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

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

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 总论 (3)1.1 项目概况 (3)1.2 设计依据 (3)2 项目区域概况 (5)2.1 自然环境概况 (5)2.2 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农业污染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方案设计原则3.2 农田面源污染处理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村落污水处理工4生态景观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植物选择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植物类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植物种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水质处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投资概算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主管部门及设计单位项目名称:XXXXXX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承办单位:XXXX主管部门:XXXXX设计单位:XXXXX有限公司1.1.2项目地点及范围本项目的建设地点水涨地自然村位于沙龙镇沙龙社区村委会西面,坐落于素有“青海月痕”之称的美丽的青海湖畔。

该建设项目是对原有的13个池塘(共298.87亩)进行改造。

1.1.3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实施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加强青海湖农业湿地保护和综合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青海湖的破坏和改变,同时通过实施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提高青海湖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使青海湖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农业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设计依据1.2.1文件依据(1)农业部《关于开展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07]46 号);(2)国家林业局等8 部委《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林计发[2006]82 号);(3)《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发布,2010年2月8日起实施);(4)《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10月);(5)《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环保总局等部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8]83号);(6)《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04年);(7)《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8)现场调研的相关数据资料。

1.2.2法规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20);(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2.26);(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8)《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9)《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 号)1.2.3采用的标准和规范(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5)《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施行)》(2006);(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7)《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89);(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1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1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8)《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19)《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20)《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2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2)《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2010年2月8日起实施)。

2项目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00°25′—101°02′、北纬25°12′—25°52′之间,东与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和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和宾川县毗邻。

面积24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祥城镇。

目前下辖:祥城镇、云南驿镇、下庄镇、刘厂镇和禾甸镇;周家乡、沙龙乡、鹿鸣乡、普棚彝族乡、东山彝族乡和米甸彝族乡。

水涨地村隶属于祥云县沙龙镇沙龙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

位于镇西南边,距离沙龙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1.5公里。

国土面积0.31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799.0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等农作物。

有耕地294亩,其中人均耕地0.63亩。

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9户,有乡村人口457人,其中农业人口442人,劳动力2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1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4亩(其中:田209亩,地85亩),人均耕地0.63亩,主要种植水稻、蚕豆等作物;水面面积111亩,其中养殖面积111亩;其他面积57.69亩。

2.1.2气候气象祥云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有5个明显的气候特点,一是四季变化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19.7℃;二是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三是年降雨量少,年均降雨量810.8毫米,境内西部、北部、东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东部、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小于700毫米;四是年日照时数长,日照时数为2030.2~2623.9小时,居全省第四位;五是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

3工程方案设计3.1方案设计原则(1)河道治理与相关规划、工程等相协调的原则;(2)在满足河道原有功能的行洪能力情况下注重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原则;(3)优化系统,突出重点的原则(4)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5)工程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6)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兼顾长远发展及当前利益,统筹规划,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分区分期实施的原则。

3.2农田面源污染处理工程3.2.1工艺流程1、水涨地原有莲花池紧挨青海湖,主要有两条沟渠来水,左边的沟渠来水由经拦污栅拦污、重力等作用去除悬浮态污染物,之后污水进入沉淀池。

来水大多为农田径流,之后来水进入一级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进入二级一级表流湿地,在进入植物稳定塘,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

2、由于右边沟渠来水不仅为农田径流同时混有生活污水,右边沟渠的来水从左右两边经拦污栅拦污、重力等作用去除悬浮态污染物,之后污水进入沉淀池。

进入左边沉淀池的来水经过进入一级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在进入植物稳定塘,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

进入右边沉淀池的来水经过进入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

3、在右边沟渠与左右两沉淀池交叉处设置节制闸,节制闸宽度2m,节制闸采用水位电子控制,当水位超过一般水位的0.3m时节制闸自动开闸,当水位低于一般水位节制闸自动关闭。

开闸后来水直接进入根据原有沟渠进入青海湖。

3.2.2设计参数(1)总设计参数说明(2)布水堰沉淀池的水通过布水堰布水进入表流湿地、植物稳定塘再进入右遍沟渠。

布水堰采用汀步溢流形式,底层结构砖砌,汀步块石。

表1 布水堰设计参数序号项目长度(m)宽度(m)1 1号布水堰20 142 2号布水堰20 153 3号布水堰20 254 4号布水堰15 105 5号布水堰15 106 6号布水堰20 77 7号布水堰10 108 8号布水堰15 109 9号布水堰15 1210 10号布水堰20 1011 11号布水堰20 103.3村落污水处理工程3.3.1工艺流程村落污水处理由入户支管、管道汇合进入污水收集池,通过潜污泵(配浮球液位计)处理,进入植物调节池,再流入表流湿地进入右边沟渠。

表3自然村类别数量用水定额(L)转化系数收集率日产生量水涨地家禽1020 1.5 0.85 0.6 0.78 猪280 20 0.85 0.6 2.86 牛45 30 0.85 0.6 0.693.3.2设计参数(1)总设计参数说明表4总设计参数4生态景观设计4.1植物选择原则1)净化能力强,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用的植物种类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2)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原有植物3)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