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理学 第八章 消化生理讲解
生理学 第八章 消化生理讲解
(二)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自学)
1)静息膜电位:K+外流形成,不稳定 2)慢波电位:Na+内流引起 3)动作电位:Ca2+内流引起
2(I )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 消化食物 2. 调节pH值 3. 稀释食物 4. 保护作用
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
(一)消化器官神经支配
1. 自主神经系统 A 交感神经 B 副交感神经
2. 内在神经丛 A 肌间神经丛 B 粘膜下神经丛
交感神经 4(I ) 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1. 自主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
递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A 分布:唾液腺、胃、肠、肝、胆囊、胰腺 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减弱、括约肌收缩、 腺细胞分泌减少)
唾液腺-分泌增加
(2)副交感神经
脑干
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 过程。
消化
机
化
械
学
消
消
化
化
:
:
消
消
化
化
道
腺
的
的
运
分
动
泌
2(p )
吸收示意图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 自律性 • 紧张性: 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
的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
• 伸展性 • 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 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
局部反射或短反射:
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完成的反射活动
牵拉或充胀胃肠 pH变化 特殊化学成分
壁内 胃肠 粘膜 感受器 (+)
平滑肌C
传入纤维 壁内N丛 传出纤维 效应C
外分泌C 内分泌C
正常情况下,壁内N丛的活动受自主N的调节。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消化道
胃肠激素: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3)生理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 性环境
•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被蛋白酶分解消化 • 抑菌,杀菌 • 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
促胰液素 - ++ + +
缩胆囊素 + + ++ +
小肠 液
+ + +
括约 胃运 小肠 胆囊 肌 动 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缩
++++ - - -+ - + + ++
脑-肠肽: • 某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也存在于
中枢神经系统内。这种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 布的肽类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脊髓 骶段
迷走N 盆N
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器官 其余大肠部分
递质:节后N末梢释放
大部分:ACh 兴奋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消化道括约肌舒张、腺 体分泌增加、兴奋内在神经系统
少部分:肽类
特例: (1)唾液腺:二者都兴奋,以副交感N活动为主
(2)肠肌紧张性高:二者均抑制;反之亦然
2、内在神经系统: 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幽门腺(粘液腺) 粘液(碱性) 、 少量胃蛋白酶原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 成分 无机物:HCl、HCO3-等
有机物:消化酶、内因子、粘蛋白等
1. 胃酸(盐酸)
(1)形式
游离酸(主要)
结合酸
之和:总酸度
(2)分泌机制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分泌方式:主动转运
H+、 K+-ATP酶(质子泵) Cl- - HCO3-逆向交换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消化: 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 (digestion)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肌肉的运动 方式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液
吸收: 食物消化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连同食物 (absorption)中的无机盐、水和维生素一起通过消化
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要点
•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 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 • 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 • 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 消化道功能的神经调节 • 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概观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消化道: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肠腺等
• 已知的脑-肠肽有20多种,例如促胃液素、缩 胆囊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唾液腺
分泌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液
(pH 6.6~7.1)
H2O: 占99%
无机物 有机物
溶菌酶 — 杀菌
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pH7 活性最强—pH4.5 失活
舌下腺
作用: 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3. 营养作用 4. 免疫功能
5(I ) 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
内分泌腺:分泌胃肠激素
激素 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促胰液素
抑胃肽
分泌细胞 G I S K
细胞分布 胃窦、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胃 胰液 胰 肝胆 酸 HCO3- 酶 汁 促胃液素 ++ + ++ +
1(m )
腮腺导管 腮腺
咀嚼肌 颌下腺导管 颌下腺
(一)唾液的生理作用
1. 湿润和溶解作用 2. 清洁和保护作用 3. 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 排泄作用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 条件反射
包括 非条件反射
副交感N ACh + M受体 分泌稀薄唾液 交感N NA+β受体 分泌粘稠唾液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牙、舌的机械运动。
(二)吞咽:将食团送入食道。
蠕动:是消化道其他各段普遍存在的一种 运动形式,由平滑肌顺序舒缩引起, 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 前推进。
会厌 食管
鼻腔 胃
1(s)
第四节 胃内消化
贲门 幽门
胃底 胃体
胃腔
胃窦
胃的形态和分布
贲门腺区 幽门腺区
泌酸腺
粘膜上皮细胞
壁细胞
粘液颈细胞
粘膜层 粘膜下层
主细胞
小 管 腔
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示意图
粘膜上皮细胞
粘液颈细胞 壁细胞 G 细胞 主细胞
重点
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粘膜上皮细胞
贲门腺(粘液腺) 粘液(碱性) 主细胞(胃酶C) 胃蛋白酶原
胃腺 泌酸腺 壁细胞(盐酸C) HCl、内因子 粘液颈细胞 粘液
兴奋性神经递质:ACh、P物质 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肠肽、NO
(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
1. 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 (1)非条件反射 食物入胃、小肠 迷走-迷走长反射及壁 内神经丛的反射 胃的运动
(2)条件反射 食物信号刺激引起的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
2. 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