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模板
3.参与学校及工作坊话题讨论
4.参与微访谈答疑及视频答疑活动
5.参与工作坊磨课活动
6.参加微课设计比赛
7.提交校本实践环节的作业并互评
根据自身学科,选择一门“案例篇”课程,并完成学习: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
第九-十周
任务七:交流展示,如切如磋——研修成果展示、交流与分享
1.课例分享、交流活动
(1)研磨的课程线下录像成课(条件欠缺的学校可以选择文本实录),制作成微课例上传至平台。
4选2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电子书包与教学应用
从25个专题123个学时中选择通用软件或学科软件进行学习(建议教研组内技术分散选择)
虚拟实验与未来教学
第四-六周
任务五:聚焦能力,精练技能——学习方法篇课程内容
1.完成自主选学课程专题的学习
2.完成“方法篇”学科考核作业
3.参与BBS“主题研讨”,发表研修日志
第二周
任务二:重构知识,提升素养——学习理念篇课程内容
1.完成自主选学课程专题的学习
2.完成“理念篇”课程后标准化测试题
3.参与BBS“主题研讨”,发表研修日志
4.参与学校及工作坊话题讨论
5.参与微访谈答疑及视频答疑活动
1.集体备课、分组研讨。结合所教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研讨,形成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4.参与学校及工作坊话题讨论
5.参与微访谈答疑及视频答疑活动
1.主题式说课活动。以校为单位开展说课活动,重点关注技术应用前后给教与学带来的革新变化
2.课堂现场教学。以校为单位开展课堂观摩。
3.主题式评课活动。以校为单位开展现场评课活动,以区域为单位开展校际网络观课与评课活动。
4.课例研究与教学反思。针对课例研讨阶
学习和任务安排表
时间
网络学习专题
网络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区域研修
第一周
任务一:组建家园、结伴前行——能力测评、选课指导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1.登录注册
2.完成培训前调查问卷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4.进入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选课
5.阅读“致学员的一制定并上传个人学习方案
4.参与学校及工作坊话题讨论
5.参与微访谈答疑及视频答疑活动
6.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经验分享”活动
7.参与工作坊磨课活动
学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必修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必修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必修
第七-八周
任务六:创新教学,重塑课堂——学习案例篇课程内容
1.完成自主选学课程专题的学习
2.参与BBS“主题研讨”,发表研修日志
(2)以个人或学校学科工作坊为单位提交。(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工作坊至少选出一个课例上传)
(3)线上同伴互评、专家课例点评
2.微课程大赛作品分享
3.研修成果上传、分享与交流
4.完成培训后调查问卷和训后测评
5.培训总结
1.以区域为单位开展优秀课例评选活动
2.项目组开展微课程大赛作品评审与评定
3.项目评优和各角色培训总结。
1.研修成果分享与交流
2.培训总结
7.创建学习群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1.研修前的准备与研修主题选择
学校前期调研动员,组织教师开展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和选课指南,指导参训教师选课。
2.规划研修方案
以校为单位开展问题研讨梳理与诊断活动,结合本校信息化环境条件及研修主题设计校本研修方案。
1.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2.研读并深入了解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整体安排与要求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读
必修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
选修
(2选1)
信息化支持的学习方式变革思考
第三周
任务三:关注前沿,开阔视野——学习热点篇课程内容
任务四:触摸技术,整合教学——学习“技术篇”课程内容
1.完成自主选学课程专题的学习
2.完成“热点篇”课程后标准化测试题
3.参与BBS“主题研讨”,发表研修日志
段成果,开展课例研究与反思,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形成课例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制作成微课例上传平台分享交流)
6.微课程比赛:以个人或教研组为单位制作微课程,学校至少选出一份参加微课大赛。
7.专家下校指导。在校本研修的关键节点,项目组将安排学科专家下校现场指导,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MOOCs与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