术及病理结果?
6 例行手术切除, 2 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活检,其中典型类癌(TC)5 例,不典型类癌(AC)3 例,手术中行局部淋巴结清扫, 2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
3讨论?
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 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肺类癌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及黏膜下腺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其中约
80%~90%是典型类癌,余为非典型类癌[4] ,本病的发病年龄较非小细胞肺癌(NSLC小,且女性多见[1],国内有文献报道平均年龄49 岁[5] ,与本研究报道的相似。
研究发现支气管肺类癌与吸烟的相关性不及NCLC显著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国外较早时期有报道51%的患者就诊时无明显症状,称其呈惰性表现[7] ,本组病例也呈咳嗽、胸闷胸痛及发热等非特异症状,
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占25%)。
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分泌功能,故部分患者可伴随有类癌综合征及异位ACTH综
合征,表现为哮喘、心动过速、满月脸、高血压及低钾性碱中毒等,部分还可有尿5- 羟吲哚醋酸升高,本组病例未见类似表现。
?
本病根据影像学表现通常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以中央型多
见,且中央型比周围型大,常常大部分向支气管内生长,非典型类癌比典型类癌大,前者平均直径3. 6 cm,后者为2 . 3 cm[7], 本报道的肿块直径相对较大,与国内文献报告的肿瘤直径3.6~4.3 cm 相近[8] 。
支气管肺类癌的部位不定,本组病例以右肺多见,CT上表现为卵圆形或球形块影,边境清楚,可有浅分叶,短毛刺在周围型类癌相对多见,本组表现为分叶 1 例(占12.5%),短毛刺征2 例(占25%),与国内文献报道的84.6% 和30.8%相差较远[9] ,类癌密度大多较均匀,很少有液化、坏死及囊样变,也有人认为坏死或广泛出血是非典型类癌的典型特征,类癌表现有空洞者很少见,文献报道30%勺肺类癌在CT上
发现钙化[10] ,尤其以周围型多见,可清楚显示钙化呈斑片状、偏心型或弥漫型,本组未见钙化,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
类癌血管丰富,由支气管动脉供血[11],故增强CT扫描都有明显的均匀强化,比平扫时CT值增加大于30Hu,少数病灶主要是不典型类癌可能有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本组病例增强扫描大部分有中度以上强化(占62.5%),强化异常明显提示血管丰富,病变的恶性程度也较高,一般认为,典型类癌的预后较非典型好。
中央型类癌的间接征象与肺癌
大致相同,表现为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阻塞性肺不张,本组有1 例中央型类癌伴有阻塞性肺炎,有人认为[12] ,所谓的“冰山征”,即肿瘤的腔外部分大于腔内部分,可用来鉴别中央型类癌和中央型肺癌,本组病例未见此征象。
非典型类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较典型类癌常见,这与其预后较差相符合。
?
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无特异性,与肺癌相似,需注意以下要点:发病年龄较轻,影像学表现为单个结节,毛刺征不明显,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总之,从CT上诊断支气管肺类癌难度较大,需进一步研究,如能认真注意每一个CT征象,对其诊断能力仍有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