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 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
(1)数列的定义: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2)数列的分类: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n ≥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小题能否全取]
1.数列1,23,35,47,5
9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
A .a n =n 2n +1
B .a n =n 2n -1
C .a n =n
2n -3
D .a n =n
2n +3
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 )
A .15
B .16
C .49
D .64
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n +1
,则这个数列是 (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常数列
D .摆动数列
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
⎪⎨⎪⎧
2·
3n -
1(n 为偶数),2n -5(n 为奇数),则a 4·a 3=________.
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n ,且a 2=32,a 4=3
2
,则a 8=________.
1.B 2.A 3.A 4.答案:54 5.答案:9
4
小结
1.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
(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 2.数列的函数特征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 (n )=a n (n ∈N *).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典题导入
[例1] 下列公式可作为数列{a n }:1,2,1,2,1,2,…的通项公式的是 ( )
A .a n =1
B .a n =(-1)n +12
C .a n =2-⎪⎪⎪⎪sin n π2
D .a n =(-1)n -
1+32
[答案] C
若本例中数列变为:0,1,0,1,…,则{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答案:a n =⎩⎪⎨
⎪
⎧
0(n 为奇数),1(n 为偶数).
⎝⎛⎭
⎫或a n =1+(-1)n
2或a n
=1+cos n π2
由题悟法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观察出项与n 之间的关系、规律,可使用添项、通分、分割等办法,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 或(-1)n
+1
来调整.
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以题试法
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 (2)12,34,78,1516,31
32,…;
(3)3,33,333,3 333,…; (4)-1,32,-13,34,-15,3
6,….
解:(1)a n =2n +1 (2)a n =2n -12n (3)a n =1
3
(10n -1).
(4)奇所以a n
=(-1)n
·2+(-1)
n
n ,也可写为a n
=⎩⎨⎧
-1
n ,n 为正奇数,3
n ,n 为正偶数.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a n
典题导入
[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它们的通项a n .
(1)S n =2n 2+3n ;(2)S n =3n +1.
答案:(1)a n =4n +1.(2)a n =⎩
⎪⎨⎪⎧
4, n =1,
2×3n -
1, n ≥2. 由题悟法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求解过程分为三步:
(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
(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
(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
以题试法
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 n +1
,则1
a 5= ( )
A.56
B.65
C.1
30
D .30
解析:选D
数列的性质
典题导入
[例3]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1n +20.
(1)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n 为何值时,该数列的前n 项和最小?
(1)-90.(2)该数列的前19或20项和最小.
在本例条件下,设b n =a n
n
,则n 为何值时,b n 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解:b n =a n n =n 2-21n +20n =n +20
n
-21,
令f (x )=x +20x -21(x >0),则f ′(x )=1-20
x 2,由f ′(x )=0解得x =25或x =-25(舍).而4<25
<5,故当n ≤4时,数列{b n }单调递减;当n ≥5时,数列{b n }单调递增.而b 4=4+20
4-21=-12,b 5
=5+20
5
-21=-12,所以当n =4或n =5时,b 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2.
由题悟法
1.数列中项的最值的求法
根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构造相应的函数a n =f (n ),利用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 2.前n 项和最值的求法
(1)先求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根据S n 的表达式求解最值;
(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a m ≥0,且a m +1<0,则S m 最大;若a m ≤0,且a m +1>0,则S m 最小,这样便可直接利用各项的符号确定最值.
以题试法
3.数列{a n }的通项a n =n
n 2+90
,则数列{a n }中的最大值是 ( )
A .310
B .19 C.1
19
D.
1060
解析:选C
拓展
1.累加法
[典例1]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 ) A .0 B .3 C .8 D .11
[答案] B 2.累乘法
[典例2]已知数列{a n }中,a 1=1,前n 项和S n =n +2
3a n .
(1)求a 2,a 3;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 (1)由S 2=4
3
a 2得3(a 1+a 2)=4a 2,解得a 2=3a 1=3.
由S 3=53a 3得3(a 1+a 2+a 3)=5a 3,解得a 3=3
2(a 1+a 2)=6.
(2)由题设知a 1=1.
当n >1时,有a n =S n -S n -1=
n +23a n -n +13a n -1,整理得a n =n +1
n -1a n -1
. 于是a 2=31a 1,a 3=42a 2,…,a n -1=n
n -2a n -2,a n =n +1n -1a n -1.
将以上n -1个等式中等号两端分别相乘,整理得a n =n (n +1)
2
. 综上可知,{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n +1)
2.
3.构造新数列
[典例3]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则a n =________. [解析] ∵a n +1=3a n +2,∴a n +1+1=3(a n +1),
∴a n +1+1a n +1=3,∴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公比q =3,又a 1+1=2,∴a n +1=2·3n -1, ∴a n =2·3n -
1-1. [答案] 2×3n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