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备课讲稿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备课讲稿


二、唯物论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 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 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 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 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 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 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四、认识论
2、一论——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 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 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 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 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
目录
1 哲学的含义 2 唯物论 3 辩证法 4 认识论 5 《实践论》和《矛盾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哲学是有严密逻辑 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 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使人深邃,数学使人严密,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
二、唯物论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二、唯物论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 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
四、认识论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五、《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 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 《实践论》就是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 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 1卷。[1]
三、辩证法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 之否定规律 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 然,现象与本质
三、辩证法
(1)质量互变规律: 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 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 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唯物论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
1.因素: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唯物论
2.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二、唯物论
4、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⑥社、一观——真理观 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 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
三、辩证法
(2)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 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 (言和行,我们开展的向传统告别,迈向规范的明天)
二、唯物论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 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三、辩证法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 规律。它揭示,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 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 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 大理论:即: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 次要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相关主题