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莓移栽后死苗原因

草莓移栽后死苗原因

重视草莓苗移栽成活率
调查发现:大棚草莓移栽成活率一般在90%左右,但连作后的草莓苗成活率只有70%~80%,每亩要增加将近千元的补苗和管理成本。

大棚草莓定植后死苗的原因有很多,既与种苗的质量有关,也与设施内生态环境和定植管理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草莓苗自身问题是内因。

一方面有部分草莓苗长势弱或者定植前根部受损伤,缓苗慢,难成活;另一方面,病原菌往往会通过种苗传播从苗圃进入大棚内,条件适宜即可大量危害。

定植管理水平是主要原因。

有些草莓种植户往往片面认为移栽成活率低就是种苗不好导致的,而忽略了很多栽植管理中的问题,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后,其发酵产生的气体会导致草莓根部中毒,极易死苗;盲目超量使用化学肥料也会造成肥害,导致烧苗;高温时移栽、栽植过浅、栽后浇水不及时可导致植株过度失水;大棚内排水不畅、浇水过多、栽植过深也会烂根烂心。

因而重视人为操作因素对草莓苗成活率影响非常重要。

设施生态环境恶化是重要原因。

在长期连作的设施生态环境中,影响草莓生长的因素均发生重要变化。

一种是非生物因素变化,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盐离子浓度升高以及营养条件失调等情况。

当土壤出现盐渍化、酸化或板结等症状,草莓定植后轻则会有缓苗慢、苗弱、生理障碍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死苗。

另一种是设施内的病原菌和致病线虫等生物因素经过多年累积,病害易爆发成灾。

常见的有炭疽病、根腐病、青枯病和黄萎病等,这些病害一旦发生,防治难度极大,是造成移栽草莓死苗率较高的关键因素。

目前,生产上往往会使用氯化苦、石灰氮、棉隆或威百亩等化学药剂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进行土壤消毒,再加以恰当的水肥管理,土传病害一般很少发生,草莓成活率也会得到一定保证。

但是药剂会杀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生态平衡,会继续恶化土壤环境条件。

因此,提倡农业措施草莓苗移栽成活率,更多的需要采取以农业措施和生态调控为主的综合措施。

1.推广应用无毒草莓苗相比于农户就地繁殖的草莓苗,脱毒种苗具有生长旺盛、抗逆性强、增产优质等特点,可减轻病害发生,提高移栽成苗率。

2.与本科作物轮作草莓长期连作田块可在春末夏初短期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待长到一定高度时,不收获直接割青耕翻入土。

3.利用夏季高温消毒
7~8月份在大棚内做畦,灌水使土壤水分呈饱和状态, 2~3天后覆盖旧塑料薄膜。

经过半个月40℃以上高温处理,能有效防止草莓枯黄萎病、线虫和杂草危害。

4.改善土壤条件
定植前施足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也可使用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杀菌剂。

5.栽培措施
定植时适当加大株行距,减少株间遮光,有利于减轻病害传播。

6.生物防治
有必要从改善设施生态环境角度预防病害发生,提高草莓苗移栽成活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