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实战版)主讲 金树松目 录课程概要 (2)课程提纲 (3)模块一 管理抓重心 (5)模块二 权力与执行 (11)模块三 情感与机会 (16)模块四 互补出绩效 (23)附件1.课程应用计划 (33)2.进阶读书推荐 (34)课程概要[课程背景]心理学科学系统浩大,从哲学分离,从实验心理学发端,到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但心理学的应用一直是个难题——学院派理论扎实,不能接地气;江湖派迫于实战,牵强高度深度。
本课程希望兼顾理论与实战,从浩大的心理学理论系统中,精选与管理最实用的要点进行分享,每理论必输出行动指南,每指南必提及理论依据。
课程专注于讨论高绩效管理、低物质成本背后的心理机制。
正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只有“理”了员工的心,才可能高效地“管”好人。
无论社会的发展多么迅猛,人的心理规律是基本稳定的、变化缓慢的。
科学心理学是人类长期思考的智慧结晶,十九世纪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它探寻的是人类心理的各种不变的规律——我们称之为“开关”。
了解基本的人性开关,不但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且会大大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
本课程从最常见的生活情境开始,深入讨论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帮助企业家发现四类管理对象的开关。
企业家需要学习这些“永恒”的“开关”,这些开关无处不在,并且不会随着社会的动荡而起伏。
经典的心理实验对这些“开关”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例如,领导行为的关键是理解平衡的艺术,强权对一线员工更能促进安全感,带情感的示弱能刺激高手展示的欲望,领导与团队文化应该互相补充而不是同质化。
四个开关寻求上下级最低成本的互动,由内及外、由易到难、由小到大。
课程既有真实的生活案例,又有激荡的现场论辩,最后把深刻的心理原理转化成具体的实操行动。
课程散发浓郁的人本情怀,主张从尊重人、发掘人的优势入手,建立持续成长的管理机制。
[课程特色]1、体验:超过10个现实的生活、管理案例,切身体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威力;2、提炼:基于心理学的4类经典开关分析,以及具体的管理行动指南;3、升华:将西方心理科学与中国历史智慧结合,以术为入,以道为出。
[讲师简介]金树松,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辅修历史。
15年企业管理实践,近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担任MBA、总裁研修班客座教授,主持《优势领导思维》、《大历史大管理》、《管理者的悦读课》等课题。
为企业实施过5万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
近5年尤其关注500强企业的中国本土公司,为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倾注心智。
模块一 管理抓重心1、视频案例引入:失衡的管理2、问题:如何理解领导工作的开关3、心理学验证:艾里克森原理与应用4、结论:领导者的工作要关注平衡二字5、应用:(1)、情感中的三类安全感:权力/能力/地位(2)、通过倾听解决安全感难题:增加探索环节模块二 权力与执行1、案例:《亮剑》李云龙2、问题:如何打开群众自信的开关3、心理学验证:电击实验(1961,耶鲁大学,米尔格莱姆)4、应用:(1)、带信心的示威五种行动(2)、提要求提升执行力的技巧模块三 情感与机会1、案例:《三国演义》刘备2、问题:如何寻找超级明星的开关3、心理学验证:监狱实验(1971,斯坦福大学,津巴多)4、应用:(1)、示弱五种行动(2)、示弱激励法的人品资本5、盲区及方法:认知失调促进自我改变(1959,费斯廷格)模块四 互补出绩效1、测试:权变领导(费德勒,1970)2、问题:如何协调领袖性格和团队文化3、历史验证:历史揭示的“领袖-团队”性格互补格局4、应用:(1)、个人风格与团队文化互补(2)、性格重叠的解决之道总结:领导者的魅力修炼课程引入:《毛泽东传》的启发我们通常说,领导者是心理学高手,因为领导者一定是对人有深刻理解。
优秀领导者更懂得如何通过发掘下属的本能,促进员工的自觉自发努力。
第一篇: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二篇:个体心理与激励 第三篇:群体心理篇第四篇:领导心理篇(领导权力、领导有效性、艺术和技巧) 第五篇:组织心理篇——俞文钊著,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7 月探讨领导活动中的心理规律领导的关键是理解人的心理开关例:1.人们如何被激励?2.人们如何被改变?3.人们如何完善自我?模块一 管理抓重心本章目标经过本章研讨后,你将能够——理解作为业务领导人的开关了解家庭管理的平衡重点管理工作中“安全感”的具体含义通过倾听克服目标过度的陷阱一、失衡的管理:虐猫研究生导致打猫的原因?养猫的原因?“养-打-弃”恶性循环的原因?1. 1.2. 2.3. 3.