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作业:
• 1、画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 2、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图 (标出三条纬线及相应纬度) • 要求: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名 称、日期;标出移动方向。
8.元旦过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 移动方向是 ( )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知识拓展
闰年
公历(又叫阳历),它是以一个“回归年”作为单 位的,即365天5时48分46秒,为使用方便,就将365天 定为一年,这就是“平年”。回归年比平年多了5时48 分46秒,累积四年约等于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要闰一天, 这一天放在二月里,成为29天,那一年就有366天,即 为“闰年”。 但是精确计算一下,四年中累积的时间,经过四年 闰一天后,就多闰了44分56秒,四百年后就会使公历年 比回归年的时间多了三天。因此在回归年中应少闰三次。 它规定: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凡是公元年数能 被4整除的是闰年;对于每个世纪的第一年,虽被4整除, 但不能被400整除的仍不作闰年。如1600-2000年的四 百年间,1700年、1800年、1900年就不算闰年,而1600 年、2000年是闰年。这样,在400年中,原来闰100次, 减少了3次,就有97次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 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春分(3.21)
冬至(12.22)
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3 26 ' S

北回归线
23º 26´N
赤道

23º 26´S
南回归线
注意:
1、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南北回归线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路径、原因) 3月21日 前后
太阳直射点:地心 和日心的连线在地 球表面的交点
9月23日 (二分二至日) 前后
6月22日 前后
12月22 日前后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
(P16“活动”)
夏至(6.22)
● ●
23 26 ' N
。(3.21) 次年春分 ● 0

秋分 (9.23) ●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轴运动 绕日运动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引起)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黄 赤
地球的自转
交角
地球的公转
活动: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 面的夹角分别为多少度?
1、黄赤交角
概念
大小
(目前度数:23°26′)
(一轴、两面、三角度)
针对训练:4、读图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A
D
秋分 远日点(7月初)

夏至 春分
C
近日点(1月初) B
6月22日前后
(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2)判断ABCD相应节气。 (4)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 位置。
6.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
A.23°26′S, 160° E B.23°26′N, 160° E C.23°26′S, 20°W D.23°26′N, 20° W
D
7.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C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C.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越来 越慢
黄赤交角变化与五带的范围变化有何关 系?(图示)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 带范围扩大,寒带范 围扩大,温带范围缩 小。
针对训练
• 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时B •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 • 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 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