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知识经济服务的教育也具有了全新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二、激活参与,变教为导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这就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悟”为主要目的,教师要着力于“导”,所以我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注意诱导学生思维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途径,要达到这一水平,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的发挥,变教为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读感悟,变听懂为读懂“读书百遍,其义字见”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多读,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正确地感知语言文字,特别对那些难于言传的词句,更要通过朗读会意,体会作者情感,以读感悟,变听懂为读懂,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读为本,读中学文,读中悟情明理,变听懂为读懂,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正如南宋巨儒朱熹所说:“大概读书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耳。

”可见,自古至今“读”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宝。

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读懂各类文章。

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学生把老师教给的方法转化成学习技能,在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我认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升华。

以上是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体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激活参与,变教为导,变听懂为读懂,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把方法转化成学习技能,并将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而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渠道。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甚至包办代替的封闭式教学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

在此,我浅谈几点看法:一、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有疑问,才有学习的驱动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氛围,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姿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每教一篇新课文,可就文题提问。

看了题目,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

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增强,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这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

但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调控能力要求就更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必须“倾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捕捉”他们身上的火花,根据他们的认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结构,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读是关键。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读懂,读熟。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1.展示课题引导读。

学生接触题目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根据兴趣自由读。

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

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师生一起读。

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读边演等。

在读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去。

3.检查效果汇报读。

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议。

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找出重点段落,标出优美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就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减字的现象。

当他们出现了这种现象时,我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了是正常的。

”第二遍还错,我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

”其中还不断鼓励“别紧张,慢点儿。

”一直到学生读对时,我说:“你成功了!”教师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而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可采用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可采用鼓励、引导、点拨等形式。

学生答得好,应及时称赞,如“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

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没关系,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轻轻地拍一拍学生的肩膀……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

我们必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维,乐于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阅读教学综合了听说读写诸项训练,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可谓事关语文教学的成败。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倡导“三个自由”,为阅读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1.心灵自由。

“亲其师而言其道”。

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微笑、鼓励带进课堂,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学生才能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敢想、敢说、敢做。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请你给大家读一遍行吗?”、“你的说法很有新意。

”一声赞扬、一句肯定,带给学生的是亲切、是鼓励,只有“心灵自由”了,学生才能自由学习,自主探究。

师生平等,民主施教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2.议论自由。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在学生”议论自由“的前提下,学生才愿说、敢说,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思维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

只有提问式、建议式、质疑式、补充式、邀请式的发言,才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冲动,形成自主性语文学习的成功机会。

3.行动自由。

在大语文观里,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是指寥寥几节课堂教学,它的外延几乎与学生的生活的外延等同,行动自由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整个的生活这个宏大的阅读环境,指导并促使学生喜爱上,并自由地阅读。

如:晨读学生可以自主地选读自己喜欢的所有文章,午练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任意的一种阅读材料,课余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任意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二、实行“三个放开”,为阅读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1.放开时间。

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学习每一篇文章,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则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低年级学生要通过充分的读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中高年级要通过读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放开空间。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思维的空间。

放开空间,就是要改变过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一步一步进行训练的做法。

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质疑,再在师生整合基础上归纳出一两个整体性、综合性、有代表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

3.放开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自己认知结构不断被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也会各自不同,允许学生用适宜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是扬其所长,必然有助于加快其对文章理解的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