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电学性能(2)

材料的电学性能(2)

• 同样,淬火后(高温加热,快速冷却,点缺陷来 不及扩散消失),材料的点缺陷浓度上升,导致 电阻率上升。
2021/3/7
4
• 在流体静压力(可达1200MPa,12000大气压)作用下,大多数 金属的电阻率下降:
P O (1 P) O 真空下的电阻率,P 流体静压力(Pa), 电阻压力系数。
率更大。
• 间隙相通常具有明显的金属导电性,如TiC和ZrC是良
好的导体,这是由于间隙相具有金属键合特性,而且
非金属(C、H、N)也给出部分价电子参与传导电子,
202导1/3/致7 有效电子数增加,电阻率下降。
15
5、多相合金的导电性
• 由于导电性是对组织极为敏感的性能, 故多相合金的导电性不仅取决于组成相 的导电性及相对量,而且还取决于组成 相的形状、大小、分布等。
2eV。
通式为:
U
Ae kT ;
ln ln A U
kT
表明:电导率对数ln 与 1 成直线关系。
T
晶体中离子电导的公式也适用于液体和玻璃态物质。
上式也可写成:ln
ln
A
B
, 或
A
e
B T
,
这里B
U

T
k
2021/3/7
23
2、杂质离子电导
杂质一般与基质形成固溶体,
并随之产生各种缺陷,其浓度
• 幸好,有热运动能kT的存在,得以使缺陷(载流子)在 晶体中形成跳动迁移,在无外加电场时,这种迁移是无 规、随机的,单位时间内迁移的次数,即跳动的频率为:
P
0
U0
e kT
6
这里 0 载流子在势阱中的振动频率。 • 在无外加电场时,由于往各个方向的跳动几率相同,故
宏观上无电荷的定向运动。
2021/3/7
本质,故称为本征电导式固有电导。离子电导的大小除
了载流子的浓度外,还决定于载流子的荷电量及在电场 中的迁移率,因此离子电导率为:
nq
这里n 单位体积中载流子数目;q 载流子荷电量;
载流子的迁移率;( v );v 前移速度;
2021/3/7
E
18
E 电场强度。 电导率。
• 缺陷与晶格结点原子一样,要发生迁移必须克服巨大的 势能(能垒)U。,由于U。相当大,远大于一般应用 的电场强度,无法使载流子在纯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 运动。
1
U
;e
U kT
1 U
kT
kT
v 0
U0
e kT
2 U
2
0
q
E
U0
e kT
6
kT 6kT
载流子沿电场方向迁移率为
v
2
0
q
U0
e kT
E 6kT
从上式可见与0密切相关,不同载流子的0不同,
因而也不同。通常载流子的迁移率约为1013 ~ 1016 m2 s1 V 1。
因而可得肖脱基缺陷的电导率为:
中间相 电导率σ/S.m-1 电离势/eV 性质
Mg2Pb Sb2Zn Mg2Sn
5*104 10 10
0.23
金属
1.11
半导体
0.31
半导体
• 电子化合物主要是金属键结合,其导电性介于固溶体 和中间相之间。如Cu-Zn合金:β、γ和ε相均比α固溶
体具有较高的电阻率,γ相(Cu3Zn8、Cu9Al4等)的电阻
2021/3/7
17
1、本征离子电导
肖脱基缺陷的平衡浓度:N S
U S
N e kT
弗兰克尔缺陷的平衡浓度:N f
N
N,
U
f
e kT
N 单位体积中晶体的结点数;
N ' 单位体积晶体中可能提供的间隙位置数目。
• 由于缺陷平衡浓度对于同一材料,只与温度有关。因此, 同一材料具有相同的电导,电导率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
(1)低温时,以杂质电导为主;
(2)高温时,以本征电导为主;
(3)杂质含量越高,则从杂质电导转变为本征电导为 主的温度越高,杂质贡献越大;
(4)尺寸小、电荷低的离子(如Na+,K+,Li+)等容易移 动,造成相当大的电导,因此,在绝缘介质陶瓷中, 应尽量少用。
2021/3/7
25

