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

中央弹簧离合器:弹簧与压盘不直接接触,弹簧不受热, 并可 实现对压紧力的调整。
斜置弹簧离合器:工作性能十分稳定,踏板力较小。
膜片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简单,零件数少,质量小,离合器的轴向尺寸较 短,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压力分布均匀,平衡性好。
理想的非线性特性,使其工作性能稳定、操纵轻便。广泛用于轿车 (几乎100%)、轻型和中型货车以及客车上,并逐步向重型汽车扩展。
膜片弹簧离合器原理.swf
3、摩擦离合器
1)摩擦离合器的分类 2)摩擦离合器的组成 3)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摩擦离合器的分类
类型
主要特点
膜片弹簧离合器 采用膜片弹簧作为压紧弹簧
周布弹簧离合器
采用若干螺旋弹簧作为压紧弹簧并沿 摩擦盘圆周分布
中央弹簧离合器
采用一个或轴线重合的内外两个螺旋 弹簧并布置在离合器的中央
4_speed_manual_transmission.gif
1、变速器的功能
改变车速 使汽车倒行 中断动力传递
前进挡 倒挡 空挡
有级式 无级式
2、变速器的分类
手动变速器 MT =Manual Transmission
自动变速器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
液力机械式变速器 AMT=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2 汽车传动系(Powertrain)
一、概述 二、离合器 三、变速器 四、万向传动装置 五、驱动桥
一、概 述
1、功能 2、基本组成 3、传动系布置型式 4、动力传递路线
1、传动系的功能
减速增扭 变速作用 实现汽车倒驶 必要时中断传动 差速作用
主减速器和变速器 变速器的换挡 变速器的倒挡 离合器和变速器的空挡 差速器
2)摩擦离合器的组成
3)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4、离合器操纵机构
机械式操纵机构 液压式操纵机构 助力式和气压式操纵机构
机械式操纵机构(杆系传动、绳索传动)
杆系传动机构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但机械效率低, 质量大,布置比较困难。如EQ1090E汽车离合器。 绳索传动机构 可采用吊挂踏板,但寿命较短。如桑塔纳 轿车、捷达轿车。 。
液压式操纵机构
液压式操纵机构: 传动效率高,质量 小,布置方便,便 于采用吊挂踏板, 可使离合器接合较 柔和,能降低猛接 离合器时传动系的 动载荷。广泛用于 中、小型车辆上, 在重型汽车上的应 用也日益增多。
液压式离合器操纵机构.swf
三、变速器(Transmission)
1、功能 2、分类 3、手动变速器 4、自动变速器 5、无级变速器
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片式、摩擦离合器。 按从动盘数目分: 单片、双片和多片湿式 离合器 按压紧弹簧形式分:螺旋弹簧、膜片弹簧离 合器
单片、双片离合器和多片湿式离合器
单片:结构简单,尺寸紧凑,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小,分离彻底, 散热良好。广泛地应用在轿车和中、小型货车上。
双片:传递转矩的能力较强,接合较平顺 。用在传递转矩较大并且 径向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
2、传动系的基本组成(机械式)
离合器 变速器 万向传动装置 驱动桥
3、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型式(Layout)
前置后驱(FR) 前置前驱(FF) 后置后驱(RR) 中置后驱(MR) 全轮驱动(nWD)
前置后驱
(FR=Front-engine Rear-drive )
优势: 牵引性能好、轴荷分布均匀、操纵机构简化、转 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等。
适用车型: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流行, 某些大、中型客车也采用。
全轮驱动 (nWD = n-Wheel- Drive)
优势: 汽车附着力增加、越野能力很强、轮胎 磨损均匀等。
弊端:
传动系统长、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维修保养困难、噪音大、车辆重、传动效 率低、油耗大等。
适用车型:主要用于吉普车和越野车,少数轿车也采用。
3、汽车的动力传递路线
发动机
离合器
主减速器
差速器
变速器 半轴
万向传动装置 2、分类 3、摩擦离合器 4、离合器操纵机构
1、离合器的功能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保证传动系换挡平顺 防止传动系过载
简单离合器原理.swf
2、离合器的分类
按转矩的传递方式可分为摩擦式、液力式、 电磁式和综合式四种。
无级变速器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3、手动变速器
1)组成 2)工作原理 3)操纵机构
1)组成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原理.MPG
多片:轴向尺寸和质量较大,用于AMT和CVT中。
螺旋弹簧离合器(周布)
周布弹簧离合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弹簧直接与压盘接触, 易受热退火; 当发动机的转速很高时,周置弹簧将受离心力的作 用而严重鼓出,一会使压紧力显著降低,二造成接触部位严重磨 损,甚至使弹簧断裂。
周布弹簧离合器原理.swf
螺旋弹簧离合器(中央、斜置)
适用车型:目前大、中型客车较流行,少数微型或普及型 轿车也采用该型式。
中置后驱 (MR = Middle-engine Rear-drive )
优势: 轴荷分配最佳、车重减轻、传动效率较高、 重量集中、转向操纵灵敏、运动性好等。
弊端: 发动机需要特殊设计、发动机冷却防尘困 难、 远程操纵机构复杂、维修保养不便、 地板高度难于降低等。
弊端: 传动效率低、驾驶室空间小、限制地板高度的 降低、车内噪声大、隔热隔振困难等。
适用车型:最传统的布置型式。大多数货车(含皮卡)、 部分高级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和部分客车。
前置前驱 (FF =Front-engine Front-drive )
优势: 弊端:
自重减轻、结构紧凑、驾驶室空间宽敞、有 利于降低地板高度、传动效率高等。
动力性能降低、前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 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等。
适用车型:轿车(含微型、经济型汽车)上比较盛行。
后置后驱 (RR = Rear-engine Rear-drive )
优势: 传动效率高、有利于车身内布置、车厢内 振动和噪声小、车厢内面积利用率大等。
弊端: 高速转向不稳定、水箱布置困难、发动机防 尘困难、远程操纵机构较复杂、维修保养困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