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对二甲苯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对二甲苯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TECHNO - ECONOMICS
2003 年 第 21 卷
如前所述,由于亚洲地区聚酯纤维、PTA 发 展速度相对较快,将带动对二甲苯的需求增长。 据预 测,2008 年 亚 洲 对 二 甲 苯 需 求 量 将 达 到 1 805 万 I,与 2001 年相比,7 年间亚洲对二甲苯 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 6.8%,而同期亚洲对二甲 苯能力年均增长率为 4.4% ,由此可见,未来亚 洲对二甲苯供求将保持同步增长,并逐渐呈现供 不应求的态势。 2 我国对二甲苯现状及市场供需分析 2.1 目前我国对二甲苯绝大部分可自身平衡, 少量依靠进口
生产能力
35 . 0 77 . 0 87 . 0 117 . 0 89 . 5 120 . 0 23 . 0 68 . 0 3.8
力 250 万 t 以上(详见表 4)。这也说明世界对二 甲苯的需求缺口主要来自于亚洲地区。
国家
美国 美国 韩国 韩国 韩国 韩国 美国 韩国 沙特 泰国
表 3 2000 年世界 10 大对二甲苯 生产企业
关键词:对二甲苯;聚酯;建议
文章编号:1006 - 253X(2003)04 - 0018 - 05
中图分类号:TO241.1 + 3
文献标识码:A
对二 甲 苯( PX)主 要 用 于 制 取 精 对 苯 二 甲 酸 (PTA)及对苯二 甲 酸 二 甲 酯( DMT), 进 而 生 产 聚
酯。因此,对二甲苯是聚酯产品链的龙头,是重 要的化工原料。此外,对二甲苯还可用作溶剂以 及作为医药、香料、油墨等生产原料,但其消费 比例较小。 1 世界对二甲苯发展概况 1.1 目前世界对二甲苯供需基本平衡,未来供 求将逐渐趋紧
公司名称
BP 公司 埃克森 - 莫比尔 LG - 加德士 SK 高丽综合化学 山阳油品 考奇工业 三星通用 Sadaf 泰国芳烃
万t
生产能力
210 . 0 96 . 0 65 . 0 65 . 0 60 . 0 60 . 0 59 . 0 53 . 0 52 . 0 52 . 0
国家或地区
中国台湾 泰国 欧洲 加拿大 韩国 伊朗 新加坡 日本 印度 印度 泰国 伊朗 科威特 马来西亚
83 . 6
2002
1 378.0
1 245
2003
1 455.5
1 345
2004
1 532.5
1 430
2005
1 604.5
1 520
2006
1 669.5
1 615
2007
1 729.5
1 715
2008
1 804.5
1 805
注:数据源自 PCI;产量值自 2002 年开始为预测需求量。
· 20 ·
第4期
杨上明:我国对二甲苯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 19 ·
!!!!!!!!!!!!!!!!!!
万 t、马来西亚 45 万 t、新加坡 45 万 t、韩国 40
万 t 等,其中 2003 年亚洲地区将新增对二甲苯生
产能力约 300 万 t,2004 年至 2007 年还将增加能
表 2 2000 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量增长略快于能力的发展,但消费增长速度略低
于能力的增长速度(详见表 5)。
表 5 历年亚洲对二甲苯生产及消费情况 万 t
年份
能 力 产 量 消费 / 需求量 开工率 / %
1990
299 . 0
244 . 7
289 . 3
81 . 8
1991
405 . 0
305 . 2
327 . 3
75 . 4
1992
429 . 0
345 . 9
361 . 6
80 . 6
1993
441 . 0
386 . 2
409 . 8
87 . 6
1994
497 . 5
463 . 7
464 . 7
93 . 2
1995
537 . 5
521 . 3
548 . 4
97 . 0
1996
620 . 5
585 . 5
633 . 0
94 . 4
随着未来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聚酯纤维持 续、快速发展,将带动世界精对苯二甲酸的需求 增长,从而促进对二甲苯的需求发展。据预测, 2008 年世界对二甲苯需求量将达到 2 905 万 t,与 2001 年相比,7 年间年均增长率为 6.5% ,而同 期世界对二甲苯能力年均增长率为 4.6%,需求 增长速度快于能力的增长,因此,未来世界对二 甲苯供求将逐渐趋紧。 1.2 亚洲对二甲苯需求增长较快,将呈现供不 应求的态势
表 1 历年世界 PX 生产及消费(需求) 万 I
年份
能 力 产量(消费 / 需求量) 开工率 / %
1990
868 . 1
692 . 6
79 . 8
1991
977 . 7
744 . 9
76 . 3
1992
970 . 5
798 . 3
82 . 3
1993
980 . 5
848 . 5
86 . 5
1994
2 905

注:数据源自 PCI;产量值自 2002 年开始为预测需求量。
同时,近年来,世界对二甲苯扩能项目主要