参考结论:危险的开关 + =领导者关注两重心 安全的开关阅读1:艾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八个人格阶段”(节选)时间 需要/行为 未得到支持的结果 成人心理障碍0-1 信任 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表现异乎寻常害怕被遗弃拼命地寻找依赖对象需要照顾,不相信人竭力维持毁灭性感情关系,偏执狂,如暴饮暴食,过分需求夸奖2-3 自主 羞愧 控制生理机能如控制大小便经常觉得自卑,无用不相信自己存在理由生存权利取决于别人需求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需求害怕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愤怒 4-5主动性内疚喜欢幻想创造按自己主意行事发展出主动性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不能认识表达内心感受害怕说出内心事情对感情负责过度,讨好别人 6-11勤勉自卑与别人竞争比较 避免竞赛或极度喜好竞争不安全、不如别人吹毛求疵凡是追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成目标12-21性别身份人生角色如何适应世界接受生理变化界定与异性身份界定同性身份找出人生意义不正确表现出青春期行为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定立人生目标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需要不断谈恋爱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E.H.Erikson 1950《童年期与社会》2:《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45,源自霍桑实验(1924-1933,乔治梅奥)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态度实验等。
实验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满足心理安全需求在上下级沟通的时候,人们容易迷惑自己的真正需求。
沟通的目标指向两方面需求,一是情感的需要,例如领土安全、地位安全、职业价值安全等;另一方面是目标需要,例如业务技能不足、知识不懂、需要重要资源支持等。
托马斯·戈登,师从罗杰斯,被尊称为“沟通之父”,戈登以其创建的“戈登方法”而闻名全球。
这一方法起初用于改善父母与孩子 间的关系,后发展为一种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通用模式,其步骤是 首先区分问题的所属权(尊重对方),其次才是探讨具体方法。
著作:《让员工做领导》、《和客户一起做营销》、《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识别对方的情感需求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沟通对象所谈到的业务目标是自己职责范围、有能力解决的,则不是业务目标需求,而是情感的安全需求。
情感的需求可以溯至马斯洛需求理论,第二个层次为安全需求。
当事人如果能够解决业务,而上司欲替他解决,可能威胁到其 、 、 3种安全感。
如果沟通对象在否定当事人的情感安全需求,当事人则会奋起反抗,反抗的手段一般是夸大目标达成的难度,这是对否定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报复。
当事人的情感需要得到认同。
即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合理的,我有权利拥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你是能够感同身受的,是无罪的。
上司与其沟通的时候,需要设计一个诊断环节,确认对方是缺乏情感的关爱还是目标的支持。
:探索和满足对方的安全需求谨慎“教”对方做事——我们需要假设对方是有能力有意愿的,在此基础上多次试探。
针对问题,探索情感问题还是目标问题,有5个参考流程:流程 避免 可选择语句1 对方感受 不是第一次了 你感觉沮丧/压力/不爽……2 对方感受 怪你自己 要是我的话,更受不了3 对方行动 我的看法是 后来怎么样了4 对方合理 你又错了 这样做可以节省/照顾/防止……5 对方行动 按我的来做 我有一个灵感有时候,这种诊断方法可以简化成“麦当劳”方法——重复对方的话语,尊重对方感受。
强调对方的感受,需要放开自己的感受,需要把对方的需求看成得比自己更重要,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
如果领导者认为自己最能干,认为目标最重要,就会忽视对方感受。
模块二 权力与执行本章目标学习完本章内容后,你将能够了解——激发员工开关的干部模型开启员工开关的五种行动心理学实验对执行力的建议为什么江湖气十足的领导,是员工比较认同的领导?员工是企业任务的最终执行者,士气低落最影响执行。
在团队变革期、团队规模比较小这两种情况下,特别需要集权领导,英雄型领袖在对员工极能起到鼓舞士气作用。
一、强权领导:李云龙激发群众1:李云龙的素质模型?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李云龙对李云龙的素质模型的思考1234李云龙的重要价值:为什么李云龙能够受到士兵的拥护?能鼓舞士气?李云龙让士兵觉得自己和他很像。
他出身微寒,与士兵心理距离很接近,能够与士兵心心相印。
李云龙式领袖代表底层利益,让人们在变革时期看到希望,其管理哲学是求生存的哲学。
2:副手的心理开关是什么?3:李云龙启动士兵自信心的5种关键行动?关键行动 提炼 回顾历史/对照现实 物质方面? 打土豪分田地请谁做帮手? 为共产主义奋斗帮手的任务? 同志们跟我上改了什么名字?确定什么目标? 推翻三座大山士兵是有自信心的,只是在非常时期,选择信息不当,李把未来的信息呈现出来。
二战大屠杀之后,许多行为主义科学家都在寻找办法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正常的、受过文明教化的德国人,竟会对别的人群实施如此不可理喻的暴行。
1950年发表的一项巨型研究报告描述了由一个多学科研究组进行的心理分析方向的实验,它将偏见和种族仇恨归因于“强权人格”,这是某种特别的为父之道和儿童体验的自然生长。
可是,社会心理学家们发现这个解释太过狭窄;他们认为,答案可能更多地要牵涉到一种特别的社会情形,它引起正常人产生与性格不符的残暴行为。
1961年,在耶鲁大学,米尔格莱姆(下左)组织了一次心理试验。
宣称研究学习和电击之间的关系,设计效果如下右图:研究者会带领两位受试者到一个小房间里去,学习者坐在一张桌子前,他的双臂被绑起来,电极接到手腕上。
他说,他希望电击不会太重;这人有心脏病。
然后,教师被带入另一个邻近的房间,他可以在这里向学习者说话,也可以听到学习者的声音,可看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