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教学在教书育人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教学要创新,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适当转换角色,在愉悦中学习。
本文就如何创新音乐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究创新。
具体方法如下:
一、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授课方法
实践音乐教学创新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授课方法。
音乐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使音乐课从“讲堂”转变为“乐堂”,从“训练”变为“体验”,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新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把之与教学过程的编排、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结合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欣赏《梁祝》一课时,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去了解梁祝故事。
上课时,让学生欣赏用不同乐器演奏《梁祝》,并把之与现在一些西洋音乐、流行音乐进行比较,让他们谈感受。
结合这些,我还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整节课安排的紧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也开阔了
视野,活跃了思维。
(2)教学的形式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短。
教师若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感恩的心》这首歌时,我用了几分钟时间播放了这首歌的背景故事,故事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习中融人感情,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
在教唱的过程中,我还采取了独唱、小组唱、边唱边打节奏的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的形式更具有趣味性。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让接受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上《黄河》一课时,运用多媒体电脑的快捷方法,将一部作品完整地展现给学生。
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强烈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们无不为作品而振奋,无不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而呐喊,在满足学生欣赏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4)灵活编排教学过程。
教师要打破一成不变的“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复习旧歌一导人新课……”这种老套的、程序化的教学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每节课都有“新鲜菜”吃,激发其可持续的学习兴趣。
如运用创设问题
法直接进行新课教学;从故事人手来解决学习的难点;从律动、舞蹈、游戏人手完成教学任务等设计一些不定规的教学手段和过程但要以音乐情感表现和艺术审美为主,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
二、教学观念的创新
(1).改变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
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我们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追求真理的信念、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审视生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和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
(2)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有“学什么”和“怎样学”的权利。
要把学习的生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切忌一言堂、满堂灌,否则,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人云亦云”的书呆子。
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充分发展自己个性、发挥自己才能和优势的机会。
要避免“听我唱”“你跟我唱”等流露“师道尊严”情感的语言和“好的同学”“差的同学”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
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3)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
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
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
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
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人的今天,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以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慧冰. 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线学科教学[j]. 2008 年2 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 版.
[3] 金亚.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4]孙桂芬.试论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j].当代教育研究,2009,(11).
[5]曲郸,王朝刚.研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29).
作者简介:阮超凡(1987.6-),浙江传媒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学校,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