位于亚洲地区,包括伊朗年产 70 万 I、科威特 70
收稿日期:2003 - 02 - 26 作者简介:杨上明(1965 - ),男,江西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
油化工设计、石化产品市场分析及项目规划,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在读研究生。
扩建能力 / 原有能力
9/6 30 / 0 7 / 4.5 34 / 30 40 / 35 43 / 21.5 45 / 25 15 / 15 35 / 10 21 / 20 11 / 8 75 / 75 70 / 35 45 / 45
完成时间及用向
2001 年 1 季度,与下游配套 销售
2002 年 2 季度,销售 2003 年 1 季度,与下游配套 2003 年 1 季度,与下游配套 / 销售 2003 年 2 季度,与下游配套 / 销售 2003 年 2 季度,销售 2003 年 1 季度,销售 2004 年 3 季度,与下游配套 2004 年 1 季度,与下游配套 / 销售 2004 年 2 季度,销售 2007 年 1 季度,与下游配套 / 销售 2007 年 1 季度,销售 2007 年 1 季度,销售
1990 年世界对二甲苯能力、产量(消费量)分 别为 868.1 万 I 和 692.6 万 I,开工率 79.8% 。在 世界聚酯纤维需求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对二甲苯 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1 年世界对二甲苯能 力、产 量(消 费 量)分 别 达 到 2 272 万 I、1 871 万 I,开工率 82.4% 。与 1990 年相比,11 年间世 界对二甲苯能力、产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 为 9.1% 和 9.5% ,产量(消费量)的增长略快于能 力的发展速度。
1990 年 亚 洲 对 二 甲 苯 能 力、 产 量 分 别 为 299.0 万 t 和 244.7 万 t,开工率 83.5% ,同年消 费量为 289.3 万 t。而 2001 年亚洲 PX 能力、产量 已分别达到 1 338.0 万 t 和 1 118.6 万 t,开工率 83.6% ,同年消费量为 1 136.5 万 t。与 1990 年相 比,11 年间亚洲对二甲苯能力、产量、消费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14.6% 、14.8% 、13.2% ,其产
1 060.0
970 . 6
91 . 6
1995
1 136.5
1 065.3
93 . 7
1996
1 264.5
1 176.9
93 . 1
1997
1 530.3
1 385.9
90 . 27.9
81 . 1
1999
1 908.6
1 507.1
78 . 9
2000
2 172.6
由于对二甲苯装置与炼油厂之间有着紧密的 联系,我国对二甲苯生产装置都在中国石油化工 集团公 司 和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集 团 公 司 两 大 集 团 内,按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建设的,1995 年以前, 国内对二甲苯供需基本平衡,虽有一定的进出口 量,也是为调解生产均衡,并非缺口所致。但自 1996 年开始,随着江苏仪征 25 万 I PTA 装置建成 投产,国内对二甲苯出现供不应求;再加上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引进的上海石化公司的年产 1.72 万 I 规模对二甲苯装置因规模小,能耗大,缺乏 竞争力,已于 1997 年报废淘汰;燕山石化公司 引进的年产 2.7 万 I 对二甲苯装置也缘于同样的 原因,已 转 产 间 二 甲 苯( MX); 辽 阳 石 油 化 纤 公 司二期工程中的年产 25 万 I 对二甲苯装置投产 后,原有的 5.7 万 I 装置因其中岐化烷基转移和 对二甲苯分离两个主要工段采用的是世界上早已 淘汰的移动床技术和低温结晶分离技术,造成能 耗、物耗过大而停产;正因为出现这些变化,致 使国内对二甲苯进口量逐年增加。而“九五”期间 开工建设的洛阳石化公司年产 16 万 I 对二甲苯装 置、天津石化公司年产 25 万 I 对二甲苯装置先后 于 2000 年投产后,2001 年我国对二甲苯生产能 力已 达 到 169.4 万 I / a,产 量 为 145.4 万 I,与 1992 年 相 比, 能 力、 产 量 分 别 增 加 了 121%、 171% ,9 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9.2% 、11.7% , 产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能力,国内对二甲苯虽绝 大部分可自身平衡,但仍供不应求,少量依靠进 口弥补(详见表 6、表 7)。
· 1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