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课件-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通用技术课件-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三 轴:
V与H的交线为OX轴 简称X轴 H与W的交线为OY轴 简称Y轴 V与W的交线为OZ轴 简称Z轴
一点:
X、Y、Z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3, 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按正投影 法分别向V、 H、W、面 投影,即
得到物体 的三视图
主视图 — 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 — 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 — 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上所得的视图。
三视图的展开
为使三个视图 能画在一张图 纸上,必须把 三个相互垂直 的投影面展开 摊平。
投影面展开摊平的方法1,是V面保持不动, 2,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 3,W面绕0Z轴向右旋转90°,使它们与V面处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 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为了简化作图,投影面边框和投影轴可 不必画出。
上 上
左
右后
前
下
下
后
左
右
前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俯视图长对正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宽相等
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三视图
第一课时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视图的作用。 2,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3,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能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识图; 2,难点: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回顾:
1,这个图形我们叫什么图?
透视图
2,透视图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什 么作用?
透视图有真实感,立体感,可以很直观的表现物体 的整体形状。
3,这个图后面和侧面的具体形状是怎么样的?
我们都没有办法说清楚。用透视图是不能体现每 个面的具体形状。只有采用三视图才能把物体完 全表达清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1,正投影:
定义:在物体的平行投影中,如果投 射线与投射面垂直,则称这样的平行 投影为正投影.
1、正投影 2、三投影面体系 3、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4、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6、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实、虚线的画法 法作业:
(1)课本78页技术实习 (2)预习三视图的绘制
探究思考:
长方体的三视图
俯
左
长方体
问:箭头所指处为什么无线?
6,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画实线、还是虚线?
有实线
有实线
有虚线
无线
看的见得画实线
看不见的画虚线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技术实习, 下面的三视图对应哪个立体图?
1,
2,
A
B
技术实习, 下面的三视图对应哪个立体图?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小结:
技术实习: 根据长方体的模型,请您画出它的三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高平齐
正视图
左视图
高度
左
视 图
长对正 长度
宽相等
宽度
俯视图
探究思考:
长方体的三视图?
俯
左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长方体
探究思考:
长方体的三视图?
俯
左
长方体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主俯一样长,主侧一样高,俯侧一样宽.
正投影
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 投 射 线 方 向
90°
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成某一角度时, 称为斜投影。
投 射 线 方 向
a b
c
90°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正投影
2,三投影面体系
三 面:
正立投影 面 简称正面 代号V 水平投影 面 简称水平面 代号H 侧立投影 面 简称侧面 代号W
4,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1)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 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如下图:
如图: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主视图 在上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 的正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2)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