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后期词的艺术特点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徽、钦"北狩",李清照举家南渡,从此她平静逸乐的书斋生活被金兵的铁蹄踏碎.而南渡前后天上人间的反差,也使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国之痛、怀人思乡成为她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情词哀伤、擅长铺叙、口语入词成为她后期词作的艺术特点.下面从她后期的词《点绛唇》来凸显出这一点。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开篇处词人即将一腔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看到了驱不散、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
从上片看,给深闺女子带来无限愁怨的"雨",它催落了嫣红的春花,催走了春天,也催促着流年和女子的青春。
李清照后期的写的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曲调,从而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怀念,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顾。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了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李清照后期的词多为思旧怀乡,反映个人身世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流露出凄婉愁苦的情调.,曲折尽人意真率见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