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

第16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16.1 复习笔记
一、民间文学的鉴赏
(一)幻想故事《张打鹌鹑李钓鱼》鉴赏
1.故事来源
1954年,孙剑冰在内蒙乌拉特前旗傅家圪堵村采风,从一位具有出色口头文学才能的汉族故事家秦地女口中,忠实地记录下她讲述的一篇穷小伙子娶龙女为妻的故事《张打鹌鹑李钓鱼》。

2.思想生活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征及其价值
(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2)幻想与实际巧妙融合;
(3)粗细结合,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4)塑造了一位富有光彩的“女强人”形象。

(二)怎样鉴赏民间文学
1.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特殊性质
民间文学是一种以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的文学,这是我们鉴赏和研究民间文学时必须牢牢记住的。

即使面对书面文本,我们也须联系它本来的传承和表演情况来领会它的特征与魅力。

2.鉴赏与研究的不同要求
民间文学鉴赏就是研究的起点,独具慧眼的鉴赏性评论也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鉴赏和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我们这里所讲的民间文学鉴赏,主要就广大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理解和接受民间文学文本,从文学角度欣赏和吸取其思想与艺术成果而言。

至于从多学科角度来研究民间文学,深入发掘其多重学术价值,则是另一课题。

(1)鉴赏的要求:民间文学的本体毕竟是文学,因而鉴赏着重在理解和吸取其文学价值。

但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作为口头传承之作的特殊性质。

(2)研究的要求:至于研究工作,则在于深入发掘其多重学术文化价值。

鉴赏和研究不宜截然分开,而应由浅入深地展开。

研究须以鉴赏为基础,研究成果的普及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间文学的鉴赏水平。

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一)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
1.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使用比较方法的要求
(1)必须服从于先进的观点和基本方法(辩证法)。

(2)还须精细地检查所比较作品相同点或差异点的大小、轻重,并考虑作品流传地域的社会、文化、民俗等有关情况,特别要严格考察那些作品中的相同点或差异点,跟流传地人民的思想及民间文艺的特点是否有亲密的关系。

2.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2)通过比较,还可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
的普遍规律。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1.跨国跨民族比较
(1)作为比较民间文艺学的研究重点应定位为对民间文学作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

(2)现在世界上的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构成,有的由多民族构成。

在前一种情况下,跨国和跨民族研究是一致的;在后一种情况下,跨国研究包容不了跨民族研究。

因此有必要在比较文学和比较民间文艺学中,把跨民族研究明确地提出来。

(3)“同源”说和“同境”说:
人们在比较研究中发现,在地球村许多国家、民族居住的广大区域之内流行的神话、故事,在主题、情节上大同小异的现象十分普遍。

除对其异同之点进行精细比较外,更以浓厚的兴趣追溯它的成因。

这成为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同源即它们出自同一本源;
②同境即由于人们所处的境遇相同、心理状态一致导致故事情节的不谋而合。

深入考察其成因,区分为三种情况较为合适,即同出一源、交流影响和不谋而合。

2.跨学科比较
(1)最常见的是将宗教、民俗和民间文学进行比较。

(2)万建中的《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中,作者将民间叙事中的禁忌主题,划分为完全式禁忌主题、非完全式禁忌主题和故事外的禁忌主题三种情况:
①完全式禁忌主题,指的是故事中的禁忌情节和民间的禁忌习俗相一致,它们起着强化
现实禁忌的作用;
②非完全化禁忌主题,指的是人们所叙述的禁忌只是古代某种禁忌习俗的遗留(如对某些动植物的图腾崇拜﹚;
③故事外的禁忌主题,是指先有故事叙述,然后才在民间由附会而生成相关的禁忌民俗。

(3)跨学科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跨学科研究,能够在比较对照中,更好地揭示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又从其相互关联中探求文化演进的轨迹,是一个亟待大力开拓的新领域。

三、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
(一)历史地理学派的兴起
1.研究民间文学的自己的一套方法,是芬兰人发明出来的,这就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

2.研究工作的步骤:
(1)尽可能搜求同一故事的丰富异文,把它们汇聚在一起,作为一个类型进行考察;
(2)从这些异文中提取作为最小叙事单元的母题或情节单元,并按照母题的排列组合情况,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
(3)寻求这些亚型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构拟出它的原型和发祥地;
(4)将原型同相关异文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异文在不同时空背景上的变化情况。

(二)历史地理方法的运用
1.以丁乃通撰写的长篇论文《云中落绣鞋——中国及其邻国的AT301型故事群在世界传统中的意义》为例,看历史地理学派方法在故事研究中的体现。

2.丁乃通研究方法的特点:
(1)作者参照《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又经过自己的多方搜寻,汇集了中国及其邻国的现代口头异文共50篇,对它们所含母题和结构特点予以解析;然后把它们归纳成为4组或4个亚型。

(2)按照在异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即属构成原型要素的通例,经过对全部异文的比较综合,构拟出301A型。

(3)构拟原型是历史地理方法的关键所在。

以原型为依据,再回头来同相关异文作比较,并结合故事所含历史地理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在不同时间、空间背景上流传并发生变异的情况,从而展现出它的生活史。

(4)丁乃通又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搜寻,发现了10余篇相关记载,其中都含有见于301A 型故事的母题。

(5)301A还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它最早的西方异文载于13世纪的骑士传奇《托切》之中。

丁乃通以AT301故事的古今中外丰富异文及其历史地理背景为基础,所作的精细分析与大胆推论,代表了历史地理学派研究民间叙事文学的传统风格和优点。

(三)历史地理方法的中国化
1.历史地理方法的不足
(1)对故事异文的数量要求过严,如在相关的历史地理背景上找不到适当材料,缺失某一环节,便无法完成构拟故事原型的工作,造成一系列推论的失误。

(2)它以所有同类型故事均同出一源为前提,而人类文化包括民间口头文学在内,平行类同发展的情况更为常见,把世界各国所有类同故事都用“同源”说来解释显然难以成立。

(3)他们对故事的解析,主要从外部形态着眼,而对故事中有关情节和细节中所蕴涵的思想生活内容,以及传承这些故事的人们的心态等则很少涉及。

2.刘守华有意识地吸取和改进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
(1)参照AT分类法及有关学者依此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按类型汇集尽可能多的故事异文,以之为基础进行综合概括性研究。

(2)故事类型在结构上由单一或复合母题连接而成。

(3)将众多异文的叙事形态进行比较,联系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因素,确定某种异文为其原型或祖型,借以探求故事的生活史。

但只能做到大体上看出故事传承演变的线索。

四、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
(一)文化人类学发展态势
1.文化人类学含义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

2.兴起与确立
兴起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美学者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之外的所谓“未开化社会”的研究,于19世纪进化论出现之后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初,又有一些学人将文化科学从人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学。

3.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文化是广义的,它指人类为求生存发展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多种方式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体,包括物质、制度、行为模式与精神生活多个层面。

4.文化人类学的发展现状
(1)国际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