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老年人偏头痛

中老年人偏头痛

中老年人偏头痛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Migraine),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

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常在白天,但夜间仍可发作。

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病人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有的病人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

但不能只从头痛部位作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

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

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

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

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

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

恶心是偏头痛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伴随症状。

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伴有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多数病人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发生。

另外有少数病人在偏头痛发作时主要出现胃肠道症状,而反伴有轻度头痛,也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称为偏头痛的等值症。

病人头痛发作时轻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畏光,眼前出现暗点及闪光幻觉;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视野缺损、单眼盲、一过性视力丧失,甚至出现视觉感知障碍、视物变形、复视或多视、视物颜色改变等多种症状。

偏头痛发作有何诱因?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常见与少见两大类:(l)常见诱因:1。

精神因素:如着急、生气、紧张、焦虑或过度悲伤;2。

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

3。

饮食因素: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力、酒精饮料、冷饮等,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

4。

气候的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

另外睡眠少、头外伤、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原因。

(2)少见诱因:高热;过多睡眠;高原地区;过量维生素A;药物:硝酸甘油、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停用考的松;冷食;阅读和届光异常;刺激气味、香料、有机溶媒;荧光;变态反应。

偏头痛病人应作哪些检查?(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

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

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

无疑,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5)免疫学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 3及E花环形成可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偏头痛发作期头痛不很剧烈的患者常用哪些药物治疗?偏头痛发作而头痛又不强烈的患者,不需要用副作用较大的麦角胺咖啡因治疗,只要用一般的镇痛剂就能缓解头痛,常用药物如下:(1)颅痛定。

本品是从植物中华千金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还可出现轻微的催眠作用,其镇痛机理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有关。

适用于疼痛难以入睡的患者,每片30毫克,每日60~120毫克,每日1~4次口服。

副作用较轻,有时可引起锥体外系作用。

(2)阿斯匹林。

该药有抗血管致痛物质缓激肽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头痛患者。

头痛时给予0.6克临时用。

(3)氟灭酸。

属前列腺素拮抗剂,具有强烈的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拮抗作用,从而阻断前列腺素E使脑血管扩张而引起的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开始后用药常可使疼痛程度减轻,每片125毫克,发作时每2个小时服2片,每次发作总量不超过6~8片。

不良反应较少。

(4)英明格。

是一种国外开发的非常有效地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该药结构与5-羟色胺(5-HT)非常相似,它可与脑血管中广泛分布的5-羟色胺受体竞争性的结合,抑制5-HT的作用,使扩张的脑血管收缩。

副作用较少。

(5)泰必利。

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大脑的中枢整合有关,或与阻断疼痛冲动沿脊丘束向网状结构传导有关。

用法每次0.1克,每天3次,连服1周左右。

少数病人有嗜睡反应,个别表现兴奋。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发作时使病人保持安静,解除心理和精神上的恐惧感,避免焦虑、紧张,将病人安置在光线比较暗淡的房间内。

额颞部冷敷。

适当用些镇静剂,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如安定10毫克,临时肌注1次。

偏头痛发作期头痛很剧烈的患者如何治疗?血管性头痛是由于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病初主要由于血中5-羟色胺(5-HT)浓度异常增高,引起动脉收缩,而后由于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使大量的5-HT降解,造成血中的5-HT浓度降低,致颅外动脉扩张而引起搏动性头痛。

有些病人偏头痛发作时头痛较剧,难以忍受,少数病人偏头痛连续发作达3日以上,呈偏头痛持续状态,所以迅速缓解疼痛至关重要。

偏头痛发作期头痛很剧烈的患者常用麦角胺制剂治疗,其治疗头痛的机制是能阻止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使更多的NA和α-肾上腺受体结合,引起强有力的持续性血管收缩。

此外,麦角胺能抑制5-HT被血小板摄取、防止血中5-HT含量降低,从而阻止血管过度扩张,使脑动脉的扩张和搏动恢复正常。

此药终止偏头痛发作是最有效的药物,作为发作时治疗的首选药物。

国内常用制剂是(1)麦角胺咖啡因,每片含麦角胺1毫克、咖啡因 100毫克(与咖啡因合用有协同作用)。

最好在前驱期或发作初期用药,开始口服1~2片,如无效,半小时后再服1~2片,每次发作最多不超过6片,1周剂量不得超过10片。

此药有根治和预防作用。

(2)酒石酸麦角胺注射液,每支含麦角胺0.25毫克,发作期皮下或肌注0.25毫克或0.5毫克,必要时30分钟重复1次。

麦角胺制剂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恶心、呕吐、四肢疼痛麻木、胸闷、腹痛等症状。

与50毫克非那根合用,有减轻恶心和呕吐的作用。

麦角胺长期应用可引起动脉痉挛或动脉内膜炎,严重者可导致坏疽,导致动脉瘤形成。

严重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冠心病、严重肾病及孕妇等禁用。

偏头痛持续状态时,治疗药物包括止吐剂和强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等,麦角胺类药物此时只会加重病情而不能使头痛缓解。