2021/3/7
但T↑ →离子振动加剧,热振动幅度↑,原子无序度 ↑,周期势场涨落↑ →电子运动自由程l↓,散射几率 P↑。
• 在熔点以下,金属的电阻率
随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如右
图所示。
T>ΘD时,ρ∝T; T<ΘD时,ρ∝T5; T→0时,ρ→ρ’。
(理202论1/3/7上T→0 ,ρ∝T2→0)
2
形成ρ’的原因:
2021/3/7
13
4、中间相的导电性
• 中间相(金属化合物)的导电性通常 要比其组元的导电性低得多,这是由 于金属键部分地为共价键或离子键所 代替,减少了有效电子数。
• 由于中间相所处的成分范围较窄,因 此组元成分的极小的偏离便会引起电 阻率的明显下降。
2021/3/7
14
若形成具有离子性质的化合物,可能呈现出半导体特性。
§4-3 影响金属导电性的因素
• 晶体点阵的不完整性是引起电子散射的原因, 而电阻来源于晶体对自由运动电子的散射,
因此电阻具有组织结构敏感性,温度、
形变(应力)、合金化、杂质均能影响金属 导电性。
2021/3/7
1
一、温度的影响
• 金属:温度T↑→ρ↑。
• 原因:T↑对有效电子数和电子平均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 这种电导为电子式电导,其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电
子空穴。由于自由电子或空穴的迁移率约为10-4 m2S-
1V-1,远大于离子的迁移率。因此,只要极少量的自
由电子或空穴,即能形成很高的电导率,严重的甚
• 纯金属的导电性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这是由 于不同的能带结构决定的,而合金的导电性则表现更 为复杂。原因是:加入合金元素,导致点阵畸变;组 元间相互作用引起有效电子数的变化;能带结构的变 化;组织结构的变化。
1、一般固溶体的导电性
• 一般规律:形成固溶体时,电阻率升高,导电 率下降(即使溶质的电阻率低于溶剂的电阻率 也是一样)。
S
U S
N e kT
q
2
0
q
U0
e kT
6kT
N
2
0
q2
U S U 0
e kT
6kT
U1
A1 e kT
同样,弗兰克尔缺陷的电导率为:
2f021/3/7NN '
2
0 q2
6kT
U
f
U 0
e kT
U2
A2 e kT
22
这里A1、A2为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
U1、U

2
电导活化
能,一般为1
~
2021/3/7
9
2、有序固溶体的导电性
2021/3/7
10
• 固溶体发生有序化,其电阻率将明显下降。
原因:(1)点阵规律性加强,减少对电子的散射,
导致电阻率下降;
(2)有序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共价结合,使 原子间结合加强,有效电子数下降,导致电阻 率上升。
二者相比(1)的作用大于(2),因而有序化导致电 阻率下降。
19
2021/3/7
20
• 当加上电场后,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晶体中载流子的运 动势场不再对称了,则载流子在不同方向上的迁移率就 不同,从而产生电导。
假定电场E在 2 距离上所造成的势能差为U,
U
f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
E
2
,
则顺电场方向的势垒U’
U
0
U;
反电场方向的势垒为U” U0 U
因此,单位时间内每一载流子沿着电场方向的剩余跳跃次数为:
2021S/3,/P7,Si,Ge,Se,金刚石等。
5
• 一些半导体和绝缘体转变 为导体的压力极限
元素
S Se Si Ge I H P AgO 金刚石
P极限 /GPa
40 12.5 16 12 22 200 20 20 60
ρ/μΩ.c m
500 60±20 70±20
2021/3/7
6
三、合金化对金属导电性的影响
而回火或退火处理将导致电 理将导致电阻率升高。
2021/3/阻7 率下降。
12
• 具有上述电阻反常现象的合金状态称为K状态。 如Ni-Cr,Ni-Cu-Zn,Fe-Cr-Al,Fe-Ni-Mo,Ag-Mn,Fe-Al等。
• 反常的原因:由于溶质和溶剂原子的不均匀分
布所造成,即在固溶体中存在原子的偏聚区,其 成分与固溶体的平均成分不同;或者是固溶体中 存在着短程有序区域。上述原子富集区的尺寸约 为几个纳米,它与电子波的波长(2nm)相当, 故能强烈地散射电子,从而导致电阻率升高。凡 是能破坏K状态的手段,如加热、加工等均可使 电阻率下降。反之,若导致形成K状态,则电阻 率上升。
0 , 0 c 这里: 0 溶剂电阻率, , 溶质产生的附加电阻率, c 杂质浓度, 1%溶质原子所产生的附加电阻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T 0K,0 0,但 0。
• 马西森定律只考虑了点阵畸变的影响,因而只适 合于低浓度固溶体, P47 图2.13。对于高浓度固
溶体,则不适合,P46 图2.11~2.12。
N杂与温度基本无关。其迁移率 仍可按前述方法处理,因此上
述电导公式仍然适用。只不过
由于杂质的生成不需要提供额
外的活化能,因而其U较低,且N杂不随温度变化,因而 σ随温度变化要缓和些。如果点阵中有几种杂质,则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