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直射点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春、秋分
直射点 位 置 北半球 赤 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纬 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出现极昼现象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 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 夜现象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夜 越长,南极圈及其以 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纬 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南极圈及其以 南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描述四个时间段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思考: (1)潍坊白昼在一年中何时才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夏至日
冬至日
(2)二至日,哪些地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最小值?
达最大值地区
太阳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年 365天6时9分10秒
周期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7月初)近日点 最慢 (1月初)远日点 最快
训练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S
N
900W
900W
00
① ② ③
00

A.①
B.②
C.③
D.④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越来越大, 西经度越来越小
二、黄赤交角
夏至日 冬至日
达最小值地区
北半球
南半球
整个南半球
整个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阳正 高午 度太 90°
90°´N
66°34´N
0° 23°26´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23°26´N
66°34´S 90°´S
太阳直射点的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 (1)潍坊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才 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夏至日 冬至日 (2)二至日,哪些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运行轨道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
的大气
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运动中心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公转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运动中心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地轴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 各处相等为15°∕h 除两极点外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能离开赤道的最大距离, 即回归线的度数,同时也决定了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 即极圈的度数,由此也决定了热带,温带,寒带的范 围。
黄赤交角度数
= 回归线度数=90°—极圈
问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温带、寒 带的范围怎样变化?如果变小呢?
60º
30º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宇宙环境
一、天体系统
恒星世界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八大行星(地球的位置)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标志——黑子、耀斑(显示)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周期——11年 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 影响气候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2.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 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同向性 几乎在同一平面,轨道倾角很小 ——共面性 公转轨道偏心率很小 ——近圆性
N
27
28
S
26
光照图的类型
侧 视 图
俯 视 图 注:读俯视图首先判定南北极点(一般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
地方时及时差
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方法
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 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3)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 增加4分钟。
通过日期确定二分、 二至、近日点、远日 点。
左倾左冬, 右倾右冬
3月21日
12月2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6.22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时差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晨昏线判读及特点
1.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是根据地球自转方 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 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 线;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夏至、冬至)时跟极圈相切。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4)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6:00
0:00
12:00
18:00
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 1.求经度差 • 2.转化成时间差 • 3.东加西减
当某地一人影达一天中最短时,北京时 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的经度为( A ) A.116°E B.124°E C.104°E D.136°E
23026′N B
C A
A
23026′S D
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 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 正确排序是( A)
0
Hale Waihona Puke 12240
12
24
0
12
24
0
12
24(小时)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关键点
a.极点:判别南北半球、日照图所示季节及日期、时刻等问 题的关键。 b.太阳直射点: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及其经度,可以 计算全球各地的时刻;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及其纬 度,可以判定图示的季节及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c.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因 而赤道上的地点任何日期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判断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 e.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昼的纬圈)的切点是0点(24点), 与之相对的经线为12点;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夜的纬圈) 的交点是12点。 f.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日出日落的时刻。
达最大值地区
夏至日 冬至日
达最小值地区 整个南半球 整个北半球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地区 夏 至 日 ( 月 日 )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 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6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 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关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 C )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6月22日
23º 26´N
夏至
远日点7月初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秋分 冬至
春分
近日点1月初
23º 26´S
12月22日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判断节气的方法
(1)确定公转方向 (2)作赤道
(3)连球心
(4)看交点所在半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