最近认为脑水肿可使头痛时间延长,故偏头痛持续状态者可每天给氢化泼尼松40~60毫升。

哪些药物常用于预防偏头痛?对于发作频繁,即每月发作2次以上者,可选用以下药物预防偏头痛:(1)5-羟色胺(5-HT)抑制剂①苯噻啶。

该药是5-HT竞争性拮抗剂,能和5-HT竞争特殊的受体而发挥抗5-HT的作用,可增加血管对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易感性,此外,还有强大的抗组织胺作用,防止动脉壁的痛阈降低。

用药方法是开始每晚服0.5毫克,再隔3~5天后改为1日3次、每次0.5毫克,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6毫克,连续不超过6个月;或每晚睡前服用1.5毫克,连服6个月,然后渐减量。

②甲基麦角酰胺。

本药也是5-HT竞争性拮抗剂,能使扩张的头皮动脉内的5-HT的致痛作用减弱。

此外本药与5-HT受体结合后有模拟作用,使头皮动脉维持收缩状态。

此药是预防偏头痛最有效的药物。

用法为每日2~6毫克,分次口服,用药一般不超过6个月。

由于本药副作用较多,渐被苯噻啶取代。

(2)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阻断脑血管壁上β-肾上腺能受体的兴奋性,使α-肾上腺能张力占优势,导致血管收缩、防止血管扩张。

其预防偏头痛的有效剂量范围为每日40~320毫克,平均每日120毫克,分3次口服,若连续服用4~6周无效,则考虑更换。

(3)钙通道阻滞剂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药物有尼莫的平,每日120~160毫克,分3次口服。

西比灵5~10毫克睡前服用,连服3个月。

(4)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可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的5-HT,有阻断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和5- HT的作用。

经常反复发作的头痛常伴有抑郁症状,而抑郁又加重了头痛,故用抗抑郁药可使患者头痛减轻。

用法:开始用10毫克,在2周内增到100毫克,如连续用药6周疗效不佳,则不应再增量使用。

也可用多虑平100毫克,每日分次服用,连服3~4周。

目前国外将此类药作为偏头痛的二线预防用药。

(5)丙戊酸钠该药可加强γ-氨基丁酸合成而阻断其降解,此外,它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机制。

用法:本药应从小剂量125毫克、每日2次开始。

此药的预防效果与剂量有关,故必须把血浆浓度调节到700毫克/升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偏头痛的预防对于偏头痛的预防包括一般预防和使用药物预防。

在一般预防中要注意对血压的监测。

因为高血压能引起或加重偏头痛发作,这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必要时要治疗偏头痛外加降压治疗,同时要调整情绪,防止抑郁和焦虑,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禁进含酪胺食物和高脂饮食,戒饮酒,禁烟。

药物预防可用阿斯匹林和心得安以及尼莫地平、苯噻啶和谷维素、安定等药。

偏头痛的护理要点是什么?偏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为特征,患病率占总人口10%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两侧头部剧烈疼痛,头痛为钻顶样头痛或搏动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头痛部位左右不定,治疗后可缓解。

护理要点:(1)合理安排好病人的工作与休息,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消除发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饮食方面避免可疑食物等。

(2)头痛发作者,应观察头痛的性质、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多器质性头痛,应立即送医院或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轻微头痛,可对症治疗,并清除过敏因素,如可疑食物是偏头痛发病的因素之一,如蛋类、奶类、肉类;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剂等对症处理并需卧床休息。

(4)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5)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女性患者若服用避孕剂时头痛发作频繁,并逐渐加重,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偏头痛可分为以下几类:(1)没有先兆的偏头痛。

(2)有先兆的偏头痛:①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②有持续性先兆的偏头痛;③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④基底动脉性偏头痛;⑤有偏头痛先兆但无头痛;⑥急性先兆发作的偏头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