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讲义共42页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讲义共42页
15
3、人际关系有利于自我实现 (人生价值的实现)
• 在交往中提高自我价值 • 在交• 在社会的影响下发展自我 • 在与人的比较中发展自我
17
结论: 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生的成功
18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76页)
• 开放性 • 自主性 • 易变性 • “网络”性
10
3、人际关系的状态
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相互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11
4、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 ——自我表露
随着对一个人的接纳性 和信任感的增强,人会越来 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也会 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 们自己。因此,自我表露成 为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
12
约哈里窗格
结论:缺一不可
6
障碍 发信源 信息 讯道 接受者
反馈
7
二、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8
1、人际关系的含义(第170页) • 既是一种社会关系
——建立在生产关系和社会 意识形态关系之上 • 又是一种心理关系
——由认识、情感、行为三 种心理成分构成
9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临时关系 固定关系 朋友关系 亲情关系 情感指向 情感探索 情感交流 情感稳定
心理的平和与愉悦,以提高交往 的成功率。
33
3、培养交谈的能力(第187页) • 话题的选择 • 语言的表达 • 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34
竞赛游戏: 看图填字
——身体语言的准确表达
35
结论: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书”。谈话能力决定着交往的 成功与否。
36
4、学会倾听的艺术 • 关注 • 静听 • 适当插话 • 表达同感
自己了解的信息
自己不了解的信息
他人了解的信息
透明的窗格
不透明 窗格
他人不了解的信息
隐蔽的窗格
未知的 窗格
13
三、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成长 的作用
1、人际关系有利于信息沟通 • 直接——减少质与量的流失 • 快速——获得新的信息 • 面广——涉及不同性质的信息 • 量多——不是简单地相加
14
2、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 完善个性 • 宣泄忧虑 • 分享喜悦 • 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 增强心理承受力
的影响。 “先入为主”
22
④近因效应—— 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往得到的
信息对于交往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
23
其次,是心理上的障碍: ①嫉妒——积极的与消极的 ②自卑——缺乏自信 ③孤独——拒绝交往 ④恐惧——害怕交往 ⑤自我中心——不顾及他人
24
再次,是个性上的障碍 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 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个性 ③不能正确利用自己的个性
19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首先,是认知上的障碍:
①晕轮效应—— 对交往对象某一特性的影响与效
果无意夸张。 “爱屋及乌”
20
②刻板印象—— 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
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根据过去一类人(往往是道听
途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去判断 所有的人。
21
③首因效应—— 交往中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
41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7
结论: 倾听是对人的尊重, 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38
5、掌握交际的技巧 ① 良好的第一印象 ② 不同的社交礼仪(传统习俗) ③ 主动出击 ④ 批评与赞扬 ⑤ 拒绝
39
6、注意心理的调适 ① 保持自信 接纳自我 ② 换位思考 “理解万岁” ③ 控制情绪 笑纳百川 ④ 调整认知 行为训练
40
成功 = 30%知识 + 70%人际关系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讲义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自我控制
28
• 尊重与宽容 ——人都有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
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29
• 互助与互补 ——人都希望与自己认为值
得的人交往
30
结论: 是否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既
是一种交往思想观念的表达,又 是一种交往能力的体现。
31
2、营造交往的氛围
• 时间 • 地点 • 场合 • 内容
32
结论: 适当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交往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2
团体辅导项目 ——初次交往
3
一、人际交往及其要素
1、人际交往的含义(第167页) • 强调“互动过程”
形式上的互动 实质上的互动 结论:
互动是绝对的
4
• 把握“五性” 交往对象的可变性 交往条件的限制性 交往内容的广泛性 交往手段的多样性 交往进程的互动性
5
2、人际交往的构成要素 • 发信源——交往的主动一方 • 信息——交往的内容 • 讯道——交往的途径与方式 • 接受者——交往的另一方
25
此外还有: • 语义上的障碍
——“话不投机半句多” • 观念上的障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道德上的障碍
——“避之惟恐不及”
26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标尺
重功利 重感情 重义气 重眼前
27
五、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1、遵循交往的原则(第184页)
• 真诚与信任 ——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