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综合实习报告(潘俊成)讲解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综合实习报告(潘俊成)讲解

综合实习报告云南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及措施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1 级学号222011318011093姓名潘俊成指导教师吕瑜良、沈立成成绩2015年5月10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0 前言 (1)1 滇池的污染现状 (1)2 滇池污染成因分析 (2)2.1 自然演化 (2)2.2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3)2.3 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3)3 治理滇池水污染的新措施 (3)3.1 滇池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步骤 (3)3.2 滇池污染治理的新方案 (4)3.3科学规划、全民参与 (6)4 结语 (6)云南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及措施研究潘俊成学号:222011318011093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0 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1 滇池的污染现状滇池污染已经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

为了净化滇池水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已经投入超过40亿元经费来治理滇池污染。

这些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以及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环境的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污染。

目前,滇池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最近一些年来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务院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水体污染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0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入金沙江。

滇池现在流域面积为2920km2,整个流域都在昆明市管辖范围内,是昆明市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滇池也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主要功能是观光旅游、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动植物保护区等。

滇池的历史大约有340万年,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滇池的水位逐年下降,湖水逐渐变浅,从过去的150年内水面面积由500km2缩小至297km2。

滇池长期以来一直是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但由于滇池地处昆明市区下游,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

滇池水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

2007年滇池外海水质均为劣五类水质,水质污染已十分严重。

2 滇池污染成因分析2.1 自然演化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

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2.2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

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

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

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2.3 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 ,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

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 ,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 /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 ,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

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 ,占流域面积的57%。

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 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 ,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

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3 治理滇池水污染的新措施改变滇池出水口, 置换滇池位置有3 个目标: 彻底解决滇池污染是第一目标; 使滇池从此再也不受昆明城区污染,为春城人民永续利用是第二个目标。

外流域调水,还滇池一湖清水,为昆明城市发展找回115×109m3饮用水源地是第三目标。

3.1 滇池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步骤滇池污染治理分二大步骤: 第一步是置换滇池位置,解决其污染,使昆明城区从此不污染滇池。

实现g~g类水质;第二步外流域调水,保证g~g 类水质,滇池成为昆明城市发展需要可饮用的水源地。

滇池和洱海一东一西,滇池污染如此严重,而洱海水质依然清澈。

究其原因就是下关在洱海的出水口。

或者说高原地区,城市在湖泊的出水口,城市不污染湖泊。

这是高原湖泊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创新。

3.2 滇池污染治理的新方案富民海拔1681m ,滇池海拔1887m ,天生桥海拔1840m。

滇池草海- 天生桥长16km ,有47m 的落差。

开挖一条新河道,让滇池水倒流,从草海- 天生桥接大营河流出去。

这样城区的污水经处理,从新河道排走,不再流入滇池,切断了滇池的主要污染源,其污染将可减少一半,而且由于滇池水倒流,集聚在北部的污水全部从北部流出去,其污染绝对总量的80% 以上得到排除,北部污水不南侵,滇池的主要污染源转变为东部和上游南部广大农村,由于东部和南部人少,污染就变得很小,而容易解决。

(1)、改变滇池出水口,就能把昆明市从上游方置换到滇池下方的出水口海口是滇池传统的出水口,滇池水从螳螂川流经富民。

滇池在昆明城区的下游方, 成了名副其实的纳污场。

改变滇池出水口,滇池和昆明城区相对上、下的位置发生置换,滇池就从现在的下方被置换到上游方,昆明则从现在的上方被置换到下游方滇池的出水口处。

这是相对上、下地理位置可以置换的特殊现象, 我们利用了它,不但能使滇池摆脱其现在纳污场的不利位置,而且可以使滇池草海的污水排出去, 也可以使外海北部的全部污水排出去,滇池北部就没有污水南侵,滇池从此不会受昆明城区的污染。

(2)、让滇池水倒流就是让北部的从北部流出去, 阻止和解除北部污水南侵。

滇池北部是滇池的主要污染之源。

约占滇池污染绝对总量的80%。

让滇池水倒流的目的就是使昆明城区的污水不入滇池;集中在北部的污水由于靠近出水口, 就很容易从北部全部流出去;水流和西南风吹到北部堆积的湖面污染物也很容易进入草海并流出;由于风向、水流和湖面风生流都是从南往北的一致, 迫使滇池北部原先污染严重的死水流动了,流水不腐而抑制蓝藻滋生,北部的污染也就大大减轻;特别是滇池南部处于上游方的高水位(南部的水位比北部高约0.15m ) , 所形成水位势的强大压力, 能够阻止北部的低水位的污水南侵, 使滇池不受北部污染, 滇池北部沿岸2~3km范围内可能会形成一条轻度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带, 而避免整个滇池被污染。

该方案是先治本, 后治标, 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

滇池的出水口在南部的海口, 滇池水就是自北往南流, 当出水口在北部的草海, 滇池水就自然是自南向北流。

海口是滇池正常的唯一出水口, 在正常年份, 海口年均外排水量为415×108m3, 年最多外排水量7176×108m3, 最大流量为120m3/g·s。

让滇池水倒流, 就是把海口的排水功能全部转移到草海新的出水口,也就是说, 海口除排放少量必要的用水外, 滇池水全部从北部流出去。

新的出水口必需满足滇池年最多排水量和最大流量, 同时考虑滇池的3个出水口, 充分利用海口和西园隧道排水。

因此, 新河道的最大流量设计为60m3/g·s, 这样在正常情况下, 保证滇池水能够从新开河道和大营河流出去。

发生的洪水时, 除新河道排放60m3/g·s 外, 由西园隧洞排放(其最大流量为40m3/g·s) , 这两个出水口合计流量为100m3/g·s, 若遇10年以上的特大洪水, 才利用海口排放100m3/g·s流量以外的洪水。

这样既保证滇池水倒流, 又充分利用滇池3个出水口的排泄功能。

有人认为, 西园隧道分流已经实现滇池水倒流。

我们认为西园分流只能分流草海内的重污水, 由于受海埂节制闸的限制, 不能分流外海北部的重污水; 而且它是以减少入湖水量的高昂为代价, 分流出去的水调不回来, 导致长达半年多的旱季, 为了保持水平衡, 而不能分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